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2016年12月26日一期发表题为《为什么美国正在失去亚洲?》的文章,作者为汉娜·比奇,编译如下:# }+ M# p0 g3 w+ a# m4 i
, M8 D! e7 C! @8 {- ^5 A
2016年10月,菲律宾新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世界最大的挖掘企业之一中国交建(CCCC)获得一份在达沃建造一个港口的合同。达沃是杜特尔特的家乡,他曾担任达沃市长。杜特尔特在访华期间宣布,菲律宾与美国“分道扬镳”,他还说,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美国都输了”。中国国有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中国交建发言人说:“我们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开放。”/ R# l* \1 W+ s7 W( l& U5 ^8 S
! q* v/ F2 ?9 Y" z! @' [) y在唐纳德·特朗普打着支持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美国优先”的旗号赢得大选之前,杜特尔特就作出了与中国靠拢的决定。尽管贝拉克·奥巴马努力使美国重返亚太,但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正在被拉入中国经济圈。在候任总统特朗普让世界不断猜测其未来的治国方针时,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美国已经失去亚洲了吗?
# v- J6 ^7 [; z3 @& p4 x, a) Q7 P; c' S. T2 R8 t; D# a1 x
在亚洲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的70年间,美国通过一个由安全同盟编织的网络——美国的7份集体防御条约中有5份是与亚太地区盟友签署的,美军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联系在一起。今天,该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40%。, P3 K, |" r8 k* Y* z
# ]$ y% Y4 U/ s6 E8 a
但特朗普的胜利(更不用提英国脱欧和欧洲极右翼的兴起)预示了全球向内转向的趋势,即国内事务优先于贸易。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全球化已成为一个肮脏的词汇。在2016年11月于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直言:“我们希望美国留在亚太。但如果美国离开,那么这个空缺需要被填补,这个空缺将由中国填补。”$ S) L W% k7 v7 G! v- O( i' u' ^1 [
% ?3 }7 ?9 f8 [6 Q+ ]' ]9 B
在美国退出亚太自由贸易协定的同时,中国提供了替代选项。现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将中国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对多少个世纪以来亚洲自然秩序的回归。中国的足迹范围正迅速扩大。以中国在印度尼西亚的活动为例。2016年,中国在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预计将达到2015年的3倍。泰国经济依赖中国游客,韩国正在建设服务于中国贸易的大型港口。有了杜特尔特访华时签署的贸易协定,中国将可能在明年超过美国,成为菲律宾的最大投资者。, W2 m- K [# K8 M
, Z7 g* ^8 \# c& ` C一些亚太国家向中国靠拢既是出于个人政治原因,也是经济需要。在曾被美国殖民的菲律宾,杜特尔特营造了仇美情绪。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则受到涉及国家开发基金等内容的多项腐败指控,他否认了这些指控,当地官方机构也证明了他的清白。但包括美国在内的8个国家的政府正在调查其国内与这项基金有关的资产。不出所料,曾与奥巴马一起打高尔夫的纳吉布疏远了美国。2016年11月,他在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协议。
. |* U3 k" B+ n$ a# ^
! `2 |* V9 s" X/ @: h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有多么希望扮演超级大国角色。充当世界警察代价高昂且耗费精力。现在,中国还只是在吉布提建设了首个海外军事前哨——一个微型基地。同样不能确定的是,由鹰派和对共产主义怀有戒心的保守人士组成的特朗普内阁,是否会撤出亚太地区。目前,中国外交政策更多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南海问题或台湾问题,而不是在意识形态上大做文章。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部主管伊丽莎白·伊科诺米(易明)说,中国“还不是地区安全的保障者或亚洲发展中国家实现善治的稳固制度的缔造者”。4 x+ Q! u( u1 G6 D
% }5 @4 b# _3 d# v# }.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