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中国正在快速丢失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而中国意识到了优势的丧失,正在想办法挽救,但是仍然束手无策。中国企图利用新一代制造业取胜美国,但是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华盛顿邮报评论员指出,中国过去依靠大量补贴、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监管,建立了制造业的庞大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的诞生,中国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 x5 g8 M1 i/ R3 N5 r! _4 h: ^0 v2 i
1 @6 _/ k2 x& j
|' P, e8 N5 p6 _1 m 中国制造雄霸世界多年,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输出商品换取影响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连中国自己都开始告别这种简单的制造业经营模式。然而在转型的进程中,中国早已被技术更先进的美国悄悄赶上。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开始变得更加明显,国内的制造企业一部分回归欧美,一部分流向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美欧的制造业差距越来越小,更有外媒预测,中国制造的优势将在2020年被美国彻底超越。
# I5 y% ?6 G: w3 d$ a: }5 f' i! e4 y/ g7 H& V. g* m
0 x5 `" a, T ]
7 R; N/ h" K* P+ r
4 Q' Z$ O X! P- `5 ~- q7 W
* P& \) k: b) s: ~6 y; _7 H; ^" w& {( z% m% K" t: E! M' f* Y
2015年,中国启动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旨在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使工厂实现现代化。中国已将这个计划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并进行了大量投资。据易读财经查询外媒提供的资料,仅广东省就划拨资金约1500亿美元用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和投产。- x( P6 U8 \6 Y: I
2 w' T) P g! w9 H: F1 W; G
9 ~ i x5 C4 a8 L5 d$ n, K 然而,在技术指向型为主导的美国面前,中国很难在新一代制造业上分得一杯羹,更不要提取胜之说。1 p, s$ T. H* ?
7 }: [+ i) p J# u5 ?) g8 N4 `' A
S! N' A/ [" D) t 中国在必须面临优势被蚕食的同时,还必须面对原有制造业订单的锐减。在新制造业前提下,中美同样利用机器人进行生产,成本近乎相同,这种情况下,美国已经没有必要再将零部件出口中国组装,在运回美国销售。其中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完全可以省去,这就成为了大批欧美企业搬回本国生产的不利局面。另外一个不利因素也逐渐显现,中国生产所用的机器人并非国产。易读财经查阅相关进口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生产所用的机器人75%是从外国进口零部件,中国组装而成的,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进口货。生产元素不能自主产权,不仅意味着成本的大幅提升,更面临被别人掌握生产工具专利的事实。
/ ~$ s& i8 W9 S6 A9 Z( I
. O' B2 f$ B. s8 K$ P: Y7 U6 d; A
$ O/ g& Z. R- ] s& p5 L& G/ {
4 T7 P( P. p; [' d 伴随着生产结构和生产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劳动力的需求也从廉价劳动力转为高技术人才需求。而这方面需求在美国都无法得到满足,在中国更是无法逾越的难题。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选择从事非工业相关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青黄不接。
. X2 g6 p7 c$ k0 Q
. S; c/ y9 j6 _7 G+ L X
# q( n8 a5 _" A1 T6 n t 自2005年以来的10年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制造业将大举回流美国。
, v& K* v, c3 d1 K' K. V
( Z# ^) e( X" [8 }9 @1 Z
/ n t1 P/ r7 H6 h/ B$ N 不过可喜的是,中国制造的优势依然存在。中国还有时间调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据《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对全球逾500名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各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排名显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仍然排名第一。这不仅因为中国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还因为中国正成功发展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
& g T- a4 c. m4 a# |( V$ d( Q+ E1 T- }3 I% f# a, `" u+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