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中华] 暴跌下的中国股民不到5%清仓 迎来更大的坑

[复制链接]
郁闷的雨天 发表于 2015-7-27 0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吴呷了一口茶,想了想,“还是不要用真名了吧。”2 f' C* D1 v1 t  S$ |0 `5 U
; m9 t$ ?8 J! L( X) V7 M7 D
  记者点了点头。也对,老吴可能只是全国9000多万自然人投资者中最普通的一个,他没有能力一呼百应,他的评论也并不完全是客观的,他可能就是每一个普通投资者身边的那个老王,或者老李,在中国股市他们有一个最简单的称呼——“股民”。+ D& I6 J; n. \' s  E1 I' ~" s5 j

+ @/ G  s4 F. \( t4 A6 {. }  股民有股民的规矩,不谈账户有多少钱——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是财不外露;不谈现在手上拿着哪只股票——因为一旦跌了有损面子。避开这两个禁忌,每一个股民都愿意和他身边的人分享政治、经济、文化各色信息,在分享中,每一个股民也都有各自的“圈子”。
6 a  \9 V! w2 B! H3 A- E# N9 f- s
  记者翻阅了手机里储存的所有通讯录,最终放弃了那些谈论股市更为专业的证券机构大佬,而是选定了老吴,不仅仅是因为他经历过“老八股”、“5·19行情”、 “6124点”……更重要的是,他炒股用的是自己的钱,股票涨了他可能会四处炫耀,股票跌了他也不禁会骂娘,从上一次大盘冲上5000点到这一次5000 点,8年时间转瞬即逝,老吴改变了很多,而中国股市的变化,更大。
) w  P3 Q& U2 ?+ |% `# q* Q+ @: a& A" t2 f0 C
  信息爆炸, ^0 N. s( f7 D6 W

! ]. v) ?6 i% }- s' h  R  沪深两市将近2800只股票,买入哪只与卖出哪只,炒股的学问全在其中。8 }5 q7 @: M: W
" t# h. i( O# Y$ k$ v7 k
  对于一个股民而言,手中拥有多少资金,并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而能够让圈子里的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手中曾买卖过多少只牛股,那种追捧,犹如一众“信徒”对“先知”的痴情。
- C: m( O) s# S3 g7 D# ]  L2 f# D' B! m1 e
  作为一个经历过20多年股市沉浮的老股民,老吴对于他身边的这些刚刚进入股市的新股民也会不时地指点一下,在他推荐这只股票的时候,可能只有七成到八成的把握,或许连五成的把握也没有。
* u  D% R, o; E! M' o- r  ^( o7 R# y5 I9 S
  这都不重要,因为任何一只股票从客观上来说涨跌的可能性都是各自50%,重要的是,那些听到指点的新股民会怎么办?一种是二话不说,直接买入,接下来就是继续打听什么时候卖出;另外一种会谨慎一些,花一些时间研究一下资料、分析一下估值,尽量降低风险。& t% ?+ y5 |9 G

! F% O* }! w9 d5 W  相对于现在的新股民,老吴这一代股民对于所谓消息股的感受更加深切一些。' W' X: c8 l8 d; Y

0 ^1 ^2 g. v4 T) P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之后的几年,那个时候多数人还没有个人电脑,也没有互联网,证券类报纸和证券营业部是获取消息最主要的两个渠道,“那个时候证券报纸都是很难买到的,去晚了就没有了,上海还好一些,北京的报摊上很少能看见证券报。”7 K: p2 r0 r' H: I) q( t+ ~

