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报》网站4月24日文章发表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所长乔纳森·韦策尔联合撰写的文章。文章称,如果中国采取持续的全面努力来提高生产率,那它就能应对经济发展挑战、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并且能通过人数众多而富足的中产阶层来完成向消费驱动的高收入型经济的转变。如果它做到这一点,估计到2030年时,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很可能将比决策者继续奉行投资引领的增长模式所创造的GDP高出5万亿美元。
3 S3 B# K3 b- O0 {$ V9 ?$ m8 v- V# e) m- s1 a2 p2 x; ?$ S
而且事实上,中国可能几乎别无选择。其经济的传统发动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及巨额基础设施投资——正越来越乏力。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峰值,城市化进程正在减速,钢铁业与水泥业正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资本收益率已经下降,因此中国不能再依赖投资开支来创造足够的增长了。5 |* |/ e1 e4 F1 f* V. U' {
2 {1 \9 D" _/ h: X5 l5 {8 ]0 k" C
提升生产率空间仍巨大
2 L# g1 \/ _+ s1 w9 {1 t# t
5 c& F4 v# p0 x) V. N* N+ E 但幸运的是,中国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有巨大的获益空间,它目前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的10%到30%。4 D9 k |& u% W# E
w$ K% I' B: ^7 @) ` ^' J( h2 B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超过2000家中国公司(它们从事的行业包括从煤炭、钢铁到汽车制造和零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有机会让劳动生产率在2030年时比目前提高20%至100%。
3 F/ N7 x$ b9 {2 W2 y
% d4 d( n! I) j 中国公司是诸多行业的主要生产者,但它们尚未采取步骤获取最高的附加值。以半导体领域为例,中国公司大多充当从事芯片设计与销售的企业(它们分得的价值最高)的代工厂。类似地,中国药企销售额的90%都是通过销售仿制药获得的。
# [' \7 f) G0 w$ h0 j; ^5 v& P6 w- g* S, I( ?6 \7 c+ E
中国能够通过很多方式支持创新,包括打造研发集群,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改革企业上市程序来帮助发明者获得回报。比如在制药行业,大量创新型企业正在创造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药物研发方式:那就是利用大规模、低成本的技术人才。这些企业或许正在向品牌药这一更有利可图的生意迈进。% {' b+ H# Y4 ?5 U4 t* d
* c# }, B1 w+ r& ?' j( S
产能过剩行业潜藏机遇" X4 {9 ~4 g( Q
6 x4 u3 s5 L* U 中国一些最大的生产率机遇存在于受到生产过剩问题困扰的领域。) }) v5 {) o3 l( n0 t$ B ^* q
% a6 p% r6 L6 I& E* l/ i
在过去10年里,产能过剩让中国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年资本收益率从17%下降到6%。中国汽车行业每年可以制造4000万辆汽车,但当前市场每年只能消化2600万辆。通过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破产以及鼓励合并的办法来对钢铁等行业进行重组,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率,而且不会损害满足需求的能力。
2 P& Y7 V$ p2 h* v9 V
% v7 P, ^. Q% _$ ? 随着企业转而从事高附加值活动,将创造数百万个报酬更高的就业机会,这应该会提高家庭收入并使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中产阶层。: d5 }: A( S3 [# m# a% h! ?4 Z& n9 X
& Y% |0 _4 x. L% n f5 J 不过,在这个进程的最初两三年,在生产率提高尚未转化成收入增加之时,资源的大量重新配置可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混乱。数百万名低技能工人将必须接受再培训和再安置,GDP增速或许也将低于预期,过些年才会以较快和稳定的速度增长,并将持续到2030年。
6 M: A+ [# b" w8 Z; [5 O3 v% V* o) X( `: J/ t9 }
推进改革有利长期繁荣
% [* v% r- A/ b+ s/ e4 V( d% @, A
3 p3 B3 W# f( i% u ^ 另一种选择就是延续现状。
" o- w# {6 v; [9 G4 @1 F' c) @* l' x0 a- F H: D, |
业绩糟糕的企业将以保留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名义得到扶持,而这对中国的银行构成更大的风险。中国将以生产率较低的方式利用资源,该国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也将降低。
. i' b0 o4 \0 D3 S5 N
1 ]2 H! q+ q8 i& y2 }2 S 中国的历史令我们有理由认为,该国领导人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上世纪90年代,不景气的国营工业和亚洲金融危机令该国面临经济垮掉的风险。但中国政府没有设法利用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来在短期内提振经济,而是实施了痛苦的改革,从而让该国走上了长达20年的令人钦佩的两位数增长道路。& B5 x& _# o( G' U7 l
. h7 |' h5 ^, ]) T 今天,中国面临着类似决定。它可以满足于临时的修正,而这最终将让问题进一步恶化。它也可以抓住机遇并继续推进改革,这将提振生产率并为未来若干年开创经济繁荣的局面" v4 r9 f) U! P
4 x O! C) H, V0 B, Z+ W; u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