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弹道导弹只是一个大型制海武器系统的一部分,要实现在4000公里外打击敌人的航空母舰和各种战舰,需要建设指挥协同、打击效果评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软硬件系统。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广阔的海洋上发现航母,并能够连续跟踪其航迹,精确的为导弹指示目标。
. h( O v+ k7 \& \. E4 M1 k8 m l# C+ Z* s( R& S4 J: v
S9 l) g; h/ ~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一个大型制海武器系统的一部分。2015年9月3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中国首次展示了两种具有在数千公里外打击敌人航母舰队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丁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26中程核常兼备弹道导弹。资料图:早期型的东风-21弹道导弹。 $ B A- @4 |3 ~- d! H* d5 i
2 a% C/ t4 i8 S/ c7 u; ^ b- S
$ j5 X9 {% p0 g/ `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一个大型制海武器系统的一部分,要实现在4000公里外打击敌人的航空母舰和各种战舰,需要建设指挥协同、远程侦察、目标指示、打击效果评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软硬件系统。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广阔的海洋上发现航母,并能够连续跟踪其航迹,精确的为导弹指示目标。
1 _& [- } L1 ~/ W v7 b5 m3 b' S5 H* f# b) y& M k
/ a+ k* ~" n" x+ f$ | Y" l
2015年9月3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中国首次展示了两种具有在数千公里外打击敌人航母舰队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丁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26中程核常兼备弹道导弹。
, e. k& ]" `+ h. z; |8 I8 r
5 s" p$ k R/ i' `
# p3 [: b; [$ D 这两种导弹的公开展示,是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以陆制海打击体系建设的正式亮相。由此也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巨大震撼,令西方军队措手不及,纷纷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军队战略打击能力的评估,也需要从武器到战术的整体改变,以适应中国推出的新概念导弹武器。其中美国行动最快,洛马公司立即得到美国海军的5亿美元的拨款,准备对现役伯克III导弹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和标准导弹系统进行改进,强化反弹道导弹的能力,这拨款只是个开头,预计美国会耗费巨资对海军舰队的反导能力进行整体提升。0 {+ Q i" ]- |" ~1 b+ h9 ^
J3 T# J7 X$ Z i: ]
& s# N4 |% m9 i# T
: s6 _1 K7 M; k( D/ C/ t- e' q6 h3 _/ b& l4 N/ w, n- ]2 J# F
( o+ H+ m$ v9 l; P2 _: U% ^
( h! B4 y) s! Z% B: k! _! b0 z 2011年3月的两会期间,由科技部、总装备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展",在这次展览上,中国航天工业的展台一角,低调的展示着一种新型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这种卫星配备着大面阵CCD相机,口径1.5米的碳化硅光学镜面。资料图:中国东风21 中程导弹车队。
: a, \; u( i8 S4 x' |
. i( t$ Z+ c7 D, O# S- {0 ~0 n0 W- C% x
二十年来中国对击沉美国航空母舰极为痴迷。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中,美国在台湾海域部署了2艘航空母舰,给了中国军队极大刺激。九三大阅兵以后,北京和华盛顿的军事研究界马上流传出一个段子:以前每当世界某个地方发生危机,美国总统总会问:“我们最近的航母在哪里?”。但是九三大阅兵以后,如再发生中美危机,中国总书记就会问:最近的美国航母在哪里?0 A9 l+ n3 ?- A* _9 t6 F$ M% M5 \
A1 W) `4 V O
$ C. O- R0 \$ `+ g! H% {/ r
要发现航母,有好多种手段。中国的反航母监测体系中包含了地面空中和太空多重侦察系统。除了岸基的远程超视距雷达、远洋预警侦察机、水面侦察舰和水下潜艇跟踪监视。更高效的做法是使用卫星侦察。首先是以海洋侦察卫星和监视卫星系统为主的信号侦察体系,美国海军目前使用“白云”系列海洋监控卫星,可实现海上目标的实时监控。据悉中国的好样信号监视卫星与美军系统类似,由一个3星星座组成,其中1颗为主星,两颗副星、通过4组卫星星座并网,构成一个可在45至60分钟重访频率的全球海洋监视系统。$ Q' N* v; V( P1 m7 G: S2 [+ G& p. u; }! F2 F