  E- s7 L' e7 y6 T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短缺以及严重滞后,使得那个时代的股民没有条件去研究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估值水平,因此,2000年前后的十多年时间也是券商证券营业部的黄金时代,每到交易时间,交易大厅里面总是人头攒动,在窃窃私语的人群里,含金量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我有消息。”
( z" j' S& K2 H2 r7 `7 N* X0 Y: v, l- e1 a" ?: I" \
  这些消息,或许只是刚刚从楼上的大户室探听到的,而这些所谓的内部消息,并非是关于哪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多数都是最近哪个庄家正在做哪只股票,这意味着该股的股价会急速拉升。
& F! b0 r5 u9 B
( b5 R  t6 C& T5 t; Y% }  从2009年7月份3500点开始,A股经历了长达5年的漫长熊市,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股民不再相信价值投资,转而去四处打探那些“乌鸡变凤凰”的重组故事,“ST借壳重组”也是中国股市特有的时代标记,最终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大盘蓝筹更加低迷。
/ d3 f, w2 J- J, h0 R- I8 j8 \  e8 n) R
  中国股市的信息不对称,成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庄家:几个庄家独自或者联合抬升一只股票,随后通过一些渠道故意散布消息,散户不明就里,盲目跟进,等到股价拉高之后,伺机撤出,多数股民都会在高位被套。股民将这种游戏称之为“抢帽子”。! e7 }2 r6 ?' a& I" ?
% W# K0 X6 L% h3 q" o' a1 k* r
  这是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中国股市玩弄的游戏,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过时。像老吴这样的老股民,基本都可以通过K线的走势判断出庄家的每一步动作,他们也会伺机“跟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技术分析”都是一个新股民成长的必修课。0 J+ z" s4 a6 H$ U
* M* Q: @& d+ ~0 ]
  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成就了一大批庄家,一大批股评家,也成就了中国股市。只有在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才会成就创业板平均1500倍市盈率的神话,也只有估值高悬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场融资,才能解决企业融资难,才能壮大中国资本[-0.22%]市场……
& |$ b! j) c3 D- V, g
, y+ ^9 c- m" q! U1 O  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现如今,老吴开车的时候都可以随手打开手机里的交易软件,看一眼股票。然而,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并没有改变中国股市中这个信息不对称的游戏,相反,股民每天都生存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之中。以前,他们只需要判断一条消息的真与假,现在,他们要在每天几百条信息中分辨那仅有的一两条有价值信息。- \1 T# E# J2 e$ Z: |# w

" ?  B8 @0 k; |7 e5 k6 L5 P  老吴递过来他的手机给记者看,是一条境外媒体爆出的时政新闻,似乎和他手中的股票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现在也说不准哪条消息明天就真的会影响到他的股票。$ t# B9 a: F# f/ l; F2 H0 ^
' p2 m3 o$ X$ C) `
  “这一轮就是人造牛市,你们媒体也有责任,连《人民日报》都说4000点是起点。”老吴抱怨道。
; V4 M' L, `5 z* E! @: D4 _$ r* n3 A9 `0 i
  “大盘上了4500点之后我们也一直提示风险啊,可谁愿意听呢?”记者也觉得很无奈。
( e2 g4 d9 n5 _3 Z5 ~
; J+ g4 D0 w; h1 X% L  W/ C  1400万“韭菜”
6 a* O9 N# D7 Z8 A9 ?7 T- `# g9 q9 ]9 _2 X- _  X; u
  在去采访老吴出门之前,记者在中登公司的网站上查阅了一个统计数据,2007年那一轮牛市带动了当年股市新开账户3830万,平均到沪深两市,大约有 1900多万新增投资者;而在今年4月份到6月份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新增了3770万股票账户,新增投资者大约是1400万左右。, X. x' t+ V$ t: z3 x* G# K5 L1 c4 ~
/ M0 F" I( I. B0 v
  对于这1400万新入股市的投资者,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韭菜”;对于很多老股民而言,他们的收益就来自于“割韭菜”,简而言之,就是把之前50块钱买来的股票以100块钱的价格卖给这些新来的股民。; w0 v3 Y, J9 b

. o5 s1 B6 ?) [7 F  这是一个股市所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韭菜”进入,割完一茬再来一茬,老股民才有的赚,这就是所谓股市的零和游戏。) d4 _6 Q' o, \  S' f+ [) y- Q

5 m( |8 u3 p# Y5 y4 `* N4 _0 C  中国股市最为繁盛的“韭菜”生长期就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6年底,A股总共有个人投资账户不到7500万,经历过2007年的那一轮上涨,就增加到了1.12亿。从2009年之后,股市开始转熊,这几年每年新增的股票账户也就1000万左右,到2013年最惨淡的时候,还不到500万。0 Z! @) k( {2 D; t+ N9 V$ f
$ }9 Q5 k8 d+ l! W; d- U& k0 u
  2009年之后的5年熊市,却迎来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大量的股市资金开始撤离转而进入房地产市场。8 a: H5 U6 T, a3 o, \8 H" s

* E8 E7 e) g  b6 H& `  在那之前的一年,老吴也转行跳槽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6 V( H) }. k4 n2 ]" ~  i8 e- w
6 k6 Z) t& b% t/ i3 A1 I  那一段时间,伴随着货币宽松政策,通胀压力加大,推动整个中国进入到一轮资产价格上涨通道,大到房产,小到一块玉石、一枚邮票,甚至连大蒜、生姜都被资金连番炒作。
1 `# u4 f* H: e  t1 \* [' m% F" F/ \! w- m
  作为流动性最高的股票,也开始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锂电池、石墨烯、太阳能、苹果手机、生物疫苗,市场上总会有新花样和新故事出来,一时间妖股横行,消息满天飞。1 G1 K% d- x7 t* O; Z

