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金融] 硅谷精英大规模回流中国 预示新时代到来

[复制链接]
小妖 发表于 2016-11-17 0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二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互联网已经迎来全面开花的阶段,多项指标、多家公司走在世界前列。与此相吻合的是,在硅谷精英中占比很大的华人,开始出现大规模回流现象。中国这个发展快速而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子归来。3 l/ o7 k1 }6 V- c5 e
! N$ W, K+ J3 \% t# u! c
  过去许多年来,每一波海外归国潮,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这一波硅谷精英“回流”现象,同样代表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t9 K, k8 Q3 E  z+ c. c- |. k9 ]
4 a& S) g9 r+ a5 t0 m  g. n
  来自世界顶尖企业的人才
5 Q! h. I) W2 Z! f& d' i2 {
: ^5 \3 ]6 q# {  总体来说,这些从硅谷归国的人才大都是精英。4 a& v5 [, w. Y( ~" D7 @" N

2 Y* @* I& H" M, ?  在总部位于杭州的蚂蚁金服内部,有一个海归员工群,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人进来。而这些新人自我介绍时,说出的前“东家”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Facebook、Google、Amazon、eBay、Microsoft。" @: I: \1 ~' E' `) d. l- Y; r+ _
. G# S0 V, q" l' |. D$ ^
  这当然不意味着,此前从硅谷回国的人水平不高。反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道路,一直不乏放弃硅谷工作,将先进理念与技术带回国内后,使之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的先驱。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等人,正是在感受到硅谷的互联网热潮之后,回国开拓了新的疆域。
3 G! S4 |% `' ~% T4 i
7 I& Z9 \7 M' O7 }* W* S  但与此前有明显区别的是,这一波“回流”数量庞大,而且平均质量非常高。与当初中国互联网近乎“一穷二白”的场景不同,今天中国已经既有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已经遍地开花的创业公司。他们在硅谷获得的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回到国内有着很大的用武之地。
+ M2 P) r9 w9 H) [9 D
8 S. _- ]- p7 R5 s2 ^* V0 |  仅从几家巨头招揽的人才质量就可见一斑。百度已经将一大批顶尖硅谷技术专家招致麾下,如斯坦福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权威专家吴恩达,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异构计算专家、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蚂蚁金服同样如此,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前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部总监盛子夏是卡内基美隆大学博士、曾就职于Discovered Card,研究员俞本权此前是谷歌高级主管工程师等。而在腾讯、华为、360等企业,来自硅谷的人才同样比比皆是。- A9 `- {% _8 N

4 E; ]  j: _+ p  {  U* y3 I! t  在本报采访的国际猎头中,有不少人认为,对于硅谷精英来说,最近这几年的回国窗口期不容错过。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很可能会“时间不等人”。
8 f( i6 ]9 ^8 q# R0 V/ q, @
1 ~+ w7 p( ], b" j& s" S/ T7 F  人才服务公司Global Career Path合伙人Timothy Li认为,硅谷技术海归的优势不会超过未来3至5年。在他看来,虽然中国之前一直在学习硅谷模式,然后进行微创新,但很快会迎来质变,并已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硅谷,甚至硅谷也在学习很多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层面的改变,中国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 ^( D  _5 ?( G8 j- X9 ~3 g* y8 `8 {. C$ R
  而正是被国际猎头公司发现并回到国内的俞本权,于今年4月回到国内,到杭州正式报到。他告诉记者,这两年,几乎每位在硅谷工作的华人工程师,每周都会收到来自猎头公司的邮件甚至电话,开场白常常是这样——国内互联网发展势头很强劲,机会很多,要不要考虑一下?
  R) \7 F* B: q# P" O: `" Z' |6 c) A  o, r$ s
  中国能提供的选项
* {6 d% ]+ ~/ \$ N4 p0 ^
( |, v: U8 c4 o6 I4 k& i& q  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发现,自己回国的决定很容易做出,也很容易就得到了周围人的理解。2014年,他辞掉了硅谷一家有名的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职位,辞职回国创业。1 y1 ~+ m. b$ {, @# F; N
3 _3 V% a' f" g: h" j9 l3 D
  他分析说,50年前回国的钱学森那一代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国的;20年前回国的那一代人,回来后面临的可能是100倍的收入落差;但回过头来看,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4 {3 _( L8 \4 L( r+ [/ A

