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英媒惊呼中美两个大国准备开战

[复制链接]
星梦 发表于 2016-12-18 04: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在英国主流电视台上播放,不仅在英国观众讨论,也让万里之外的中国网民热议不已。
$ P' u0 z2 q" ^: t5 n5 I5 j' I  I0 H! Z# O6 L7 s
  近日让人关注的新闻还包括中国在南海岛礁上部署"防御导弹","辽宁"航空母舰编队在渤海空域实兵实弹演习等。/ q/ V6 O5 v0 Q* z4 B" Z

5 b' a* e! x  V8 u  过去一年来朝鲜核爆加导弹试射,"萨德"部署在韩国争议不息,南海风云备受聚焦,东亚安全局势波谲云诡。在地区争议背后,中美两大国是否能、或者说如何发挥各自力量来稳定局势,还是让地区和双边的争议升级,使得一场国际外交博弈走向不可控?6 I! W, J" m9 B2 {$ E% v

4 T9 Z- m) u* K" d2 ~1 b    热议的纪录片
: h, p, a6 I& C; z6 Q: P/ y4 x
/ P. N" l4 A! R$ ?  居住在英国伦敦的记者和制片人、77岁高龄的约翰·皮尔格亲自兼任出镜、解说,试图从宏大的历史和全球的角度来看待今天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拍摄出《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一片。$ A$ K# Q1 A7 d) V, k) _' w% e; R

, t8 X" D  |' S# E. M# A4 M  该片从对美国外交军事战略批评的角度,指责"美帝"开发核武器的"阴暗历史",包括即使在主张无核世界的奥巴马政府时期,"仍投资千万亿美元加强核武库和在亚太建设一系列包围中国的军事基地"。
3 Y. J: }# d7 Q# G3 k" r: \. D7 L+ l0 t! a4 P+ l/ i& M! e5 {
  皮尔格以强烈批评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外交政策著名,认为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帝国主义驱使。在这部最新的片子里,他也指责美国外交政策制造"中国威胁论",并警告核战争有可能在擦枪走火的形势下爆发。片子以美国大选中发出"对华强硬"的特朗普上台结尾,担忧未来的美中关系走向。
- D/ U# A* f# B  x' G) z7 y
: l; b" B. D3 M+ t+ f0 q  纪录片指出,一旦核战争爆发,就不会有绝对的胜利者,光核污染就将导致气候急剧变化,殃及全人类。- o4 ~& u8 Q7 W1 L1 Q6 Z

0 |* ?) {1 C% D0 p$ M  该片在英国播放后,有赞叹,有批评,在影片的"主角之一"中国,也引发众多网民热议。点赞包括认为该片"揭露美帝真相","细思级恐","警醒国人,国虽安忘战必危"。批评者认为,该片立论立场不正确,就是攻击抹黑美国,比如在片头雄壮激昂的美国国歌中可见的却是亚洲人民饱受战争生灵涂炭的画面,"这是偏见"。6 {6 j% |' R3 @) A2 x) k% c
6 A* [+ j# h$ ?3 S$ {- A
    历史和现实的美中关系1 `9 J1 Q* e- B7 Y; O0 D4 l( \3 C
1 J  w! H8 x7 z$ O- L
  纪录片播放,以及后来皮尔格接受英国媒体采访,也大量论及美国和中国关系现状,包括中国在接受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崛起,中国已经是美国债务25%的持有方等等。虽然美国军力是中国军力的数倍,但中国也是核大国,也有致命的核打击能力。
* l2 ~5 q+ Y2 M" v& E& x5 S9 y/ K  c/ t" k0 M+ N
  一部纪录片很短,要概括中美关系的全貌和方方面面的确很难。' y! j9 p" _% ~" Q
/ Q: a6 R+ S& k: |8 v6 ~1 `/ e
  如果回顾看看过去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人们会发现中美之间早在1949年中共上台执政前,美国政府一些官员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就建立了不少友谊联系,特别是美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时期。不论是美军驻延安小组,还是包括斯诺在内的美国记者,都实际上为后来尼克松和周恩来毛泽东开启的美中关系正常化留下历史伏笔。
9 C$ ]; R' x3 W) c
& a9 E. c4 i; z% ^$ V1 S  然而,如同今天一国政治和外交政策可能受到国内保守政治影响一样,中美两国正常关系发展进程都分别受到了各自国内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扭曲,包括美国极右的麦卡锡主义,朝鲜战争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所幸的是,70年代,高瞻远瞩的两国领导人管控了分歧,恢复了沟通交往。' t! H$ W: R5 l! J
: p: i* c" }$ V* e3 Q
  即便在建立外交关系后的多年里,美中关系也是在外交博弈中逐渐走向成熟。但外交博弈不时带来"擦枪走火"、掀动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惊心动魄。
4 k* a0 w* m7 N  t/ P) Q. e
7 ^7 C! x% w: j0 t( D6 f    双方利益' c$ r$ p% K9 w0 ~- j8 a2 J$ P' L
: A7 o. `4 m' M# ?% P
  回顾中美外交史,人们发现,"美国总统在上台前和上台之初,迫于国内不同集团的种种利益",不仅做出对北京的强硬态度,还在一些中国方面认为是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触动中国的神经,不仅是领导人的,还有民众的。
/ e& B4 A7 T, Y5 [* v
$ e: i  L4 j. d  如果把一些摩擦等可以称为领导人也许可以管控的外交博弈的话,包括90年代美国老布什政府对台军售,克林顿政府被认为支持台独、打破惯例在台湾总统大选前容许当时台湾最高领导人李登辉到访美国等,那么另一些突发军事事件的后果难以逆料,包括1999年美军战机"误炸"中国大使馆,以及2001年中美军机相撞事件等。
1 |  C' `# R( A! l) t  R3 C" q$ s6 W% B2 F
  在后列事件中,似乎军方的做法和政府政策脱节,中国政府的政策也难以被中国的民族主义民众理解。当年美国导弹"误炸"中国使馆后,成千上万愤怒的学生和民众走上街头甚至包围美国使馆。6 R2 r0 y! E9 o; w6 }

5 u/ P$ P3 _4 g9 Z% V1 [  今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乃至战略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才有了G2的说法。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所谓"民粹主义"蔓延世界各国的今天,各国领导人如何说服对现状不满的民众保持和服从理性的政策选择呢?
* h" H; {2 h( T# O
% |+ X: p& H( c* E2 h8 |4 ^6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pmm1199 发表于 2016-12-29 04: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1 12:05 , Processed in 0.020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