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杂志《经济学人》(Economist)最新分析,受温哥华、多伦多两地房价飙涨的影响,加拿大的房价被高估了40%。全球一体化则是导致本国大城市房价“失控”的主要原因,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涌入,这一情况还将加剧。
" }/ p/ p6 t, @7 |/ u1 _2 j! U
/ s# }- e0 k6 ^9 v8 b* T" f5 ^! u$ \
" y5 a$ f3 `/ X _
3 q1 W5 v2 K) e7 {, R据悉,在过去的数年来,《经济学人》一直“唱衰”本国房市,最初预测房价被高估了20%,并逐年上涨。去年10月,它称本国房价过高估计了34%,而短短的半年过去,这一比率达到了40%。
# |* q: z. ^" A( Y6 V, F+ d# Z2 P2 m7 r
当然,《经济学人》毕竟是全球知名的大型业内刊物,不会信口胡诌。他们说加拿大房价被高估了40%,自然是有理由的。
/ F h: W0 Z2 I; x: Q- U: L2 p! u: _$ e) u2 {7 D5 `
该杂志说,他们是通过两个指标来评估一国房价的,分别是房价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以及房价与租金的比率。前者可以被视为置业负担能力的指标,后者则反映出业主与租客在住屋方面的负担差异。两个指标一综合,就能看出一国房价是否合理,也就是说能否被买家所承担。如果房价的升幅超过这两个指标的长期平均水平,而且收入或租金没有相应上升,房价便会回落。
# ]3 L8 B7 L2 g0 |# w) X
8 k1 Q4 C1 X7 P U/ R- |
2 s6 G: W' J5 e" C' S% l3 B; H4 c9 u7 D2 y. D7 x
从上述两个比率来看,加拿大的平均房价被高估了40%以上,这主要受温哥华、多伦多两地房价飙涨的影响。如果除去这两个城市,本国大部分城市房价增长缓和,一些地区甚至陷入负增长。这一现象,也造成了全国房市行情严重两极化。
4 [) W+ L" e& w3 l1 _6 ]) ]0 f
# l G1 z0 i6 I/ @8 @" r' I多年来,该杂志一直都认为加拿大房价高过合理水平,人们听得多了,不免形成了“狼来了”效应。于是在今年的报告中,他们提出了新论据,来解释多伦多及温哥华房价近年失控般上升的理由。
0 {$ W4 j, O3 D# l' j. p
1 w7 J0 W# o- f& O) j6 l《经济学人》说,温哥华、多伦多两地房价飙涨,是“全球一体化”造成的,所以无论加拿大的经济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资金及思维。如果不出所料,这些都会的房价能够超过国内的平均水平。3 q8 T/ J2 x' I# ?# |. f
, P) W! V8 r/ D; d事实上,“全球一体化”而导致大城市房价飙涨的现象不仅仅加拿大有,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也有,两国大城市房价也分别被高估了40%。) c, {; P1 w2 W" y5 ?; V
) x! f( _6 z0 y m6 E
对海外买家来说,国际大都会其优势,比如说是一个放置资金的安全港,而且也可能提供不错的回报。拿温哥华来说,去年的净收益率高至11%,比加拿大的平均多出3个百分点。 q) Z( e0 o/ D* c( T) D$ ]
$ Y5 g; |8 j) n% [) }) H随着海外买家的涌入,本国两大国际大都会(温哥华、多伦多)的房价会继续和加拿大其他城市脱节。
6 o8 X! ~% D5 n" o2 |' b* f5 ]2 r& w7 c* }' w a3 G
不过,该杂志也强调,这里并不是说国际大都会的房价就不会下跌。举例来说,在2007年至2009年间,硅谷科技蓬勃发展,但未能阻止三藩市的房价回落43%。此外,英国伦敦早于2008年已经成为世界富豪置业的热门市场,但房价还是在一年内下挫15%
4 J' {& `: I+ X, H4 }) R/ z% _&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