9 O" y9 `. q6 c" j! [" T! t  从硅谷回到国内,既意味着打破之前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开始适应“太快、太忙、太累”的国内互联网行业节奏,同时对这些人才来说,收入各方面也很有保证。中国互联网行业为核心员工提供的薪资体系,早已开始和硅谷接轨,“现金+股票/期权”这样的待遇,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7 H" d* R' n3 P- |$ e
0 x: O/ @$ F0 }7 U6 m5 ^$ e
  而他们愿意回到的,也不光是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杭州、成都、南京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都成为硅谷精英们愿意“淘金”之地。7 I, i6 j& |4 i! f% I
3 Q* L3 h& E) J, {/ O, p: {' G
  以杭州为例,这个今年刚举办过G20峰会的城市,已经有了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蚂蚁金服等一众世界领先的企业,人工智能产业也已走在全国前列,早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镇。
0 B& q+ V2 ?+ |0 W, j6 }  _
' K5 L/ ^  L3 {8 a3 b1 [7 k3 _  来自杭州市统计局和人才办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杭州累计引进具有海外留学及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共2.3万人。其中典型人物包括国际大数据专家涂子沛、云计算专家王坚、人工智能专家漆远、机器人专家李正刚等人才。落户杭州的海外精英94.1%集中于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高端技术产业。( m3 v2 K; [! Z6 T5 s' Z
& j/ I+ ]  U* \1 Y. K! g
  不少城市已然意识到这股潮流,并想尽办法吸引来自硅谷的人才到那里安家落户。例如,此前南京组织过专门的硅谷创业人才恳谈会,成都则专门设立了对接硅谷高端创新项目的高新孵化器。+ k: S3 i( q. j0 \3 N$ ^$ K

7 }+ l( z6 [" S2 T  人才服务公司Global Career Path创始人吴杰一直在帮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前往硅谷招聘人才,在接触大量的中国企业和中美投资人后,他预计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科技企业将大规模进入美国,这为硅谷工程师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h5 d  a( A. k  n3 z

; W! ~: s' T" V+ l: G3 T  回国后“一天不是24小时”" \5 O  f: `) w% D5 R+ L% d0 n4 s

; q8 }9 r/ X" `/ s  即使对于硅谷精英而言,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也有着不小的挑战。9 ^" t; i& M/ H, u5 M
$ a* X1 j# E1 Z. Z" p3 y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子夏说起在美国时一个同事的“经典案例”。“他说我写代码,哪怕只要写一个分号,这段代码就写完了,就可以交差了,但这时候到五点了,我一定不写上那个分号就回家了。”* Q! }( v, F* i9 D" f* v# m- r

8 Y1 _1 u' m6 D+ j+ h, {  盛子夏坦言,听到这话后“我都傻了”。但这反映的就是在美国工作的真实状态。尽管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大家很有解决的激情,但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各自负责一摊事情,“钱多事儿少”。0 s$ s- o: O6 k8 }. \: ~$ w2 Y
5 O/ g4 l5 R& N
  这一点得到了芝麻信用资深数据挖掘专家赵星的共鸣。他告诉记者,如今的工作强度,是自己在美国著名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FICO工作时的至少三倍。“回国最大的感受,是感觉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48小时、72小时……”8 A9 k# {, g3 s& C: \7 l' E1 H
% q4 ]  j! s" }6 @4 k& v, u
  与此相应的是,在国内做事更有成就感。大幅度增加的工作量,带来的结果是,产品推进速度是美国的十倍甚至百倍。他举例说,FICO每更新一个版本的信用评分需要五年,但在蚂蚁金服,数据模型迭代速度达到了平均每一两个月就有一次。; \$ @3 w) n$ S  `5 M: {( Z5 x4 Z
5 _- z- w/ }: [4 v$ X
  “这里是个全新的市场,没有历史包袱,没有以新换旧的纠结,因为这里什么都是新的。”赵星告诉记者。. d$ C2 l# [( G+ y8 ^/ v! |1 O

