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上不会登上香港政治舞台。但2012年,年龄低至15岁的年轻学生抗议推行“国民教育”课程的计划,称这是北京方面试图在这片半自治的中国领土上进行洗脑的举措。后来在2014年,以学生为首的示威者占领了香港市中心的大部分区域,要求更具代表性地展开香港地区领导人选举。今年,香港爆发了针对当局打压街头小贩的举措的抗议活动,最终升级为半个世纪以来香港地区最严重的骚乱,很多人遭到羁押,其中包括年龄低至14岁的青少年。在香港,这些游商摊贩被视作当地文化的象征。
' g, a/ u5 v) c9 ?
0 J; b- `$ T \5 j s如今,其中一些人,比如19岁的黄之锋(Joshua Wong),正在组建政党,准备参加9月的选举,竞选立法委员,该立法机构由年纪是其两倍多的政治人士主导。他们都对香港的一些情况感到不满,比如经济不平等,民主改革进展缓慢,担心随着与中国的进一步融合,香港正在失去其独特的文化和身份。这个英国前殖民地于1997年回归中国,中国承诺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即香港在50年内保留公民自由及生活方式。) v- l9 _; a; q) X1 i1 `
7 c) R0 K# \8 ]0 v/ _2 [3 y2015年3月,香港政府任命35岁的刘鸣炜(Lau Ming-wai)担任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该咨询机构负责青年发展事宜,还会赞助青年前往内地进行交流,到中国公司实习。刘鸣炜拥有法律博士学位,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任职。他在2014年接替身为亿万富翁的父亲刘銮雄担任房地产开发公司华人置业集团主席,当时其父在澳门被判犯有行贿罪。刘鸣炜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这种不满情绪的根源,如何平衡保持本地特性和与中国融合的问题,以及最强大的影响政治变革的方式:8 ]& X, i$ a/ t( D4 q
2 L- v1 r% f) J5 X: L# p
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人进行抗议?5 T1 F! W I# b J& ?
" J; x2 T% j0 t4 V8 q G答:有几个原因。简单说就是很多年轻人感到老一代政治人士没有充分代表他们。
! U: H: ~& a0 Z8 c( z8 E" [' J$ F$ ?2 e, Y0 a
问:香港过去几年中哪些经济、社会及政治发展情况对此产生了影响?
/ {* y( e, t$ W- b' w
: e- `& s, P$ {: I. d- w' O答:在香港,年轻人面临教育和工作的实际问题。大学学位的价值有所降低,因为现在人人都有,我们的母亲也都有。在过去10年中,持有学位的人们的期待薪水有所下降或名义数值保持不变。
: w3 n) d- t: j7 d! D7 {+ A2 G# C8 I# l( E- {, n6 }
另一个问题是,43%的年轻人在没有太多流动性,即工资流动性的领域工作,比如物流、餐饮、零售和酒店行业。这本身是令人沮丧的。当然,如果你将过去五年的住房[的价格]考虑在内,只有升高。$ ~. f2 V1 }: A' X+ ]
" i: l, y5 l& g' V8 n' k这是我们的年轻人走上街头的原因吗?如果你与香港民主活动人士交谈,他们会说这几乎不算原因。他们会说,只要你想,工作、教育、住房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但这不会减少他们追求民主的欲望。我完全理解,我以前说过: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不会降低人们对民主的渴望。同样,解决民主问题也不会解决工作、住房和教育问题。0 l2 n: T1 Y: w8 o
' Q! R. v1 ?+ f$ W+ j
问:春节期间,倡导抵制内地影响力的本土民主前线组织(Hong Kong Indigenous)在旺角领头开展保卫街头小贩的抗议活动,结果演变成骚乱,数以百计的年轻抗议者展示了一定程度的暴力,这是数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就年轻人的沮丧情绪而言,这说明了什么?
+ E" Z3 U7 b! w; V
' j) w5 e1 M2 q: B7 H6 D. I9 j/ ^答:这主要是针对当局的愤怒情绪,也就是警方。我不会将这场骚乱与香港年轻人可能面临的普遍绝望情绪联系起来。从对政府或老一代政治人士的普遍不满到向警察投掷砖头,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激进化。" L% ]% W* a( T' f4 B; d* |2 i0 i
# q1 Q1 r, O5 ~% |5 _
问:香港的所有大学学生会都发布声明,支持旺角的抗议者,政府则称之为暴民。在抗议开始的一周之后,本土民主前线的领袖梁天琦(Edward Leung)在立法机关的递补选举中获得15%的投票——六万多张选票。即便他没有获胜,这也是一个令人意外的不错表现。如何解释这些“激进分子”获得的支持?
4 J2 R0 h @, c1 E% ?7 n5 a4 W6 k5 p# G0 k# w; @, B5 [
答:一部分年轻人对我们的政治程序非常失望。很多人感觉政治人士没有充分代表他们。我有机会就会对年轻人说:真正引发政治地震的最好机会就是投票,而不是骚乱或静坐。
9 J& X& ?0 j: S: J# S) Z1 t, ?/ q8 n7 j# E5 S4 l
为什么?看看我们所有选举的投票率,地区选举的投票率只有47%。53%的选民坐在家里看电视。我敢肯定,其中包括一些年轻人。这是我们没有在香港看到政治地震的最大原因。2 P" ` k, X9 l
I5 x2 m5 f( N; _
问:民调显示,在香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人越来越少,他们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这种情况在年轻受访者中尤其明显。一些人表示,他们担心与内地的融合会威胁到他们的自由和文化。政府怎样才能说服他们爱中国而不是害怕中国?# F/ o% X$ r8 }( R
! K! r( [* v7 e7 d- w$ J# A0 Z答:首先,社会和政府需要承认,香港拥有独的特的历史、独特的身份和独特的文化,与内地的不一样。赢得民心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差异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我不认识简体字。我去内地基本上就变成了文盲。
" d, w. y3 u7 u5 ^4 @; V" m1 m
4 J& `, \) I& n/ O. d5 q* H我想说的是,这种与中国的融合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等。在我看来,我们现在遭遇的社会和文化融合问题,是人为的。没人在强迫我们说普通话。没人强迫我们阅读简体中文。你可以为自己的香港身份和文化感到自豪,同时又接纳和认同中国大陆的身份和文化。认同并不代表你就要变成它。只是说,你不用那么紧紧攥着拳头。% W: ^" d+ p2 u' Y y" I8 V3 J
o/ O- Q% U7 j' ?4 F0 b: w
问:今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了一份文件,呼吁采取措施,加强对全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香港。文中建议举办更多交流项目,鼓励香港学生免试进入大陆中小学上学,还建议在香港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你支持这样的提议吗?+ C ~; K) Q* G6 U5 \! ]
& R: C) h& y* f. h
答:我赞成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也认同其中的大部分方法。但是这里存在一种脱节。认为到大陆旅行几次或在这里推广一种通用语言,就可以很快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感,这是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旅行、实习之类——是在尽力让年轻人建立对大陆的认知。至于他们会不会爱上这个国家,完全是个人的选择。7 L' ~8 c- g5 p+ B7 | ^
- r) j f7 O9 n |( u0 I$ q4 ~* y
香港年轻人目前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理解,所以这么快谈爱国主义,有些操之过急
1 `3 n3 E0 n, M" J2 q% n; u( k$ a, f/ G4 N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