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闻报》6月28日在题为《小弟还是大姐?》的文章中称, 普京访华是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实施以来的顶峰,是时候做一个期中总结了。
$ W! M6 t' L, k2 ^/ s
# x: } I3 n% ? t8 w6 w0 t 俄罗斯精英对于此次转向政策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失 望。俄罗斯官员和商人表示,同中国做生意太难了。转向东方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想为了迎合新伙伴来改变繁琐的商务习惯。当然北京也有焦虑:莫斯科究竟 是真心想要深化对华关系还是只是想要在西方贸易中利用好这张“中国牌”。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审视彼此,难得的几笔大单能够谈成也都是基于两国领导之间的个 人情谊。
1 T( D: z6 A. [2 C& R: d- a, J
对转向东方政策的失望是期待值过高的后果。许多官员和 寡头在2014年春天以后开始拼命使自己相信这样一句咒语:俄罗斯不惧怕任何制裁,特别是我们还跟中国有伙伴关系!此后,他们还是测量自己期待值的进展程 度。但是现实往往没有理想丰满。寄希望于“阴险的中国”并未有太多意义。况且,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和亚洲处于俄罗斯视野的外围,只是因为与西方出现了 问题,俄才开始审视这些国家。
2 v' F9 e( } P1 z! s) r" w0 `/ Y w
转向东方政策不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太迟,他更是伴 随着集合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大型风暴。原料价格的下跌,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冷却了其对俄罗斯资源的兴趣,西方制裁降低了中国银行对俄罗斯的信心,中国主席习 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使得国家机关和国企管理机构陷入木僵状态。还有俄罗斯不断变化的游戏规则以及不利的国内投资环境等使中国减少了对俄投资的意愿。9 T+ w( H; V9 W8 ?1 c& f
) s; i" v& x3 p4 h6 u: {
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梳理一下灾难性的条件,那么不得不评估“对俄罗斯来说,中国似乎取代了西方”这句宣传语所造就的结果。转向东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在俄罗斯贸易额中占比越来越大,俄罗斯超过沙特,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给国。中俄之间的彼此依赖性越来越强。( n, A% K5 P" S* f
) z) M4 u- y' L$ A8 z: e, p9 @0 v; P8 `
但是如果照这个趋势(原料价格持续暴跌,制裁延续,俄罗斯结构改革仍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依赖性会更强,但是是不对称的依赖,俄罗斯更需要中国。也就是说,莫斯科将成为北京的“小弟”。
6 [ s' V& P% \4 ]2 _3 j6 _* e
6 q% p: J$ Z: i6 p9 I 俄罗斯的官员和专家多次强调,俄罗斯不是中国的“小弟”。这个话题使他们感到忧虑,更有甚者将俄罗斯的角色创造性地定义为“大姐”(尽管体力上比较柔弱,但是在家庭等级中级别更高,更需要尊重和关心)。1 B; o! v {) i4 o- ~1 p: D4 a
4 j. k7 e- G5 V+ U; j 对于俄罗斯外交政策来说,与外部伙伴建立起平等关系显 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地位的追求甚至完全取代了对重要议题的务实讨论:例如在当下的伙伴关系下如果冒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利润?拿中国的领导人举个例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美国靠拢,如果北京不是投身于全球经济竭力挣钱,而是一味地思考怎样避免成为“美国的小弟”,那么今天的中国奇迹根本不会发生。1 E1 x& i1 Q2 i' O/ M: f# @
" E* {6 Y8 ?& t- E
实际上,做中国的“小弟”——只是一种情感上的标签,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N% {, O [$ M( L* d, Y& A
- z2 [, W4 |$ Q9 ^9 R+ F8 s* q! @ 中俄只是一场调情: o8 T U: y; q; v4 x3 p
+ L! B7 \7 R0 N2 Y8 `2 i2 X) ]# P/ C
在普京访华之前,俄罗斯媒体看衰两国关系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俄罗斯《独立报》6月17日在题为《与中国调情失败后,俄罗斯转回了欧洲》的文章中称,在未能成功地与中国建立起紧密的经济联系后,俄罗斯准备与欧盟和解。
' W7 ?3 x2 I, x5 i
( v2 [: r: C8 u8 O 文章还称,此前的两年间俄罗斯对于同西方关系的恶化并不担心,因为俄认为其在东方有着可靠的战友——中国。但是与北京开展战略合作的意愿并没有得以满足。来自中国投资也并未激增。从2014年始,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甚至呈现下降趋势。
' B5 }3 K+ {7 L# W3 b! L3 a R- `7 o7 v5 z* w, ]" ^
与其说中俄两国的关系是婚姻,倒不如说只是一场调情。尽管双方签署了有关天然气的合同,但是合同的经济可行性仍有待商榷:成本的上升、未来的交付价格等至今仍困扰中俄。
$ _+ U9 ?; g# W n8 a+ w; j1 l# R% T' H7 V* U
俄罗斯《生意人报》6月1日也在题为《 中国不打算为朋友买单》的文章中称,当西方开始对俄罗斯采取制裁的时候,俄罗斯迅速地将希望寄托在中国伙伴身上。俄罗斯认为,中国可以向俄提供一个强有力 的肩膀给予其支持。两国的合作模式也轻而易举浮出水面:中国有钱,俄罗斯有资源。这就像是阴和阳的结合一样。, ^( b8 M& ]7 |2 Y
9 i! Q3 e+ Q# U) `/ ^$ r
但是,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很多专家认为,押注中国并没有起到作用。中国并不是很愿意资助俄罗斯经济。如果有人期待中国能够实施“利他主义”,那么等待他的或将是失望。中国与他国的友好是及其务实的,他们并不打算为自己的朋友买单。相反,甚至试图借助朋友的困境来挣钱。
0 K5 \. O n6 t$ L# I
8 N+ u6 t Q/ Q& W9 E 这不仅仅限于俄罗斯。当欧洲开始拒绝伊朗石油的时候,德黑兰希冀能够获得中国的支持。中国此时便开始要求折扣,而伊朗除了降价别无他法4 r) M, m; Y6 \' E2 e5 h5 v) O0 o) k) {
. a7 i% p% E& F2 ~! b& f. n3 v! W4 ^3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