去美国的朋友们,有一部分说,美国的物价真便宜,下次去的时候还要多买点东西。他们比较了中美物价,小巴一听完,顿觉手痒,想出去购物,他们是这样比的:, v- N" X. x5 e! @+ C
+ y- @- X, @4 X M1 l
& ], |& J2 m. L+ V9 Y D9 T5 n1 f/ u( Z q
" m% B' T% p* U3 v( f5 A" y/ X6 y 注:小巴朋友的人均收入概念,是杭州,并不是全国。. K, R, W+ `' e# o# e
8 I- w" {, [# O- u- W3 n; A/ \4 X0 f5 _
美国人均 GDP 和收入都至少是中国的五、六倍,但很多消费品价格比中国还要便宜,物价看上去比中国一二线城市都要低。+ q( I: ]6 A4 z0 s
4 h8 s! a8 r* {5 H6 X- i
当然,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另外一部分在美国生活或者旅行过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物价真是贵。! ~9 ?: H, l, W+ P) x+ B L
5 ?, N3 b0 T' t4 s" M. M% A 在洛杉矶理个发要 20-30 刀,加上小费,换算成人民币,两三百块钱转眼没了,是杭州普通理发店的 5-10 倍;在芝加哥打个车,起步价 10 刀,计价表上的数字快速跳动,基本上是杭州的 5-10 倍。. c4 w( A/ ^' D* N# g' |& M
0 [& l9 u: y8 Y t( ~
在国内大学经常论斤称两卖的教科书,到了美国常常得使用复印版,而且哪怕复印版也要上百刀,中美间差距更是达到了几十倍。
) E8 p* [; H# n4 q! T+ e* p; L8 S" y8 r
$ H- z5 x0 I. j2 l) i4 `- }/ ?. ]3 l9 b. e2 s( D
9 e; q- \; L- A& N
' F# W, K; a! Y8 ]1 S' @ 反正是需要用到人力的地方,都贵得要命,很多活只能自己来干。小巴有好多位同学出国留学前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开伸手,留学回来之后都成了生活达人,会烧菜、会理发、甚至会割草、会刷油漆。
4 S4 J5 w% s$ X+ l" w; q
7 o" ]7 i4 D* C0 _, A5 f 对比这两种情况,我们总结一下,大概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美国的工业制成品比中国便宜,中国的优势则在于人工成本便宜。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的人力成本在快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很麻烦的境况。; \) e" a6 X* O9 A! O7 _4 d
' M, C4 O) r- i
在小巴看来,这种观点也没什么问题,是很中正的说法。但是我们再深入一点分析,还可以有更多发现。
( I1 U, B1 N* [, x/ w7 j' @8 [2 t, B. p1 Z
6 ~$ K, B. u _' ^1 b; ? 从中美相对价格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商品、服务等分为三类。& R+ A4 b0 O) ~
8 y, i& ]0 a9 _' ]$ a6 d0 f! r 第一种在美国比中国便宜的,是全球贸易、进出口完全或者相对自由的东西。轻工业品比如 Made in China 的服装、玩具,电子产品比如 iPhone ,大工业品比如汽车等。
$ o1 L, c+ U- a3 B
: U* L0 F- |5 Y0 Q 这一类东西,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可贸易部门”的商品,遵从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 v: M( {$ v! X5 w6 u9 |: m/ d4 H0 F) C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也被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0 R, I- D- L9 E1 z
9 d6 C6 y4 a- Q: i' b. {. o# c' r/ A) a/ Y; W, V6 }( ~
* S/ L4 Q$ D+ l* G5 K! V3 B* M9 S/ |* R L( ~
8 O" B, X* g: {9 m& d3 ~ 这一类成本优势,来自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配置。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可以只从事科技含量更高的环节,这些事情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能做到,利润率就相对高了。