, w6 K: I7 B# b: {: b) c
0 S0 S F+ h9 G7 u. R 据简式军事等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已经发射了四组海洋监视卫星,通过对航母舰队辐射出的电磁信号进行连续监测,可以提供舰队目标的初始航向和速度,能够在辽阔的海洋上搜索航母舰队机动目标。据外国研究机构推测,中国的对海监测系统还包括正在建设的10个光学侦察卫星,14个SAR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和12个电子侦察卫星,可以在重点海域实现半小时至45分钟的数据刷新率。
1 P9 P( Z3 U$ i0 O1 M7 X" A# ?+ E2 U0 B% W% M; A1 z
6 J( p, T7 W( F3 e4 x 所有这些卫星都存在某些缺点,电子侦察监视卫星,容易受到拖曳式诱饵的欺骗,低轨道的成像式光学侦察卫星的监视幅宽和实时监视能力不足,常见的遥感卫星为保证测量精度,主要在数百公里的低轨道运行,观测面积相对狭小,而且无法对同一地点连续观测,只能在经过上空时拍摄照片。这样,中国的海洋侦察监视系统还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在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上有突破的卫星系统,也就是俗称的高轨道”凝视“卫星,位于高轨的卫星与其他低轨道遥感卫星能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中国有这种技术吗?2 [$ l# d6 \! H; s w
6 R6 N+ ]" h4 m1 e ?+ b% W
4 \' t: V9 {" D- E/ ?% K& \) S
2011年3月的两会期间,由科技部、总装备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展”,在这次展览上,中国航天工业的展台一角,低调的展示着一种新型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这种卫星配备着大面阵CCD相机,口径1.5米的碳化硅光学镜面,地球同步轨道凝视相机,海面分辨率达到50米,足以发现舰体长度二三百米的大型军舰目标。在国内首次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结合。具备任意时间对任意地区实施机动观测的能力。
% s7 b$ b* b/ |: h6 a- U4 a
' i, h$ K' u+ Q1 e3 K R1 n. C- C- N6 Z6 j) Q( M% E" K6 Q
3 ~- G' P' F# y5 a7 W. C
+ r6 K, L, i+ T7 v p# u5 S* N1 l9 R) E0 G* M
7 R1 o) [: \& c* d/ v/ f8 ~ 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简称高分专项),规划了高分一号至高分七号的专项卫星工程。资料图: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今天宣布,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 K" i3 G! Z; f. m4 [
. G q' l0 t) f" ]) h8 |- n8 y* k4 f9 o
- s! X6 `2 k* z: a+ R4 l 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简称高分专项),规划了高分一号至高分七号的专项卫星工程。“高分专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7颗卫星和其他观测平台。$ W- a$ G+ l1 E% l! g* a6 T8 B
1 p- C/ u" B+ l" f7 Z( i# X
! q ?, v0 B5 J 2010年5月“高分专项”全面启动,将在2018年前发射完毕并投入使用。其中2012年发射高分一号,具备2米全色分辨率;2013年发射高分二号,具备一米以内的亚米级分辨率;2015年发射高分三号,是1米分辨率的C-SAR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卫星;2015年年末发射高分四号,地球同步轨道凝视卫星。
* v: f; X0 s( u8 M" @( d% _" B* c$ K
+ A1 s% o4 \( n% p0 }- r4 O( [1 Z 这枚即将发射的我国首颗同步轨道凝视卫星——高分四号,就是我国对海检测系统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同步轨道凝视监视卫星在时间分辨率上非常有优势,能实现真正的“实时”监测目标。与之前的高分系列卫星相比,高分四号是在高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可观测的面积大,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固定观测。高轨道凝视卫星,相当于在广阔的海洋上空悬挂着一盏长明灯,通过大视场搜索和凝视功能,能够实现对航母舰队的初始侦察和目标指示,并牢牢盯住目标,再结合海洋信号监视卫星和低轨道高精度成像卫星,能够使航母失去高机动性优势,使美国航母无所遁形。一个完善的武器系统,可以有无数种战术来实现侦察-打击-评估-再次打击的循环。
! V4 t1 `( f0 W3 l* K
( D) ^" P4 y& @
6 a9 V$ C3 }5 r; h# n0 V% S [ 中国最可怕地方,就是在对手的不知不觉中,把什么事都办了!
, r. J, P3 `& o& ~4 L" e* H8 q ?5 ^' A,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