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中国老师表示,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据悉,BBC2台将于8月4日播放这部纪录片。
! V. \0 a0 k" `5 K' w: C) o2 o- D' D" c
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
2 t6 F7 @& E; [2 c7 ^4 f" U! \7 D9 n2 n
事情的起因,是BBC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录制成纪录片。
8 @1 \- y3 s S5 \) `
0 r8 } j* J, N6 k5名中国老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据这个“中国实验班”的班主任、来自杭州的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音)透露,他花了半年时间,才通过BBC设置的重重关卡。邹老师回忆,BBC在选人时开出的3项基础条件,拦住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脚步:第一,该项目要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寻找老师;第二,这些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至少满5年,少半年都不行; 第三个条件是最难的,这些老师还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邹老师说,他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以用英文上数学课。邹老师还表示,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他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a1 A+ f4 G' c3 `: ?+ i+ s A
7 m* W8 O9 i& g
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需要教导“中国实验班”里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BBC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 ?! [1 m. S% ^: P, J1 q* g+ {1 u; l" i2 e6 r1 G. y
“英国学生思想开小差”
4 a: W' h N4 \: p9 S8 Y, z( Z2 k# A7 d
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0 t9 u/ r5 X* g' W, `! N( Z7 A1 k' c6 k' e8 c6 J5 a9 R8 n
来自南京的李爱云(音)老师在纪录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每次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我期望他们能认真地听我讲,可现实却是他们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甚至在化妆。”2 J& q9 d3 e) N0 j$ y
8 A6 F( d! Q/ w0 s! c! V/ Z
“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李老师说,“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 R% s9 A* g3 d0 s7 I6 ?: g+ J1 x% \
来自西安的自然科学老师杨君(音)也有同感,她说,有一次,一个女孩在课堂上突然大哭着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国歌手泽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在课堂上出现这么情绪化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杨老师说,“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 X+ |4 k5 u: l8 W" E r0 L" V4 o% y7 F" v+ h
此外,就连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居然哭了起来。
( k+ K) U3 v8 K/ |6 A# l+ A) w" A) w5 x* E3 S# v
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
9 M' x$ g( l5 P% o6 J$ a9 j0 h& n q7 G& F$ \/ d
至于英国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懒散无纪律,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养出这群懒汉。* l' H6 x4 R0 T% ?3 @% a$ h
R) {+ l1 ?8 j' j& _( _% x
“他们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他们根本不担心生活,”参加纪录片摄制的魏照(音)老师说,“但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魏老师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很快他们就会看到情况大不同。”
! R5 N5 C. y A& v3 j) ~( g: E. Q" q# L
杨老师则质疑英国学校的教学大纲,她说:“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在中国,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 b6 g& J+ B N, m! h) l; E
; `/ i3 J- x) d英国网友力挺中国老师
, {. ?# o* t' h: \* v5 o6 D5 ~. K5 Y" D' Q; k
对于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托格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他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
7 z. K4 h' r0 h! b: _- V3 p, u! g' q& n+ b. ?, i: }
“在摄像机镜头以外,当你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并不是那样。”尼尔·斯托格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尊重学生的话,那他肯定会遇到问题。”另外,尼尔·斯托格不认为高福利制度会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
# \, s/ c( r: {6 e& Y3 |5 `# Q) ?6 a: Z* S6 m# U1 N7 O
尽管校长努力为自己的学生辩解,但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 b/ _9 }8 @: Z7 w: Y6 n- f! E) l$ A
$ O* k) y& H2 B" [/ W“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一位网名叫诺卡的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站留言道,“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这条留言获得了4600多个“赞”。
, Q3 ~; }) u1 g& O1 T7 |9 @/ b! l4 A
另一位在伦敦的网友则略带幽默地留言道:“这些学生应该在有客人来访时表现得更好一些,校长为学生开脱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个老师。”0 L, s$ y, b d
+ l9 k! C; ?0 C# h. b8 M还有一位外国网友表示:“我不是英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但我绝对不会把孩子送到英国去接受基础教育,中国老师说得非常正确。”
. W7 P1 M1 c1 d' q, V, ?
& e, j) C2 k3 O( h6 z7 p[新闻链接]
7 B1 L( m5 }2 E2 n- p) ~+ q7 J9 |0 X0 ^: i# M
英2/3学校
$ |, K: P. w8 {7 w+ u/ `$ n8 o* f/ M% A+ B2 j H/ a
招不到教师
+ a- q) {0 O9 e. k9 a
' ]- H+ S5 H0 m. H$ G# |6 U, z晨报记者俞洁综合报道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教育部长尼克·摩根宣布,为了应对英国学校的“招聘危机”,教师下午5点后不许批改作业或发送工作邮件,这些时间应投入到备课中。
/ ?7 J) v- e) @, P. A0 `) Z5 I0 f
8 q* z- k* ^" \/ l摩根指出,沉重的工作量占用教师们太多时间,使教师们很难挤出时间备课,这也使教师的招募变得困难。摩根表示,一些学校想要处理好校内和校外工作量的平衡。在她选区内的德莱尔大学,教师们下班后,在家中或周末时,给很多人回复邮件非常辛苦。
$ O+ m3 E$ I. J3 S2 Y5 f0 \/ {* p' ^: C
英教育部数据显示,87%的教师就职一年后继续坚守岗位。但是教师联盟给出的数据是,五分之二的教师就职一年后离职。摩根对教师联盟的数据不敢苟同,她认为教师联盟总是拿教学的负面信息大做文章。" M8 V5 Q* J& R# E& V) |7 x# W
. Z/ T; ^! ]9 R. {
但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很多学校不惜重金打出广告,以填补数学、理科这样的核心学科教师的职位空缺。英国校长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招不到有资质的教师
3 e; s$ M9 I: C* p2 [9 A* {3 I3 Y( x+ h$ o+ X/ Q&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