) t' y) K/ q* ]' l0 Y0 ?+ A! f& }' l q" v! j+ q
而生产、组装这些环节,全世界能做的国家就多了,最终决定花落谁家的,是谁有决心把综合成本降到最低,这是残酷的价格战。
& k& ], u x/ b+ F3 u/ y1 N* @+ H, w& F2 j* f/ |
第二种,在美国也比中国便宜,虽然不是进口,但在本土可以规模化生产的东西。比如牛肉、玉米等农产品。美国地广人稀,农业集约化程度极高,可以凭借规模和效率的优势降低成本,拉低终端消费的价格。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的航空业。举个反过来的例子,在中国比美国便宜的则是高铁。# Y! G, T. `& p0 r& j, G4 u1 U9 {
g6 m: v; {& c9 w8 ~# r
/ n3 c# Q% |$ e/ {+ V$ \: d7 D$ [/ C" c- W9 ~- b- F
4 U3 a9 ]& B) i# Y- c/ J; D0 ]; m3 j0 a0 Q
第三种,在美国就比中国贵很多,是不能进口、不能规模化、只能小批次提供产品和服务,比如大部分服务业,包括餐饮、交通物流、理发、知识产权等等。, T4 u2 [$ I9 w+ ]! o
- m/ C& a4 |/ i$ E: \2 J
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不能大规模进出口的(如果能够出口了,就自动划归到第一类),可以合成为“不可贸易部门”的商品。
7 H# E/ R5 H) z
2 z0 \7 O l+ [0 Z: j# i( N 同样 Made in China 的一双鞋子或者一条牛仔裤,它的价格=生产成本+流通成本。
+ V3 w6 r+ e$ }: }- k" \: O5 T( l2 ~* ~" \/ b$ z' t
其中生产成本是“可贸易部门”环节,是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转移和外包的,全世界之内的产业链竞争决定了其成本的同一性。美国生产成本高了,就到中国生产,中国生产成本高了,就到越南生产,如果越南生产成本高了,就再往别的国家转移,所有的生产自动流向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
# R6 [& Y" {" y/ }
$ L. k* S6 i% g& u 而流通成本则是本地化的,是“不可贸易部门”的环节,一双在中国卖的鞋子,只能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运输、中国的仓库里存储,才能最后到达中国人的手上,其他国家则无法代劳。) Y. j% X4 e4 u+ S9 W& g5 M1 m6 A+ e( v
5 \$ s" R$ f0 Y; }0 o
中国很多方面的物价之所以看上去很高,同一双鞋子、同一条裤子可能比美国、日本卖得更贵,并不在于生产成本,而在于昂贵的流通成本。
/ A( X" `5 J- O( ~* y' F7 b0 F6 N; E( t7 f8 j1 P4 f) _& ~' y" z7 e
% _& e+ W O1 [. h% Q$ f( m, Y, A3 ^4 S5 ~6 T& _- \# i9 _" k
0 o: L; C8 F& O' o9 N# A# y6 G; a& s1 Y; ~* i0 p+ N, L, y
它的解决方式——其实这一个分类也告诉我们了——那就是从第三项向第二项转移。4 L; l% N+ Z J8 k. x
7 r; r- S# c( f7 v' n C* c4 W. e" U9 i% m l
比如网约车之于出租车,它们提供的服务从本质上而言,是一样的。但网约车、网约车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的整个生态,通过创新突破了边界,以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将其可标准化,以技术上的创新将其可规模化,来提升其不可贸易环节的效率。* I( S" N' n2 S
* a1 R' m, l% r& [! [2 k8 n' @/ P
我们可以断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流通性行业,都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来实现变革与转型,这就是该领域的 “供给侧改革”。
3 L) w/ R, J8 v# M. }
; b% l; V( u7 q' C0 N0 W) j 这些不可贸易环节的创新与升级,只能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大家也开动脑筋,说一说在自己身边的例子,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展开创新,来提升某一个环节效率。再小的创新也能聚沙成塔,最终提升中国整个流通体系的效率$ A; K/ O' W3 M" I5 V
' F5 N" W; v! p-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