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认为两国的差异大过中国人想象
# g1 K2 X# p* b3 L0 ]: T9 _* h- p! F- v5 W! v: z) s! E
FT中文网:新加坡人如何看待《环球时报》与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大使之间的笔战?
1 V: x, p- h, }# u9 G: ~0 O5 E) s/ u/ W T. s0 X
许振义:这个事件在新加坡被淡化处理,它可能在政界、商界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新加坡的媒体并没有做过多的解读。对于《环球时报》的激烈言论我们也可以理解,它并不是只针对我们新加坡一个国家,所以也不会特别在意。8 M( l7 {- B, `2 p! i& |9 }# e4 r
" |/ S+ F/ o; X V& f
但是我想在此向中国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新加坡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和新中关系,这与中国人是如何看待新加坡和中新关系有哪些不同,也许这样有助于解开两国存在的误会与误解。
2 H5 ^& V! {& B* e
9 @( O: j% w- H, a3 e新加坡人认为的新加坡与中国人理解的新加坡大相径庭。直到今天,在不少中国人的眼中,新加坡这样一个以华人为主体、使用汉语无障碍的国家就应该“义无反顾”站在中国这一边,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事实上,新加坡并不是华人国家,华人虽然占据了新加坡人口的大多数,...但我们却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共存的移民社会,英语而非华文才是这里的行政语言(编者注: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姑且不说占据新加坡1/4人口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裔是否会同意新加坡“义无反顾”支持中国的核心利益,就连新加坡华人也不会同意。
' J/ s7 }4 H/ |6 f! ?2 @( J8 u' g
李气虹:著名华裔史学家王庚武教授就曾经对“华人”、“华裔”、“华侨”等概念进行过解读和分析,今天的新加坡华人除了在血缘上与中国人有联系外,其他方面都非常不一样。就像是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但是欧洲不能因为血缘关系就要求美国“义无反顾”地捍卫欧洲的核心利益。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利益。
( [! }1 z! I2 L9 M1 H' y, G# G) K) G1 J1 {9 l( J2 P/ K1 \
FT中文网:但是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中国还是觉得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一党执政下的经济高速发展,亚洲权威治理也可以打造现代国家。
1 y. ~: s% ~8 c
* `1 Q6 a- T, N" t2 P! v ]李气虹:从新加坡人的角度看,很难会得出类似的结果。首先新加坡是有反对党的,尽管目前反对党的势力还不够对抗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但是他们的不断壮大也让执政党不敢掉以轻心。" ]: [: `: i$ \
4 H! {3 E6 g& r第二,有不少中国的朋友跟我聊起李显龙,总是用“太子继位”来形容李显龙担任新加坡总理,他们还不约而同地关心下个继位的李家人是谁?这让新加坡人有点哭笑不得,我们不是北朝鲜的金家。新加坡沿袭了英国的民主选举制度,总理也需要参加选举,也需要一票一票争取。如果李显龙失利,那么他也要认*服输的。很多中国人到现在都不相信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是选上去的,李显龙是民选上台的。
' |8 x Q$ T" |9 H9 v- b4 y6 T' H* K" v4 B) [9 y3 }
FT中文网:能否帮我们详细讲述一下新加坡的大选制度?以及它与中国的“一党执政”有何差异?
9 n$ T* _' d1 H4 K8 x/ O
, Z5 p9 B' ^4 \ h" z5 v* s; O6 i k许振义:人民执政党自从新加坡建国以来执政至今,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被审美疲劳,所以在2011年大选中,反对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拿下6个议席,还赢下了一个集选区。虽然这个胜利无法撼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让执政党也惊出一身冷汗。
[3 a0 {9 v; d/ ]
; P0 D" U) K, ?, `正如之前所说,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沿袭自英国,与美国每四年在固定时间进行投票大选不同,宪法规定新加坡最长五年之内一定要举行大选,具体时间由总理来决定。总理肯定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政党最有利、对竞争对手最不利的时间,哪怕对自己不是最好的时候,但是对竞争对手而言是最差的时间,所以就有所谓的“闪电大选”。9 |' w3 r: S1 f8 j/ ~
1 u( h \! J2 f$ k5 O! t, X2 h李显龙选择2015年举行大选的目的就在于,这一年是新加坡50周年国庆,“国父”李光耀先生也是在当年3月去世,这个时间点很容易唤起新加坡人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到人民行动党为新加坡的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像新加坡这样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大家都不太关心历史,唯有在特别的时间段才能让他们高度重视。正是这一选举策略得当,原本会继续壮大的反对党势力被遏制住,人民行动党取得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会有的高票支持率。但这样的成绩不可能被重复,更多的人希望政府里有反对党的身影,更加平衡和民主。
G e- F/ ?' e; p6 Y$ I! S# V, s8 V V4 x2 y# `! b" C
简而言之,新加坡和中国表面上看都是一党执政,但是背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础是非常不一样的,没有孰好孰坏之比较,更多的是适合本国国情。由此可以认为,中国社会与新加坡社会存在着很多“形似而实异”的地方,他们之间的差别大过中国人的想象。
7 d" e) K! W. l d4 ]$ ^5 l
6 |! G0 q, @+ e$ d0 n) }. x# H/ fFT中文网: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似乎是社会主义国家才有的福利啊?
