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观察者网 美国导弹防御局网站公布,美国东部时间10月31日晚11时03分(北京时间11月1日中午12时03分),美国海军在威克岛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试验中验证了“宙斯盾”系统和THAAD系统互相配合,同时进行防空反导作战的能力。美《大众机械师》网站报道,网络照片显示,北京时间11 月1日晚7时前后,中国新疆库尔勒附近出现“异常天象”,据推断一次反导试验,测试的可能是红旗-19系统。中美这两次反导试验的时间相差仅6小时,这或许是一次巧合。而2013年1月27日,中美也在同日进行了中段反导试验。
1 m& H/ {& J/ x3 W2 k- g) C; u+ y1 D
* g6 N5 a- z$ _' ~: Q( T 美国导弹防御局网站11月1日发表消息,当天美国进行了一次“空前复杂的反导行动测试”,展示了多层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 m, f2 D5 \8 r# C$ w6 W, m! |( }. o; J B$ G9 K- `( T* ]
5 C2 \! C6 ?- }5 n 这次试验的代号为飞行测试行动-02 事件 2A(FTO-02 E2A),这次试验是在西太平洋威克岛周围海空域进行的。这次试验首次进行了宙斯盾反导系统和THAAD武器系统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的作战能力,这次试验中,在THAAD导弹系统对抗两个来袭弹道导弹目标的同时,宙斯盾系统实施了防空作战行动。4 c, j5 p8 M# [! q [) E# f: b0 `
& l( N3 f! ^- N2 d6 j2 D+ B
6 ~% C7 C6 M7 [8 H7 s8 j& O 这是一次美国反导系统的高度复杂的作战行动,需要各个系统的联合工作,融合了对弹道导弹探测、追踪、拦截、接战、消灭的多层作战能力。& f3 k5 V8 [: P* p* ]6 L' V
. h9 M, P9 f. z$ l5 |0 `9 v7 A
1 e- y5 J0 s* H" u3 q7 J) Q 据悉,试验是从10月31日11:05pm(东海岸标准时间)开始的,首先由C-17运输机在威克岛西南海域发射一枚短程空射目标 (SRALT)靶弹飞向制定海域。随后美军尝试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舰发射“标准-3”导弹进行中段拦截。标准3导弹发射成功,但由于在飞行初期的失灵,未能实施拦截。在靶弹飞行末端,由THAAD系统进行了补射拦截并成功击落目标。同一时间,“保罗·琼斯”号的“宙斯盾”系统对一枚模拟低空来袭巡航导弹的BQM-74E靶弹进行了拦截,发射了一枚标准2BlockIIIA导弹将目标击落。导弹防御局表示,正在对标准3导弹的失灵状况展开调查。& a0 O* ~) s3 ~3 T* ~- ~( ]* Y9 X
9 U. g; v9 G0 Y9 G* m7 N/ b9 D: E
# D2 d }9 P$ }* u
今天,美国《大众机械师》网站发表消息,称中国网络照片显示,11月1日晚7时许(北京时间),新疆自治区境内出现多起目击“不明飞行物”报告。结合图中高空特殊天象形状、位置和目击报告地点等信息,可以推断这是一次中段反导试验。该报道称,中国在新疆库尔勒曾进行多次“sc-19”导弹反导拦截试验。* S2 x2 t+ i5 m3 J
! m( k+ N0 U3 Q0 X6 s, T
$ r( R# d. E) v9 a/ q& r
知名航天技术科普作家KKTT在其博客上发表的相关分析认为,这次试验的弹道可能与2014年7月23日的反导拦截试验类似。关于2014年7 月23日的试验,美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认为是使用SC-19(东风-21导弹基础的反卫、中段拦截弹——与国内传闻的红旗-19导弹并非同一种导弹)导弹进行的“非摧毁性反卫星试验”。而KKTT则认为种种迹象显示那次试验可能是一次大气上层末段反导拦截试验,试验中地面所观察到的空中异象是高空阳光照射到导弹和尾迹反光所致,并不能表示导弹的真实飞行轨迹。2 a4 p* C' |) H3 g3 L, g4 H+ D& b8 |+ q
n1 ]: T- t6 Z0 b! r2 Y5 a; U; t) |
2 V( u$ |. w# M- T' k9 t 从11月1日试射的种种迹象看,这次试验可能是一次大气上层末段反导拦截试验,这是“红旗-19”导弹重要性能之一,目前美国只有计划中研制的“增程型THAAD”导弹具有类似能力,这一技术有助于提高拦截包括高超声速滑翔器在内的来袭目标的能力。% i3 z% n& C, Q; \6 E) P& P
3 _2 i1 m5 W+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