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流传一篇文章借成飞“老工程师”之口批评沈飞制造的飞机频频坠毁,并揭开沈飞在研制军机过程中的种种黑幕。) l- K# W$ H5 r# x
% t: W6 v3 T: g
文章最大的看点在于成飞在中标隐身战机方案后,沈飞通过中航工业运作试图迫使歼-20总师调至北京,由沈飞来人接手。在杨伟本人的拒绝和空军高层的施压下,歼-20顺利诞生。
* \6 ~* R0 Y3 o0 E3 `% o, Z$ H" ]$ I0 W( }6 Z8 W7 W `( i
官方信息显示,2009年中航工业调整了611所(成飞设计研究所)和601所(沈飞设计研究所)的人事职务:杨伟不再担任611所所长职务,转任中航工业副总师,由601副所长季晓光任611所长;孙聪不再担任601所所长,转任中航工业副总师,由611所副所长赵民任601所所长。 R* A" X! s( A% P: O0 s1 s& V' U" G* }
( z) m9 r. g% G. [1 U
就在歼-20项目启动研发的当口,中航工业对杨伟这种明升暗降的调整在当时受到多方质疑。报道称,杨伟本身就坚决反对这种调整,“我杨伟的办公室就在这里,不在北京”。这一调整也遭到空军高层的阻挠,强调歼-20项目必须由杨伟负责,若改变,便不拨款。后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j& d# X1 G3 |1 O. s; R
2 q. M! Q8 @/ f0 U. _! [3 Y
不过,沈飞还是参与到歼-20项目中,主要负责该机后半部分研制。但歼-20刚面世就因后半部分的隐身问题饱受诟病。
5 m7 {- i; G( X1 s5 c X/ a/ h
! }6 V( S3 T7 l8 m5 n& n) b2 l* Q" y
- a/ x/ }* R. y( a: u0 s' ?1 M* `) p! s( ]1 a
文章嘲讽沈飞精通的不是军机研发,而是政治斗争,并冠以“沈阳帮”之名。从1961年成立之日到如今,沈飞一直靠研制歼-6、歼-8战机和仿制苏-27战机过活。但其不思进取导致歼-7流产,后由成飞继承并发展出超过10种型号,歼-8虽进入军中服役但始终难堪大任,歼-11系列、歼-15仍是问题不断。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中国航空实力与美苏等国的差距被拉的越来越大。
1 N( p G; y$ q8 K) b- r# j0 ?. T W' F$ f; j
就在沈飞仿制苏-27的当口,成飞则在经费不足的困境中继续研制歼-10战机。文章称,中航工业通过运作试图让歼-10胎死腹中,但江泽民的视察并追加拨款使得这款三代战机顺利进入空运服役,并改进出歼-10B/C等先进三代半战机,相反,沈飞仍在吃苏-27的老底。- v l1 y) H' d9 o: @( A8 F
$ K/ Y2 G: w" K i! ~ 前些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计划升级改进歼轰-7A为歼轰-7B,验证机顺利亮相,但由于定位与沈飞歼-16相同,因此西飞歼轰-7B最后不了了之。西安红旗发动机厂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也被沈飞通过运作无偿调拨到沈阳黎明发动机厂,结果涡扇-10至今还不成熟。; r5 U; q* S: S7 e+ P: b
+ @0 z/ O' `& y5 U. E- k; j, ?2 n: Z Q& E$ }
虽然同属中航工业,但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战机研发商,成飞和沈飞在作战飞机必定有直接竞争,上述文章虽然无法证伪,但两者之间的幕后竞争毋庸置疑。
' U2 G. f0 n, D7 J, O* I8 R" T/ P" Z) H# u1 _; T
从结果来看,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最佳产品非歼-20、歼-10B、运-20、轰-6K莫属。其中歼-20、歼-10B为成飞产品,运-20、轰-6K为西飞产品,而仍在进行仿制工作的沈飞则没有拿得出手的展品进行实机展示,仅有歼-31和歼-15模型。
+ P. O& ?" U' R' `, S( U1 R G- D" L, V5 i9 ]% `. A' B
从军方的态度看,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对歼-20赞不绝口,称对其非常满意;中国海军少将尹卓在评论航母时,称辽宁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战斗力,但因为舰载机(沈飞歼-15产能跟不上航母)的原因使得时间大大延后+ h* ~ t' {: `' r& T7 _' Y3 y5 h
, V6 N- i# |. N6 h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