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25日在美国回答台湾问题时,破天荒地没有提及“九二共识”,却谈到“他们宪法”,这是两岸分离六十多年来中国大陆高层领导人首度公开论及“他们宪法”的议题。“宪法”议题兹事重大,话音刚落,台湾朝野、舆论、学界及蓝绿阵营都在解读其含义。# ~4 h- H% g6 v8 Q1 K
/ V: D3 a/ Z5 Z) l- ~( j' |- l% e. J% R3 ? K
1 J; N5 p7 q/ H; L( Z7 w
( X! T9 l2 g/ N1 ~ e8 x# ?# d 王毅讲话“是一次重大突破”,关于“他们宪法”的相关论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 q5 G2 z9 a8 z- c- K; D. W9 @. \# b( K1 s. u/ O
陆委会主委夏立言27日表示,王毅的说法是“过去他们 从来没提过”的,如今中国大陆能够面对“中华民国的宪法”,台湾政府对此“乐观其成”。台湾“总统府”27日回应,马英九认为这是对“中华民国宪法”存在 事实的认知,如果大陆愿正视“中华民国宪法”,将有利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值得期待。“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就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对两岸关系的 定位而来,任何一位“中华民国总统”,都应该用心珍惜,努力维系。
2 c1 D' u9 B) R" W+ z# P
( O& H$ k$ W% v9 r5 \4 F3 w 民进党发言人杨家俍26日称,不去臆测中国的动机,总 统当选人蔡英文对于民进党在两岸政策的态度已非常明确,新政府执政后将依据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秉持超越党派立场、遵循台湾最新民意和最大共识、以人民 利益为依规,致力确保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的现状。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理事长童振源26日认为,王毅讲话显示中国大陆正在调整态度,为“与民进党建立政治互动的 新基础”提供了“可协商的空间”。$ P# G0 H# X; ]/ l' m
$ j4 J; w- e3 w$ m) y6 ~4 x BBC称,王毅的说法在台湾有不同的解读,一方面认为这是中方官员首次没有提到“九二共识”,意味着中方对台湾的态度可能有点转变。但也有学者指出,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因此北京的态度不但没变,甚至上升到了宪法的层次。, ~* x. x, J2 v
9 w) I( A' S% E, j4 I8 j 美国之音指出,尽管王毅23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的会 谈后提及,向美方重申了中国在对台政策的立场。美国政府近来不断鼓励北京对台湾展现弹性与创意,尤其在台湾选后立即兵分两路到北京和台北表达美国鼓励台海 两岸持续对话的立场,王毅的说法是否与此有关令人好奇。美国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表示,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不变,也赞赏中国与台湾采取步骤促进台海和平稳定。' ?8 [; t/ b" Q R, H
0 F0 l" J9 e& J- J" p# z+ e0 ~) } 中国舆论普遍认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此之前大陆从 未以任何方式提到过他们“宪法”或者“宪政”问题,更没有以其中的表述作为探讨两岸关系发展的法理依据。王毅曾长期担任中央台办主任,具有极其丰富的处理 涉台议题的实务经验,此次首度抛出“他们的宪法”议题,绝非有感而发,而是经过精心准备,具有重要的观察指标意义。
" r* \% Z/ n8 r/ I" _/ D$ j- X6 }+ V* n* i; _- E- e1 `% J
毫无疑问,王毅讲话“是一次重大突破”,关于“他们宪法”的相关论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表明大陆在处理涉台问题时,愿意展现巨大的弹性和灵活性,也愿意主动出击,争取能够继续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态势。
9 P; k( o: [1 H
, S8 { }) i @4 G 当然,释放善意不代表放弃底线。认为中国大陆做出重大 妥协放弃“九二共识”完全是一种误读。认为大陆在向美国发出信号,希望能够与美国达成对于台湾问题的“共管机制”,对于台湾施加“双重威慑”,更是典型错 误解读。王毅之所以会选择在美国发表相关言论,主要是想向美国明确传达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同时也是提醒美国,民进党并未放弃“台独党纲”, 也没有接受以“一个中国”原则为核心内涵的“九二共识”,因而依然是台海地区的最大安全威胁。" q4 D/ h p# {. L. F9 r: [
* Z$ z+ R+ Z, L" `/ b4 H- ] 大陆已经亮明自己底线,也释放巨大善意,未来的发球权完全在蔡英文手中。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攸关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与台湾经济的重新起飞也息息相关。两岸关系是向前推进还是向后倒退,台湾经济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都需要蔡英文三思
9 V# D3 v |0 s; k3 u" A8 U- z: A- Z$ j e+ b5 O&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