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美国拉森号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答记者问9 y( `+ e! r$ Q5 I: f: F# P
# ^. {/ ]) B: L6 ^$ [4 n问:据报道,美国拉森号军舰10月27日进入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航行。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I" P M: u4 Y
& Q1 ]* I' Q. s/ C* l" O9 C( Y# A) e答: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3 R9 N/ x* M! Z7 {
9 f7 x, [1 V7 j$ M8 e0 Z; C2 O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为历代中国政府所坚持。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开展建设,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不会对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造成任何影响。
* N4 ]+ Y# Z0 Y5 X7 R/ I$ @7 g
中方一向尊重和维护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坚定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安全及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对于任何国家的蓄意挑衅,中方都会坚决予以应对。我们将继续严密监视有关海空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b9 {% s% J1 r% J( X' U- a$ G
" O+ H% j. g( N G4 ~
中方强烈敦促美方认真对待中方严正交涉,立即纠正错误,不得采取任何威胁中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危险、挑衅行为,恪守在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以免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
: t- _# e. Y& [6 T2 w' v
* ? Z" Q9 u- B r* z1 P6 ]1 q* @$ T# X$ w$ p; R
, @! G3 q! W7 u
2 r$ Y* e- k) k. k6 z
& `0 @ l% r3 S. o3 f# {; u& {1 I; ^! d0 F8 P# r( J
$ [8 g6 F- D" j" e: C( p: V
资料图:美国海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1 [, D+ s0 b- [% v
; {* R! Z" M+ s. M
/ E7 M- a- i: K3 u6 \& _+ r! Z据香港《头条日报》10月27日报道,美国国防官员表示,今早派出的导弹驱逐舰拉森号(USS Lassen)已驶入南海中国的渚碧礁和美济礁十二海里范围,报道指出,现场有中国军舰跟随。& e5 o4 p3 Q: H) o
% P/ t6 m* d5 ^0 G# a g10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中日韩研讨会期间,有境外媒体问及美军将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一事,王毅应询表示,关于此事,我们正在核实当中,如果属实,我们奉劝美方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举妄动,不要无事生非。% p$ O/ b) b1 i8 C! m! s! h
, X6 A6 E% U0 _. \- O' h0 |报道称,拉森号10月中旬结束南海任务后驶抵马来西亚阿皮亚,美军船舰已多次在南海与中方船舰近距离接触,并与菲律宾及越南等国船只共同行动
4 w2 t# Q- a+ t# f- J* H- r, C+ m; U0 ]' ?
王毅:奉劝美方不要无事生非
" ^9 X9 A: W8 Z2 E- `. S; h1 ]: S
$ c* y5 i4 @0 F% L6 H10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中日韩研讨会期间,有境外媒体问及美军将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事。王毅应询表示,关于此事,我们正在核实当中,如果属实,我们奉劝美方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举妄动,不要无事生非。" I: h# v9 W; x7 ]
$ e" G; f! m: M: d! E1 }0 Z
【美宣称24小时内军舰"巡航"南海 中方:美须避免煽动性表态和活动】美媒26日援引五角大楼匿名官员话称,美海军将在24小时内派驱逐舰到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水域。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美所谓"航行自由和飞行自由"不能被当成破坏他国主权和安全的借口。美须避免煽动性表态和活动。(央视记者魏雪娇). z7 g: c' s* R- s2 ~
% \0 r" K& N' X8 X: M9 C# t! [
另据环球网报道(记者 王欢),日本共同社10月27日报道称,据《华尔街日报》和英国路透社网络版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6日晚,美国海军一艘宙斯盾舰已经进入南海中国人工岛周边12海里内,并在美济礁附近水域展开巡逻。 X4 u' [/ S A5 Z
; `, {- y F. y% E& K'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