% G* k. H0 g% I6 H  “中国的股市就是一个怪胎,从出生的时候就是带着为国企解困的目的,冲着融资来的,后来那么高的估值,谁上来都不愿再下去了,就成了退市难。既然不能退市,那就得重新置入资产,就得讲新故事。”老吴说道。/ I5 H/ @+ s- k7 m% S$ ]" \8 T, a5 i
7 l, L# z& U! B
  比资产重组的故事更加传奇的是这一段时间的新股发行,从2009年7月IPO重启到2012年9月再度关闭,3年多时间将近900家公司上市,新股发行融资超过1万亿元,同时期,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超过1.3万亿。
) w/ a: f9 `9 B' d. ?* O' `2 b" G# A! `' Z9 I# s  t
  那几年,不管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都成了产业资本的“韭菜”,新股为上市获得超额募资,所讲述的故事越来越传奇,发行机构和上市公司甚至是沆瀣一气,造假上市屡屡爆出,二级市场的股民深受其伤。- a& Z# Q+ r: {& C0 M
, [# v1 ?$ q' \/ x
  如果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A股上市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增幅接近40%,这是继2007年之后上市公司业绩最好的一年,可是上证综指始终就徘徊在2000点至3000点之间,一些大盘蓝筹股已经跌破净资产。
$ v: U  \# q9 \
* t, [, S( H  N- y  2013年,中国经济开始转向,中国股市也进入了黎明前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当年的6月份一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就从2300多点一路下挫到1849点的熊市最低点。
7 s5 C. d: V* P: `+ ]% v& q9 n- q7 t8 N
  转机也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调控开始熄火,然而,并没有像此前外界猜测的那样资金很快流向股市,原因是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放缓,多数沉淀在房地产中的资金还在抵抗政府的调控政策,认为一旦调控失败,房地产价格必然会迎来更为猛烈的一轮暴涨。
0 {4 Y* ^8 u* a  q% E* J& w6 [. S( W* H" E# J9 C/ T
# f2 X1 m( M' }6 A/ `* w

( ?: x3 X  R6 Y- L# q6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郁闷的雨天 发表于 2015-7-27 0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7月底,股市开始缓慢复苏,然而,当时已经冷却了多年的股民情绪并没有因为上证综指上涨的那200多个点位而回过神来,一直到年底,包括老吴在内的多数股民都认为,这一轮行情就是一个蓝筹股估值修复,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 [% l4 d+ U# d% P* l/ E" {( W9 V
' c) F( U4 p$ Q' F8 H4 G0 G  市场最终被引爆是在今年1月份,创业板率先启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技术成为股市投资的热点,随后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爆出“互联网+”的概念,给市场的热情添了一把火。" X$ h( l; j& E* X9 j( b

8 t7 |0 f$ _7 V8 ^  “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股市炒作的概念,而成为实实在在的影响到股市的力量,互联网金融使得资金的流通成本更低,银行体系外的民间资金以远超出当年炒房资金的流通速度进入股市。
2 }/ e! Q4 i! v0 Z& s, o( x$ m7 ~3 P) w3 L" J) x  n9 F
  比新“韭菜”进入股市更为强大的力量来自于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让银行迫切地需要寻找到能够承受高利率的资金需求方,相比于此前的房地产,股票的流动性显然更高,也更易于控制风险。
5 W6 [% s! E. U  Y+ a" h! f! c$ K5 ?" z$ Z7 t0 w6 i4 d' E, c
  场外配资,这个在中国股市已经存在了十多年的业务,忽然得到了银行资金的助推;不肯放弃机会的券商也敞开了大门吸引股民参与两融,整个市场也进入了一个杠杆时代。% b. Z" [$ ~$ N7 q' b- g
政府救市
9 g% L" K- b& u! R/ q% c
5 K7 D1 ^$ a' Z, Q: o3 F5 p  20多年来,股民给中国股市贴上很多标签,除了“散户市”、“融资市”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政策市”,监管层的每一个小举动都会导致市场为之色变。
9 y/ J& `4 m( k
" O# P: `; b5 v% Q  老吴已经没有精力去给身边的新股民详细解释什么是“5·19行情”,什么是“5·30大跌”,因为百度上面的解释比他的解释更清楚,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一场恐怖式的暴跌,才是一个新股民迈向老股民所必经的历程。
# Z: B( Y1 Q$ z
- F- M/ _0 r# ^( O1 j6 @" v4 j  2007 年,经过半年多的一路拉升,沪指从1500点涨到4300点,5月30日凌晨,财政部忽然上调印花税,这一消息导致第二天大盘直接跳水,5个交易日大盘指数跌了800多点,两市将近1000只个股跌停,不少个股在这几个交易日几乎是连续跌停,怀揣着赚钱梦想的新股民遭到当头一棒。
8 k( |* [( ]) ~; P
- X: s. A$ k- ~9 ?6 H, a  经历过这一轮急涨暴跌之后,股民开始反思,A股仍旧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股市,市场的涨与跌,除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资金面之外,还有一只政策的有形之手。
) F% ~) d# N9 D  v  d! X3 F+ U
  W4 z/ y# w& i) M! }+ }$ r  而更为明显的则是这一轮“国家牛市”,从今年3月份的3200点开始,“银行的大量资金流入到股市,监管层不可能一点儿都不知道,但是涉及一个分业监管的问题,而且谁也不愿意承担一个破坏国家牛市的责任。”老吴分析说。
+ Y: H) C- m4 ]- p2 x, \. P3 G2 ^; C( q+ O- P4 f. s  c4 \* P
  和老吴一样,当大盘指数重上4500点的时候,很多老股民就已经意识到风险太大而主动减仓了,尽管此时外界还在笃信大盘一定会一口气冲上6000点,年内8000点不是梦。* o: {6 h# O$ M6 P. b! C* {3 O" o9 o

