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重点动刀医院高校 谁的编制将被取消?
4 f4 B ]/ V0 ~5 b- P1 O9 l p! ?8 @3 Y8 Y! n
随着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企业的转制、编外人员的安置等问题依然难解。' }2 C5 z" e+ a( b5 Q `
! _$ c) \# s" ?4 {* a* \ L$ |
1月15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强调,今年将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6 ~, _3 A) B& [2 s A/ _( V, M& j
% p3 {" ^4 Z# Q- V: I% l- F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罗双平1月1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编制问题,相关部门将会在今年进行全面审核,编外人员如何管理将被提上日程。8 P0 t7 Y* p5 H# d |1 R8 M
" m: r9 c- u6 O; P: r2 r1 o4 i o
2015年,北京市发布的事业单位改革意见中则明确表示,市属高校、公立医院将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医院、高校将逐步取消编制管理。
2 s9 a' Y4 N( ?2 R+ }% m! H
8 E( N1 j8 C4 n5 ^, |" y" c编外编内两重天
1 D! m) n4 J& K, g6 y
: n$ [2 w: H) j, i/ @' z6 \6 V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也就是说,有人员编制财政才确认及拨款。1 |0 H# D+ ~ @; H
H0 V7 d7 S' }' o- l2011年,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当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全国各地纷纷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
! t# o. Y+ C# Q
. ~* \( [) y/ t6 l8 u如今,根据时间节点来看,改革的上半场已经临近尾声,但效果并不明显。据了解,事业单位改革前,全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职人员;改革之后,全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其中,大约有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高校职员的占比也较大。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数量是减少了,但人员数量却并没有缩减。8 `& X4 S0 _0 j& z
! Q2 E3 ^& m- K! `1 G3 y
改革步履维艰,但确是一环扣着一环。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以编制为基础缴纳养老保险,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提速,编制引发的矛盾大有升级的势头。
: ]" b/ X7 |6 q; C N* I m6 M- `- S* Q
“此次养老保险改革,我们上缴的人员报表都是编内人员的,编外人员由于不在财政拨款范围之内,都没有上报;结果就是,同坐在一个办公室,在编人员的工资涨了,编外人员不光没有涨工资,养老保险也只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这块。”1月14日,一位地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Z- e& w! Y4 U6 O/ l
9 b2 v9 h G4 m+ T0 V1 {/ z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但大部分编制外人员均未享受到职业年金。* P9 } `0 P* H6 j; T
% W! V8 E" j j) M. v) H( P9 U2 |“对于此类情况,我建议实行备案制管理。假定一个医院,有1200个编内人员,800个编外人员,那就需备案2000个职工,只要备案了,财务预算都可以做。”罗双平称。8 q! R" Y0 G! g( X1 b8 C& Q
+ T4 q/ m N. D+ e' s! p. W; c
对此,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何凤秋表示,下一步要推进编制管理创新,可能会有一个很重大突破,也就是将按实际用人来考虑岗位管理办法。% R* d! v* h6 ]- a' C8 D" p- H
# }6 h$ S8 y( Y, `. X2 X* \财政支出难题 w% ]2 R2 P- n! n, w" Z
3 O! ? _; Y+ J6 g3 G无论是备案制还是按照岗位用人,确实都突破了原有编制管理的限制,但是,多出来的钱由谁来掏?
8 r( H2 B% _9 v4 N+ h4 ]& ~7 s" ^7 K w( `, L5 X& p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单位同样需要为员工缴纳20%的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但由于分类不同,其中的差异很大。据了解,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需单位缴纳的28%部分均是记账处理,而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则需要真金白银地划出这笔钱,即便有财政承担部分比例,单位依然需要支出大头儿。6 U! U+ x8 F- Z) w# M4 ]5 b
4 c4 L) }3 d s% L. I3 Y
根据相关办法规定,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由财政支出,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而对于非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由单位实际承担,采取实账积累。
9 N4 ^% g* Y# D# H& }. n2 [& k4 H2 m
也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事业单位都竭尽全力希望进入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的范畴。
% i, e# x# J9 I( Y9 F( [2 |; r- n0 J, ^7 F
2011年3月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今,2015年的时间大限已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然留了个小尾巴,其中主要就是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的划分问题。9 i6 v5 O- m7 @
6 y1 i" M; S& a
记者从各地已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中看到,大部分均设有此类的过渡期。比如济南的相关方案规定: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转企改制尚未到位的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再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范围。同时,对于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型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型确定并改革到位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t Y6 r. @5 ^. O. B: D M+ F3 m
6 g, j+ j" T! p8 B Q- C& w# d! }5 J. x3 S'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