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高地”:美军“无害通过”中国领海的借口 [' U* f- ?$ ?$ N# P. k
/ w1 r+ k* M8 x
10月27日针对渚碧礁的第一次巡航一般被认为是“无害通过”。这在美国引起了不少批评的声音,因为美国认为渚碧礁是“低潮高地” ,不具备12海里领海权;但在国际法上,“无害通过”反而默认了渚碧礁的12海里领海权。5 G6 K1 U B8 I* K
4 ^+ h/ s3 Z7 u* w 美国国内的一种解释,是渚碧礁和菲律宾实际控制的中业岛相差不过12海里,“无害通过”针对的是中业岛这个拥有12海里领海的“岛屿”,而不是渚碧礁这一没有12海里领海的“低潮高地”。
9 g8 d! n% W6 D6 p% E1 F/ U
% `3 d0 X9 x5 }+ L7 \ 美军下一次“巡航”的目标很有可能是中国美济礁。这是因为美济礁和渚碧礁一样,也是美国认为的没有12海里领海权的“低潮高地”。但美济礁和渚碧礁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美济礁12海里周围没有任何其他岛屿或岩礁,所以没有巡航渚碧礁时可以作为借口的海域重合的因素。
6 f. N' O' s, T6 B9 T* o; t
; k+ N. Q4 L9 I 正因如此,美军或许不会再以“无害通过”的方式巡航美济礁,而是会进行一些有目的,但还是象征性的军事活动,比如出动直升机、打开火控雷达或者让P8侦察机也飞入美济礁12海里领空。6 [- N/ P8 t, |( e3 o4 l* N! d `7 }
+ M: s8 ?6 f# g6 p4 ^' u# ^; n- l
美国到底想干吗?中国应该怎么办?
7 S. T% C t$ q! D8 Q: Z7 x! k" W: H4 _& S; ^* z- ?4 N. p
美国的“巡航”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维持其军事力量在南海的战略介入,并确保这种战略介入不受中国的干扰;二是想让中国进一步明确关于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声索主张。2 K \' O5 t; Z! L- |/ c0 T& L
" X1 I- P' q/ K9 h: N 中国与美国在此类巡航上的博弈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对相关岛礁及其周围海域的控制权,同时把军事对峙控制在一定的强度以内,不至于因为此类“巡航”而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其实美国也不愿就此与中国冲突)。 E7 \9 P i1 X2 ?& z
& T. I5 ?$ K' P6 F- Y0 p' E 美国军舰如进入美济礁 12海里,中国可大致延续第一次应对“拉森”号的方式,对其进行跟踪、监视与警告,也可以同时让海警或渔政船干扰美国军舰的行动,不让它舒舒服服地进出。& Z4 }. D% O7 b( T4 w2 O6 ~. O
( G8 C5 |& ~# `6 e2 B J5 y
大动干戈容易擦枪走火,同时美国可以借机在国际社会宣称中国强加“低潮高地”12海里领海权(这在美国看来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符),从而发动国际舆论战围攻中国。
' d/ v* u& \" V% z, Q
9 O' h# f0 ^$ M0 X8 K 这样的应对方式比较克制,也可以说是一种战略忍耐。在现在的条件下,战略忍耐的收益要大于战略冲动,它至少可以达到两个政策目标。6 H4 H) u- A( v; P. k0 K; d
+ h9 S3 d' T2 E: K
一是让美国人意识到美军在南海的战略介入目前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未来将成为中美在亚太战略竞争的一个焦点,这可以促使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进行严肃的战略对话。中美海上安全合作与战略对话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x I+ Z2 L f! }, u1 i- o. m F. w5 M
二是这种比较克制的应对方式,使美国想让中国澄清南海主张的意图无法实现。美国很可能会在事后说,既然中国容忍了美军以“非无害通过”的方式进入美济礁12海里,那就意味着中国承认美济礁这样的“低潮高地”不具备12海里领海权。
: \$ K/ O8 B* L; z+ H
! f0 W' q. a% t2 j: ?' s 对美国的这种自以为是的解读,不妨予以不置可否,不承认也不否认,以此在南海领土与海洋权益主张上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为将来的政策变化预留空间。而且,中国也不是随意让美军进入12海里而无所作为:只要有跟踪、监视、警告、干扰等低强度的对抗,就可以向外界发出中国不承认美济礁是没有12海里领海权的“低潮高地”的信号。
: Z) s% w# W! _: ?
" }# s: E! k* F7 ?, i5 Q, H 在对外宣示上,可以继续强调美军行动威胁到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目前的政策是要在主权权益主张上保留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那么不妨多强调安全利益,即美军行动影响到了美济礁中方工作人员的安全,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说法。
0 Y4 I( z( }8 e! @8 p. a- L- k8 i! y* j/ q. v
同时,在对美外交层面,应质问美方:什么是所谓的“常态化巡航”,如何界定“常态化”?应同美方明确:中国不会容忍美军频繁的“巡航”行动(如每两个月一次),中国的应对方式取决于美军舰只挑衅的程度以及“巡航”的频率;挑衅程度越高,“巡航”越频繁,中国反应的烈度也会越大。- ~2 H: u7 v4 G9 ?5 D
0 N. h, e) @2 I
至于美国是否会和其他国家进行联合“巡航”,这取决于美国如何进行舆论造势以及这些国家自己的外交与战略考虑。
$ Y$ |, m7 w$ ~% O! f- ?
8 s( k4 v' N" q0 s. @ 舆论出击,散其羽翼:反制美国的“自由航行”5 n' ^% h; `* W( z6 h; g. o
& [4 K, E* |1 Z) x 如果美国在地区舆论上继续发动攻势,中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在南海舆论战上采取主动应对甚至出击的态势,不能总是被动反应。
) ^8 @* h* `# P' U" B! Q @
' \# w7 t2 C8 X7 u 国家主管南海事务的决策机构应制定明确有效的南海舆论战的策略,动员国内国际力量发出更有可信度的中国声音。
2 i, c3 n9 D! A) \5 s2 K8 w# r( L/ V9 e1 V' m; H$ \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应对相关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日本)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或者至少进行预防,不让这些国家在与美国联合巡航的路上越走越远。特别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之间的联动。
- T- j6 L9 S- M% J0 M/ q4 S! J0 N3 v6 Z3 w
从最近澳总理特恩伯尔访问日本的情况来看,两国南海立场已经高度趋同,实际上表明日本在拉拢特恩伯尔政府上花了巨大的功夫。
& F5 b9 U: H D/ P9 v5 ^0 C
* u8 U5 H: M" A 特恩伯尔与中国有长期深厚的关系,曾被我在澳洲国立大学的同事休·怀特教授称为“澳大利亚的中国先生”。现在出现这一状况,中方似可做出更积极的应对。
( A7 v9 M. |! @5 |9 [& @+ F
! P) t! R. `1 N$ B6 V' ]8 y 美国搞“航行自由”宣示是无法阻止中国进行岛礁建设的无奈之举,中国大可从容应对,不必反应过激。6 F; e1 M: K' U7 F) H
- V8 T- L# c5 R- [9 o' N: f! T. J
美军巡航南海不可怕,上述策略或许能有助于应对这一局面。但值得考虑的是这种应对总体上还是被动的应对。要想化被动为主动,中国还可以设计一个更宏观的反制美国“航行自由”这一军事外交政策的针对性策略。制定这样一个策略已经刻不容缓。
% z* y( x! A4 J+ L
$ l, f" ]% v H% c# _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