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鉴于此次会面的标志性意义,消息甫一传出,瞬间引爆社会舆论。台湾在谩骂,美国在观望,大陆在揣测,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作为毛蒋重庆会谈70年后开启的“习马会”,在打破两岸最核心政治僵局方面的意义,绝对不容小觑。
6 c9 b) h% J. `
) _9 I9 K* N5 x5 Y- H4 P 在此之前,有关习马会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但最终悉数被证伪。这一次坐实的会面,对马英九来说无疑是“适当时机、适当场合、适当身份”。所谓适当时机,在于会面时间距离2016年台湾大选仅剩3个月左右;所谓适当场合,在于会面地点是在两岸间扮演斡旋角色的新加坡;所谓适当身份,在于已不具中国国民党主席身份的马英九可以与习近平互称“先生”。
}8 Z1 l4 n' E; A; P& K J5 e! G$ D
0 P5 _8 e: h. H7 U+ c @. L6 E; m6 s I% i0 x& _, g
# {/ j0 G! K8 N8 O, `
1 `8 v+ \* p( ]: P Q3 _9 n' Z1 ?2 t3 ]
. {0 }* x9 _: E9 d' ? K
即将到来的习马会引爆社会舆论- B; I: J4 E$ s7 z% [) {" ?( h
- n% U( t: g* \1 C% G8 H* N
. i# F H W7 g5 L: D 回顾历史,国共最高领导人的直接会面可追溯到1945 年的重庆谈判。彼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三次电邀在野党“共匪”首脑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按照大陆方面的历史叙事,虽有三次电邀,但蒋介石并未准备谈判方案,也没有料想到毛泽东会应邀前来。那次各念拳经的会面结束后不久,国共内战即全面爆发,并最终以国民党的全线溃败而告终。
- O. _, j* X, D, J6 r6 @
6 E& @$ ^5 ^$ M2 e- x& N 败走台湾的国民党,与稳坐江山的共产党自此便进入对抗局面。这样的对抗僵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蒋经国放开两岸探亲交流才得以缓和。1992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双方达成“九二共识”,双边经贸交流提速,政治对话提上日程。到胡锦涛执政时期,双方经贸关系继续升级,官方交流时有所闻,双方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习近平上任后,两岸关系继续向纵深发展,不同官阶人员的会面呈现常态化趋势,仅两岸事务的负责人正式、非正式会面就有六次之多。/ p6 L- z- q Y4 l. B
: U: f/ }3 w8 t8 G& N& q6 `
但,和这些频密交往形成对比的是,两岸僵局最为核心的政治执拗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湾岛内政治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还使得马英九领衔的国民党在政治上越来越被动,两岸“服贸”协议也被迫搁浅。去年 APEC北京峰会习马爽约后,随着马英九离任日期临近,两岸领导人任上会面更是被视为“虽然都有见面意愿,但是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d3 N& F! c% u" p, y: J$ o+ L
2 n/ b2 \) L. y- k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时隔70年,在两岸关系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关头,在台湾大选波诡云谲之际,习马会如同一枚重磅炸弹,让各方都多少有些猝不及防。而对于两位“主角”而言,这场历史性的会面早已是期待良久,铺垫良久。+ w, i8 s* u( S5 r
/ A% ?0 T2 S# D. o, D% Z
于即将离任的马英九而言,是期待良久。从台湾选情来看,民进党似乎已是稳操胜券。有着政治洁癖的马英九,此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收割政治成果、谋求历史名分。而成果、名分几何,评判权牢牢掌握在北京手中。北京 APEC峰会期间,马英九就曾多次放话愿以“经济体领袖”身份赴北京参会,但被大陆拒绝。在周旋努力落空后,马英九随即抛出橄榄枝,对一些关键的理念,比如“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等,“应该透过高层的会面,把这些概念稳固下来,成为一个超稳定的架构,这样的话对台湾对大陆都是好的。”而在2014年致台湾人的新年祝词中,马英九也曾公开表示与大陆之间的政治僵局“必须终结”——这简直就如同习近平说的两岸政治问题“不能一代代拖下去”的马英九翻版。( |! u! U/ _ o1 Z A! J
, G$ U. h7 p! f4 q- r
于强势务实,且不希望两岸“一代又一代”搁置争议的习近平而言,铺垫也已谋算良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曾公开如是形容没有“九二共识”的两岸关系。不允许任何颠覆性错误出现的习近平,定然不允许两岸关系“基础不牢”,甚至“地动山摇”。所以,在5月份会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就提出,“两岸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而复失。”至于如何固本定基,习近平在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新思想、新要求”,新形势下要“讲究方法”等,或为需求最大公约数努力的方向。( V. t" N- z- v5 L. j9 w
# G, S! ~- }+ ?: _6 }4 _
中国有句老话,见面三分亲。毛蒋70年前在重庆见面,虽然心里早知早晚开战,还要彼此以表字相称,合影留念。今日铺垫良久的习马会,双方又没有要打仗的压力,会不会和当年一样好看呢?或许,这场等了70年的历史性会面成型,本身就是“新思想”、“讲究方法”的体现。虽然两人会谈只规划了短短的20分钟,但会面本身已经足够政治分量和历史意义,因为这不仅是 70年后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而且长远来看,也为后续更加频密的接触打通了“关节”。自此之后,两岸已有了新局,而且这样的新局,即便不免遭受各方争议和质疑,但终究再也不可能返回到过去的轨道. A5 E: X: q! r) l& Y3 g |
% h& v' W' Q. H) A1 q" N2 a# d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