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争夺太平洋岛屿及上面的机场成了美国和日本拉锯的焦点。如果在遥远的海岛上拥有永备机场,那么将无疑会占据巨大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但是,要在海岛上建立这样的一种机场,并非那么容易。在海岛上修建永备机场,无疑会面临许许多多的苛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R; [8 o2 Y$ A& m* c" n( X2 q) W9 c: d
( w1 Y4 N. u: ?+ X一是良好的地基硬度,要建造一个机场,机场跑道和滑行道的硬度是必然有要求的,土质不能太软,否则会经常出现地基沉降,时刻需要施工维修。如果岛屿的地底都是珊瑚沙,吹填的新陆地也是用珊瑚沙,那么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 a, W4 B+ q# h' `% U; a9 T5 C+ ?2 }+ ~3 n9 s
珊瑚沙是以珊瑚碎屑为主并有石灰藻、有孔虫、棘皮动物碎片组成的钙质砂,即使运输钢筋混凝土等进行重新填,也无法改变地底的土质结构。珊瑚沙长期浸泡在海水中,本身硬度和强度就不够,里面非常容易进水。这种地面在海水潮汐的长期冲刷侵蚀下,很容易出现地基沉降和道面断裂,导致机场不安全因素增多,机场可用时间不多。0 k j2 a9 e; {$ c6 a, g
/ y( |0 e) l; P
3 s+ K2 x3 F- M$ b) h: L8 b二是要有良好的风向。机场一般选择跑道的时候需要考虑风向,这是为了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可以利用风向增加更多升力考虑的。刮的东风西风多,跑道就是东西向,南北风多,就是南北向。陆地机场位置标图中也都会标出机场的跑道方向。通常情况下,岛礁礁盘会受到地形限制,无法选择,这就导致了这种跑道对于起降条件要求严格的飞机无法经常使用,进一步削减了一年中的机场可用时间。
* ?/ s+ o6 f+ V7 e1 R1 A# u& e) ~$ P6 R& o8 L
三是要有良好的气象条件。如果一个地方常年大雨,大风,那么该地是不适建机场的,因为这些天气,机场都无法使用。如果地区内是全球台风生产最多的地方,大雨,大风非常多,甚至海浪很高时,都会冲进机场内,导致许多问题,光是机场设施排水都很难。虽然可以建设防波堤和挡风墙等减少这种危害,但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
" F5 U2 ]7 g, _# v A2 K% c" ]5 @4 r) s
- W' N+ I, I7 s2 g) B: [以上条件都限制了填海造陆机场的使用,而如果要建设成综合性保障基地,那就更难了,甚至几乎无法实现。通常情况下,先进战斗机需要建设航材仓库,弹药仓库,油料库,需要大型停车场和各项车辆,物资储备库,还要有警卫,通信,机务,场务,各类导航设备等。0 c t) _, m- e- y0 y* `
% b2 A# e# }2 @' d$ W2 M这些设备综合下来,没有几千人根本无法运转起来,如果还想保障其他机种,那需要的物资和人员更多。这些人在岛上住宅,用电,吃饭,用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仅如此,要是再算上采购,装载,卸货等环节,会对后勤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还不算机场保障正常运转作战物资。此外,既然是大型基地,尤其是遥远的基地,战时就很容易被火箭炮和导弹覆盖。岛礁跑道一旦被摧毁,修复难度要远远大于正常跑道。如果要上防空导弹之类的设施又需要更多人力物力。正是因为综合保障基地有这么多的难点,因此需要的人力物力极大。
7 {/ L( }! r/ n4 n9 w& M1 M6 h7 I9 K- y% h
5 ]! r3 Z6 |: e2 m3 k/ {' s2 g海岛机场跑道的用途应该主要是两个:第一是让运输机提供一部分补给和战时受到攻击时的快速运兵增援防御海岛,运输机的起降和跑道条件要求较低。第二是有时可以用双机编队规模的巡逻飞机在海岛上进行一定的加油补给和飞行员休息,保持巡逻常态化,虽然不是所有天气都可以使用,但也可以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
8 E! ^8 U F4 G( }+ |1 e5 }
- U/ S% C9 v& G9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