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中部坠毁的事故原因再次引发猜疑。俄罗斯航空委员会有官员向媒体透露,飞机是“高空解体”,他说,飞机残骸散落面积很大,超过20平方公里,残骸散落长度约8公里,宽度约4公里。这表明,飞机还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 |. o9 N! w8 X5 s$ i8 L8 s' `- j" m9 h
纯粹因为技术故障而发生高空解体虽然不算是完全不可能,但几率太低,高空解体的判断一经抛出,飞机因遭恐怖袭击而坠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尽管埃及“伊斯兰国”(ISIS)分支有关地对空导弹击落民航的声明仍然站不住脚,但除了地对空导弹,对民航发动恐怖袭击的手段仍有很多,俄罗斯方面已经改口表示“不排除一切可能性”,未来的事故原因调查显然也将向恐怖袭击方向作出一定倾斜。
8 L5 u" O+ D' n6 I7 p* O! \6 Q9 m M% u" F* { I& |
较为幸运的是,目前失事客机黑匣子已经找到,预期将能够较快地为悲剧发生原因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空难发生原因排查过程复杂而漫长,即使在黑匣子数据未经损坏的情况下,本次调查也很有可能将持续数月之久。$ W6 F& K, G z9 M
/ ]" X3 a& j1 h' d, h6 @3 T 一个月以前,俄罗斯高调涉足中东乱局,而就在空难发生前一天,维也纳刚刚就叙利亚未来政治过渡进程进行了谈判,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坠毁在埃及的俄罗斯客机不可避免地对俄罗斯国内情绪造成强烈刺激,而俄罗斯下一步走向何方,也因此添上更深一重变数。
7 B; w; ^& x* g
9 J F* g' _, s: x8 f% v6 @5 Z- _4 a9 F! I% B
如果是恐怖袭击……
% n0 ~1 y( V. v O- g1 x+ i/ a5 e2 [ e% ~
俄罗斯媒体在事发当时就有报道称,埃及沙姆沙伊赫机场安检极为宽松,特别是由于地近红海重要旅游港口,许多游客会私自携带海中的红珊瑚过境,过海关时只需要一点小钱贿赂工作人员,就可以获得整件行李免检的待遇。这无疑增加了“恐怖袭击论”的说服力。而尽管出事前许多迹象表明,这架服役18年的飞机的确存在技术故障,但该机在最后21秒内下降约1,500米,速度减小了约556公里/小时(以A321最大速度计,也相当于骤降到接近失速),落地残骸断成两截,严重烧毁,也不像是通常技术故障所能导致。0 B6 m6 [+ y9 q3 `
, i+ t/ G+ k, k$ a+ X5 O& A
尽管地对空导弹之说被所有专业意见认为可以排除,然而,仅仅是埃及极端组织以ISIS名义在第一时间发出认领声明的事实,就已足以在俄罗斯引发足够激烈的民众情绪。自俄罗斯空袭叙利亚开始,中东各路极端组织宣言要袭击俄罗斯目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本次坠机事故发生后,埃及当地的ISIS分支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宣布对此事负责,“抢功”意味昭然若揭。11月1日,“基地”组织领导人再次号召伊ISIS分子袭击俄罗斯,更进一步凸显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 Q2 A3 _; S" F) |) c
; v3 L* Q5 Q1 R+ J2 F 在不幸成为各路极端组织的攻击目标的同时,俄罗斯人对于恐怖袭击也并不陌生,早在“9·11”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发生过多起炸弹袭击甚至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即使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以后,北高加索地区仍然远未平静。普京本人就是在1999年疑云蔓延俄罗斯全境的公寓连环爆炸案的硝烟之中上台的,更曾有过“在厕所里抓到恐怖分子就把他们按在马桶里淹死”的豪言壮语。2011年以后,俄国内民族主义群体已经成了普京执政的重要基础,这一切都决定了:如果空难的初步调查结论指向恐怖袭击,俄罗斯绝无可能坐视不理。; V6 u' C9 ^( H& Q% k* D
2 J2 d% j: J3 H4 s5 ^7 s
考虑到俄罗斯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撤出叙利亚,而在空难给整个国家民众心理都造成极大刺激的情况下,俄罗斯最初的战略目标势必须进行调整——在叙利亚,如果俄罗斯出兵的目的仍然仅仅是保住盟友阿萨德(Bashar al-Assad),恐怕已经不足以说服国内民众了。) g# o7 v. f. D: \" H2 q4 k; Q
" y" j( z3 l4 M/ [$ X/ I4 a4 x( S
俄罗斯的下一步棋' \, n" Z( J* v5 k2 }& u9 c
+ U5 e- V% A. e) R 10月初,俄方曾有专家透露,俄军对叙利亚的空袭将首先以低出动率持续轰炸一个月左右,再决定下一步作战计划。10月28日以后,俄军暂停了对叙利亚的空袭行动。到10月30日维也纳和谈为止,可以认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第一阶段动作已经告一段落。而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正走到了一个需要作出下一步选择的十字路口上。
. J4 g" _* e; |6 }! h
% W+ P# L5 a7 j% C5 k1 P( K 维也纳和谈已经就叙利亚国内政治过渡的解决方案达成初步共识,尽管分歧仍存,至少与会各国均已表达了一定善意。要求叙利亚国内各方实现停火成为和谈中最重要的成果,而这势必在俄罗斯的对叙政策中发挥明显影响。按照常理推测,在力促和谈的情况下,俄罗斯对其他国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空袭很难再持续下去(基地组织分支“努斯拉战线”不在其列),而下一步的主要目的将会是促成反对派武装与阿萨德政府的谈判,并联合各方势力集中打击ISIS。
% g- p6 y! U! C& d/ W z5 K& w6 u$ E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行动有两种:其一,暂停在叙军事行动,全力促成各方停火及和解;其二,单刀突进,放弃对叙反对派武装的打击,而与叙利亚政府军合作,在与ISIS的战线上争取军事胜利,从而减小反对声浪,在谈判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8 h0 B A, ^' s' p; x
2 B" O* i- x% v0 h8 P 如果以成本和收益计,前一种选择可能更为理想。但是,如前所述,在空难发生后的俄罗斯国内,选择搁置ISIS问题并不明智。很难期待叙利亚国内政治过渡方案的谈判能够在短期内迅速获得成果,新的“以打促和”方案不失为一个一石二鸟的构想。5 R( l V1 ~2 W W' Q6 l8 t
' {) w& r8 S8 _# u+ C 然而,叙利亚政府军战斗力远远达不到俄军的期待,就在11月1日,政府军刚刚丢掉了霍姆斯省另一重要据点,更有媒体报道称叙利亚政府军损失24辆坦克才勉强前进50厘米,让前来援助的俄军无计可施。这意味着,如果俄罗斯打算选择第二条路,那么就势必要在叙利亚压上更重的筹码。" ]( p: a0 B5 R) s( [% E
* ?( ?' n. n5 i+ Y, h
过去一年以来美国一直在与类似的困境搏斗,伊拉克政府军的战力低下同样令人大跌眼镜,而缺少得力的地面部队至今仍是困扰美国主导的国际联军的主要问题。维也纳和谈以后,美国宣布将本国特种部队部署到伊、叙两国,成为自空袭以后美国拿出的最大动作,也让俄罗斯是否将给出相应回应的问题重新被提上台面。尽管莫斯科多次明确表示过不会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然而在局势丕变的今天,这个曾经被否决的选项看上去已经不再遥远
- m& B. G, r/ f6 i \/ l% l8 r' l$ T. k&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