  n4 L( W2 w4 s* m  M  然而老吴没有想到的是,股市是以一种如此剧烈的形式回调,证监会的一个严查配资的行动就像一把剪断了风筝线的剪刀,股市的下跌已近失控状态,其惨状已经远超当年的“5·30大跌”,两市2800只个股除了停牌的就是跌停的,只有少数几只大盘蓝筹股还在交易,但那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Q7 [7 u9 R1 F
: J4 r) |) d7 W& b4 i  _3 ]
  “还好,5000点的时候监管层开始意识到风险了,这个点位破掉总比大盘冲到10000点的时候再破要好。”老吴这话不知道算不算庆幸。
( F4 e! a8 U9 M) N2 _7 s% s4 a9 l
. I5 W" R6 G7 U6 k8 J# ^  按照中登公司的数据,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两市只有不到5%的个人投资者清空了仓位,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来得及跑路。
' J# `* p* u2 \& h% x
; T; O  h* `# _  很多还算精明的老股民成功地实现了逃顶,或者是及时割肉。然而,让这些老股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坑之后是另一个更大的坑。6月底到7月初,监管层出面喊话稳定市场情绪,这让仍旧笃信牛市尚未终结的老股民判断,政府要救市了,4200点已经是政策底了。
3 f. `- u# H6 C) \, W+ S
) P% w- `% F1 I: n- f  B& E# X/ d  结果,抄底反被套。股民开始迁怒于监管层,那段时间,老吴的手机里也经常会收到消息,“上面不满意股市问题,要换人了。”尽管不辨真假,但是股民总是以“随手转发到朋友圈”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1 }6 P. o: E" Q7 j

