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部4月15日突然发布消息披露,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近日”视察了南海。国防部通报称,范长龙率军地有关部门领导赴南沙相关岛礁视察,慰问驻守官兵和建设工人,同时了解南沙岛礁相关设施建设情况。稍早前则已有美国媒体引述军方情报信息称,范长龙于上周末前后登上南海永暑礁。
$ P& h* |, l0 w; Y
# j. N' y4 m8 ?8 W8 x$ H* ~+ f 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前往南沙视察的最高级别领导人,范长龙身为军委副主席,在军中仅次于习近平,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他对南沙的公开视察,无疑是中国在南海姿态发生关键性转变的里程碑式。
' l3 F6 o: d8 e/ \" \( s2 G i3 t4 D$ |0 w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期间,中国在南海上主要是以主权宣示为主,海空力量非常薄弱,1950年5月解放军进驻西沙永兴岛,并没有在南沙群岛上驻兵。/ F+ g: j* P! N; L# `# n9 P% ?# Y* m% Q
4 e: j: L! Q u% L
南沙之痛,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尽管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但由于抗战后国共双方精力均被内战牵制,新中国建国以后海军的主要战备方向也集中在台海、执行“近岸防御”。
6 J$ E0 ]8 d% a4 q) k
! C- @1 f2 ]6 N' }* m( O9 f$ X4 c 占地利之便的南越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逐步侵占南沙诸岛,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以后,对此前承认南沙归属中国的言论翻脸不认,也顺带继承了南越在南沙的利益。而海域另一侧,菲律宾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也占领了一系列岛屿,致使南沙群岛沦入今天“主权归属存在争议”的尴尬境地。
% X$ D: u4 [- ]5 a7 W! ?7 E3 s# _$ v8 g0 S
直到1983年,解放军海军才终于有一支远航编队首次抵达南沙,在那之前,由于装备不足,中国海军甚至没有抵达南沙群岛的航行能力。1987年开始,借维护南海科考队之机,中国海军南海、东海舰队先后在南海组织了巡逻和演习,1988年初,中国南海舰队进驻南沙群岛多个岛礁。" v( n' F+ V4 Q
C7 f, F) O1 P+ k' z3 T" [9 [8 z) U
尽管中国在随后与越南爆发的短兵相接式的南沙海战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是囿于当时北京政府抱持的过度自我克制的态度,以及中方海军有限的军事实力,南沙海战虽胜,解放军海军却在胜利后选择了撤出。; l* l, e& n! J; H/ T
& h! `$ r0 Z* Z: h8 [3 u* ~% s4 i
从冷战结束到2012年,这一时期中国在南沙的常态化大规模军事存在几乎为零,因远离大陆,解放军因没有前进机场使得维权斗争极为艰难短板愈加明显。仅仅在西沙永兴岛建造了一座机场,使得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和制空范围大大增加,但支援南沙作战能力有限,更远不能满足南海维维权的需要。中国维权除了渔政海监船,在军事实力上只能依靠南海舰队组织护卫舰巡逻。解放军的军事演习都是例行的零星存在,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时,中国用的是渔政海监船进行。
2 R9 ]5 i& s+ J9 R/ d/ L, I: [5 x- _
最近几年,中国逐渐选择了在南沙以及南海问题上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立场,而这与近年来解放军军力的迅速增长无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2015年夏天,解放军已在南沙群岛中的七个岛上实现驻军,多艘军舰驻扎其间,表明解放军已有充分的接管南沙能力。可以说2013年以来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开始迅猛发生根本性质的转变。
$ ^/ D, I0 C& Z, B8 {5 D2 J
) R* B4 A1 x: @ 而范长龙日前对南海岛礁的公开视察,则清晰地向外界传达了来自北京的三重讯息:/ P6 N d* y' J) {2 F3 z4 ~
6 e0 _% @5 D; V
首先,这意味着对于解放军军事实力的最终宣告。今天范长龙对南沙的视察,是三十年前的中国所不敢想象的,而不难推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即使仅出于安全考虑,范长龙也不会去,更不敢去。公开访问南沙,范长龙亲自试验的是中国在南海的管控力。这是军事实力的大阅兵。解放军守土有责,范长龙是在宣告南海中国能守得住。, v& V; U& M# a& M" j! r
# o! o* I6 L0 ^3 [ 其次,这是外交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的根本转变。中国国防部公布范长龙行程当天,美国防长卡特刚刚宣布他将于当天登上正在南海巡航的“斯坦尼斯”号航母,范长龙若有意若无意地在南海上与卡特打了一个间接照面,凸显出的却是中国在南海所拥有的前所未有的强大自信心,中国在南海已抛却了此前为数众多的种种顾忌。事实上,中国此前在南海进行的填海造陆等行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范长龙的访问仍具有关键性的里程碑意义。8 ^1 I. }4 K' e: P6 b. u5 @; N' c
) F8 ~% j I& r* Y5 S- O* F
第三,这也是对中国高层领导人亲自表态的解禁。中国领导人一般不会随意发表见解,采取某项刺激性措施,而更擅长以一些安全但无趣的官方措辞进行沟通。范长龙的视察举动显然不可能是他本人心血来潮的产物,作为集体决策的结果,范长龙的视察反映出的是中国执政风格进一步向更加灵活的方向转变的总体趋势) U' [) @2 y* c7 p
/ T7 j$ j9 y% i' b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