/ l; [, d# i; G2 x
5 G6 U5 a* e; a( k' A7 Y李气虹:其实新加坡的组屋最早是向香港人学习来的。历任新加坡、香港总督里,有三位都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任职,所以你会发现两个地方的历史建筑很类似,组屋也是这样。因为二战之后,香港需要安置大量的难民,所以建了很多公屋。新加坡在考察了香港的公屋之后,把它放大、制度化,变成今天大家熟知的组屋。- X& Y: }& @4 V ?5 z: @
6 S5 ~# F5 w8 d新加坡立国之初,就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办法提供稳定的居所,新加坡这样的一个移民国家是不可能巩固下来的。它需要强调相对的公平性。今天超过60%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年轻人到了结婚的时候,就可以以新的家庭为单位申请一套组屋,以至于新加坡年轻人求婚的时候不说“你愿意嫁给我吗?”而说“你愿意跟我申请一套组屋吗?”
1 @& a% `! l; F' c8 U( {" L. @& q7 L' Z u. g
我知道在中国也有类似政府提供的住房,比如限价房、廉租房、经适房等,但占据主流的还是商品房,跟欧美的房地产市场更为接近,与新加坡反而差别更大。这也是我刚才提到的中新两国之间存在着“形似而实异”地方。
( P5 G4 f2 [) k: |& o1 o) s x4 M; |& {( m/ v/ t, d/ S2 {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难题:美国还是中国?) M, } ~. \6 s4 ^1 H. y
8 p8 L" U2 L! u$ g: c/ l/ A( V$ S. xFT中文网:除了南海问题,新加坡积极参与美国“重返亚太”、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让中国不满。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是否会改变一贯的中立政策?
( _0 Z% |, }$ D r/ K0 u9 S# f3 g0 V* i, T8 V6 o4 G
李气虹:新加坡也是最早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之一,那么从这件事情上看是不是我们又成了中国的好朋友呢?正如之前所说,新加坡是全球最小的国家之一,本国的市场可以忽略不计,经济发展完全仰仗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所以只要有助于自由贸易的事情,新加坡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
& l% x+ @! f: q* X* d
, u$ c& H( }4 \8 I- N9 Y. D+ qFT中文网:但是TPP似乎是针对中国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你们宁愿相信美国而不愿意相信中国?
# X" n" G; Y, c, q2 z7 `9 ?, y+ }7 @$ b: m$ I6 W* S7 |
许振义:为什么大家觉得美国比中国可靠?我想原因可能是美国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个known evil,你知道美国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它会怎么想,你知道它的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中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unknown,你不知道中国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就很难判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很多人说美国不好,但是依然愿意接受美国。
. b, G3 p! d- Y/ o7 N+ }0 V. O5 m+ _2 E/ P. l, j
李气虹:当然另外一方面还是跟实力有关系,比如军事实力。美国一贯的做法就是抓住你的核心利益,让你放弃次要利益,比如韩国与美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就连韩国人自己都承认,萨德并不是用来对付朝鲜的,至于对付谁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对于韩国来说,朝鲜问题就是核心利益、半岛的和平稳定就是核心利益,其他都是次要问题。美国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它在亚洲的驻军可以保证韩国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以最短的时间赶到,对攻击者实施致命打击、并保卫韩国的安全。人民解放军能否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 u1 O3 q1 ?" {& F u
5 H+ B! A" Z Q. ?% F
FT中文网:那么随着中国的崛起,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邻居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倒向美国? e3 V; A9 E/ U
' U" t3 Z. e, d, J8 J. m许振义:这个观点首先就有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以及长期的、一贯的外交政策,不会因为中国的崛起就轻易改动。就像是我们看到中国媒体报道,说建设洋山港是为了把新加坡搞垮,这个观点就很有问题。中国建设洋山港肯定是自己的经济发展需要才会花巨资,不会仅仅因为要搞垮新加坡才来建设的。
7 @. |; P2 {- ]! h5 u4 t/ J! I0 y
# Q6 ]* A9 b2 ^/ z7 B& }% z) ~.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比中国要小、要弱,在跟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他们的心态跟新加坡很像,在彼此核心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能够与中国在有章可循的国际秩序框架下进行平等的谈判,以和平而非武力或者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Q$ f U Y- ]: A" d" [# b8 H
; N1 J/ }; O0 g;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