9 q! V! q( M8 y2 X  而老吴在那段时间,也开始对政府救市的诚意产生怀疑。3 x3 D' n1 C4 N! t

- n6 d. G2 g. g" q0 i  “政府该不该出手救市?”这是那段时间最热的一个话题,事实上等到大家争论完之后才发现,只要持仓的都认为该救,认为不该救的基本是空仓或者半仓的。
) u( Q8 n7 {( H5 P# s% E! N4 [8 D% ~1 w$ L) \3 R& z# a. w) ~  T
  政府终究还是出手了,而且还是下了猛药。毕竟,这一轮牛市承担了太多股市之外的责任,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配合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配合全民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以,牛市不能终止。
/ i( `1 F7 T# h5 V$ b* ~  `% x. U
, Z1 S, Z1 a5 _) s. l* W# O' C0 ]" w  唯有不贪
) \* _, ]! K! O
8 F# O+ m- _5 V- T5 b  但是,老吴打算撤退了。$ s2 b. o/ ^+ I7 w: B- P* o" F
6 ?. s- b! K: w% B' }  r7 r
  “精力和能力都明显跟不上了。”他对记者说,现在的股市已经远比8年前的那个市场复杂得多,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参与其中,一些老股民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已经无法对抗那些借助计算机的专业投资机构了,而且,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让他眼花缭乱,花费时间去分析这些科技型公司的基本面,成本太高了。
$ ~% Q6 z3 P' p: Z4 A4 a8 R
" s/ @$ T5 l+ @6 K$ Q  时间成本变得比资金成本更重要,这也是老吴这一代股民的集体特征,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相对财务自由,他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所以,他们会将手中的资金交给自己信得过的私募机构代为操作,毕竟,他们要比自己更专业。
( M5 ^) V. y% w* Z
- B- B) k6 t8 `$ J* Q  “这个市场终究是属于专业投资者的。”老吴的这句话似乎和监管层这么多年来的想法不谋而合。
1 a, ~* `& B$ ^: l; e1 c" M: |/ R0 @9 }& r8 _9 O# Z" X4 B" p
  之前的几年里,监管层总是在喊,要鼓励投资者价值投资,要提高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然而,几年前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募基金并没有完成其该有的使命,反而,一些公募基金的操作手法完全成了“大庄家”,成了股市动荡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X. |0 t( o6 |" P7 O% Q
) r4 U) R1 d; ~+ O3 p
  市场的变化不可能拔苗助长,需要时间,需要花费成本,要有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自我反思。
' Y: ^+ N4 R+ C- ~7 Q+ I* K- e0 m9 g# W4 O; g" t& Z; z6 Q
  老吴的思想变化源自于过去5年的熊市,在这5年市场惨淡的情况下,老吴一直都没有清仓,当然,投入到股市里的资金少了很多,仅有的资金不可能像牛市那样“撒胡椒面”,只能专注于一两只股票,这段时间也让老吴渐渐地沉静了下来,认真地研究起上市公司来,没曾想,恰恰是这5年熊市,反而让老吴赚了比当年牛市更多的钱,他手中的一只股票在这不到5年的时间里涨了10倍。/ Y, R3 F- \% @. l6 X4 q% _

% h( W9 H9 n# f1 w1 s  老吴一时间成了公司的“股神”,一些同事先是跑过来打探消息,看看老吴买的什么股票,后来时间久了发现,老吴这么多年来始终就盯着那一只股票,老吴几乎会研读这家公司所有的公告,甚至把一些财报数据打印出来,一页一页地翻看,他甚至还会跑到外地去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
4 z5 Y( i% l$ t- r; I- Z( l6 _6 H# w0 d5 ?. S9 s; s2 h
  16年前,赶在“5·19”和网络科技股那一轮行情,老吴也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但是,当时的老吴是跟着“大哥”背后炒,人家买什么他买什么,人家什么时候卖他也什么时候卖,随后,赶上4年熊市,“大哥”也撤出了股市,没人指点的老吴在股市也没少吃亏。
9 u, F- U! [, ^
+ x- ]: ]; W# {  紧接着2006年到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和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大增推动了新的一轮牛市,上证综指从1200多点一路蹿至6124点,不到15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5万亿暴涨到33万亿,那个时候,基本是闭着眼买股票都能赚,根本不需要去研究上市公司的业绩。
6 ]$ t" c# G/ W3 ]! H% k$ j5 |2 v; n9 z. M
  那几年,跟着大行情随波逐流的老吴,也赚过,也赔过,时间久了,对于股市的那点儿涨涨跌跌已然麻木了。
5 C% g. @/ V9 O/ n4 X
3 c- p  ^4 k1 Y4 @5 y! d  个人终究无法对抗市场,甚至,无法克制的贪念总是会被他人利用,转而将自己变成机构的猎物。
7 y& A/ q3 {- [9 m. ]0 H
& j6 N9 m, V# N& H% Q4 q3 l8 \1 e  2011年的时候,恰逢股市低迷,那个时候被股民称之为“空军司令”的侯宁曾经给记者做过一个分析:“作为散户,你没有机构的资金优势,没有他们的信息优势,连智力也比不过他们,想要在股市里赚钱靠什么?唯有不贪。”. Q2 f2 c% {# {  V+ }2 L: c  q8 j
- S4 W3 B4 q' _0 G! e% Z0 l; a
  控制欲望,成为了所有老股民除了赚钱之外,在股海沉浮中最大的收获,他们也总是教诲后来的新股民:“在股市里,只有做到不赔钱,才能赚钱。”' C  f5 _5 k' i3 w- @3 Z3 a: ]8 N$ |

6 ^* N, ^  g5 Y9 X$ h+ V- W  “股市说简单了,不过就是‘高抛低吸’四个字,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大道至简,可是,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 R6 y( w5 h7 \1 X: t/ X; C9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雉水人 发表于 2017-3-13 17: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勤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7-4 13:22 , Processed in 0.0253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