9 `8 k  b7 [7 `( K, z  而从硅谷带着51支创业团队回到中国的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创始人、执行主席雷虹,感慨说即使一到成都,她也“感觉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远远超出想象”。这样的现象,在当下的中国绝非孤例,而是普遍的。
# q% M4 a1 n5 `* s2 T6 E6 U4 {+ B9 ~/ q. I+ N, T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亚洲招聘公司Spring Professional上海总监Stephen Wu坦言,10年前留学生出去是不准备回来的,“但是现在你看看这些年轻的学生,他们希望回来,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
! r  x) h, X$ j: j/ G* Q6 ~
2 U  S6 P8 g7 W5 C9 h  X# t
/ V6 i" c4 ]  Y3 L: K% {+ @& I8 x4 W( V$ @" l8 }- b$ V!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妖 发表于 2016-11-17 0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国外“想做而没做到的事”5 m' M$ `& i2 u( `* q0 w/ l+ R
$ v7 Z% z  _3 g3 t  F" q
  业内人士分析,这波以互联网精英为主的归国潮,开启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及创业井喷初中期,也就是2013年、2014年左右,国内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产品、场景,以及构建的生态、用户数量、商业机会等,迅速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业务场景和用户不仅开始遍布全球,而且创下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
1 m! |; O) [& n  D
' _% Z( M; K6 @" q  在技术能力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开始打破IT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中国最前沿、最具创新、甚至国际输出能力的技术能力,集中出现在互联网公司。这为硅谷人才回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f/ F9 d0 m  [: U1 ]

* m: Q- d  w- d2 G1 W( J' a  盛子夏分析说,以前我们总有一个惯性思维,要做什么事就先看看欧美、日韩是怎么做的,之后“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如今我们已然成为被复制的对象。他举例说,支付宝实名用户4.5亿,全球第一;滴滴打车用户3亿,全球第一;腾讯社交平台总用户数,全球第一……
9 V( {# s  K5 ^+ B3 w5 v% P( F, D& W  F# T
  “以蚂蚁金服为例,我们做成了全球金融机构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把金融变得像可乐一样,无论贫富、国籍、城乡,都能享受同样的服务。”说起这些,盛子夏不无骄傲。& ?+ {4 \( G& B6 \7 R0 t+ p
$ ]0 j' z7 K+ k) o; |+ R% p
  而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可能性,还有诸多更为乐观的预计。
. L" G: r- w7 V. s8 a  g& b0 {* K7 b) D5 Z9 W( V3 Q( Z
  近两年,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发现,在跟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留学人员交流时,他们表达的回国创业意愿越来越强烈,其中大量硅谷人才甚至高管回国。“中国创业的黄金10年已强劲启动,经济在持续增长,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面临广阔的市场,机会无限,未来可期。”
. ^" x. m0 u' j6 k
. F# A$ t5 j( m$ h$ a  而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向硅谷华人发出呼吁,认为中国将带给海外人才更多的发展机遇。那时,正值这一波硅谷精英回国潮流开始启动。
: A- K1 ~: p9 D) p3 i/ S$ M, V
7 ?8 g# `' S' P6 d+ N  “虽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依然是美国的,但是中国的公司依旧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百度CEO李彦宏的这个观点,早已得到许多人认可。最近,他在百度贴吧中发帖提问:“世界的创新中心会从硅谷转向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荷听雨 发表于 2017-1-7 1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7-31 10:53 , Processed in 0.0245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