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 I0 Z, M8 U/ N, l' U; O) j1 F( z
6 e8 o/ L, Q0 E8 {, o 对于任何用于发电和交通的不可再生资源来说,中国都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所以,在能源上,中国有两个致命弱点。
) p) P# p. F- Y# z/ T* d0 w1 S, Y8 r& W3 H
第一就是国内的配电网络。中国的配电网是高度资源密集型的,对石油的依赖很大。这和发电的关系紧密,中国的发电量总体上依赖煤矿,但煤则要依赖地面运输来进行配送。2013年中国的能源消耗中,煤的使用占到了65%,在过去10年中,这一数据一直居高不下。
+ @ F7 W6 H) g4 ^
! S* f& h2 F: _9 C2 q 中国对煤的需求,有96%由国内生产满足。中国煤的进口倾向于用于工业生产的焦煤,而不是用于发电的蒸汽煤。但是,中国的石油大部分都是靠进口,并且海上石油运输网络包含了中国自身不可能保护得到的远距离运输。# v0 a2 P* L1 t. K( y* F
e0 f# o' e: y2 i% S 到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整个2014年,中国平均每天进口石油620万加仑,美国则是740万加仑。然而,2015年2月,中国每天平均进口的石油量达到了753万加仑,当月的数量超过了美国。这一部分是由于油价低廉的驱动,中国在价格低时进行战略储备,总共储备至少三十天用量的进口石油,现在存量很可能已经接近一百天。
c0 Q" s8 l8 y g0 J* v0 E1 b/ [
3 t" ?, H' x$ n' ?& { m# z U 不仅是煤,中国对很多物资的需求都大于国内的生产力。不过中国还是在大量进口石油,进口量能达到总需求量的60%。仅有石油进口的数据还不能完整地呈现出中国燃料需求的景象。在没经过提炼前,原油是一种粘稠的黑色物质,没有多大用处。为了把这些粘稠物变成有用的燃料,提炼是必不可少的。2013 年,中国每天提炼的石油总量为1260万加仑,仅次于美国的1780万加仑,每天过剩的产能大概在24%,这是还能接受的数字。中国精炼厂的出口一般都集中在更轻的蒸馏油上,更倾向于柴油和汽油,这使得中国在2012年就已经成为柴油的净出口国。& k, y" y0 k/ ]% r
' s( u& m3 w6 g6 _9 Q
2014年,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中国的主要精炼厂纷纷向利润更高的中间馏分油转型,比如石脑油、煤油、航空煤油,使得中国成为煤油和航空煤油的净出口国。反转了一年前中国还是亚洲最大的航空煤油进口国的形势。这还是在中国的小型私有精炼厂没有生产航空煤油相关产品的情况下的统计。这些小型私有精炼厂占到整个国家精炼产量的四分之一。9 z* E( s8 C/ v6 A# U7 U' h; u" y
! R% K, A1 W9 g# A
总体上看,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在精炼生产力上的提升已经使得该国在石油馏出物上,自给率达到98%,并且除了石脑油外,在其它所有的蒸馏燃料上都实现了净出口结算。中国在补给封锁上的弱点很大部分局限在原油上,由于石脑油是航空煤油的关键原料,所以中国在这一物资上对进口的依赖也有重大的可利用价值。- G" ~' s: x$ K ?3 I
9 V0 [2 `, S2 A- G9 | r+ z 8 I6 W. J' H: l& F
( D, p% W @4 g; |: C) \+ J2 l! y u' H) g1 ?
3 k& z4 ?3 k+ T2 q
资料图:南海舰队大规模实弹演习。
- Y5 a! ?, u7 p& A, N0 n/ J+ M- E) l+ C+ U7 d& \, C) b
海洋依赖, q6 w( I7 l& J+ d
- c2 l# U3 f# F! O1 [) R6 Q
中国通过陆上边境进行的贸易量相对来说是很低的,但是其海上贸易量却大得惊人。只看前15名的沿海港口的数据,2013年,这些港口的海上贸易量就达到了72.8亿吨,比2012年的66.5亿吨增加不少。拿201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会发现国际公路和铁路的贸易额还不到海上贸易额的1.8%。这种不平衡在2013和2014年可能还会加剧,因为不管是从相对和绝对意义上看,海上贸易都是所有贸易类型中增长得最快的一种。换句话说,在中国陆地边境上一年总的货运量只抵得上上海港60天的货运量。如果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那么绝对没有任何陆上贸易路线可以弥补由此带来的影响。
; j* n. b% R; }. Q- T& O
* P6 P1 _2 X! S6 H. i* K7 Y 陆上和海上贸易的这种差异很可能会持续增长,跨境贸易会受到基础设施的局限,并且严重地依赖于邻国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条件。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管道和铁路基础设施为多个客户服务,其中包括俄罗斯自己、日本和韩国。/ [( ?. b% k1 Q# b
( l4 q( v* u- @# [
随着海上贸易正从根本上变得全球性,海上的基础设施会得到更好的建设,并且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中间没有任何瓶颈。
' _9 c' C' p% u j# o& M2 N
+ T2 a2 f& g, D( z( o0 S 对中国来说,更糟糕的是其海军的建设力量有限,并且中国在海洋上的地理位置在战略上处于劣势。第一和第二岛链共同束缚着中国,其海洋贸易必须通过那些被其它国家控制的水路进行,使得中国处在一个尬尴的位置。中国的海上贸易通常都要穿过很多节点,最特别的就是马六甲海峡。
! }9 o+ ]4 U1 c7 g% @% k" w% E9 f5 I
. m. _0 [) }# w+ o. l# t 通过管道和铁路跨国运输的石油只占到所有石油进口量的10%,而且只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即使是俄罗斯自己也依赖于海上进口石油。2014年,比起管道和铁路运输,俄罗斯通过海上进口的石油达到55%。
( j! Z" `7 g4 K! R3 C
" p. b7 n4 @1 V$ p7 i* p- E 除了通过管道和铁路运输的10%,余下进口到中国的石油中,有85%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巴拿马海峡的占到8%。中国进口的石油中,有近一半需要通过两个海峡而不是一个,比如霍尔木兹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或者是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6 B! @1 y' Z. N" m, ]. d* q9 v% g. I5 d! S' I
马六甲自身的条件对船只的设计也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过长或者吃水过深的船只能绕过印度尼西亚,从龙目岛海峡通过。
8 S- [* {8 \1 G2 B, v( o, F! N6 E7 H6 l V9 ]: s! _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确实有油轮因为体型过大而在马六甲海峡沉没过。“马六甲最大值”型号指的就是能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最大号船只,这一型号也被归入了“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类型。传统的VLCC要依赖海上转运码头或者小型的油轮装货和卸货。一艘VLCC的运输船一次能够运送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四天的传输量。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有11到15艘,这包括了进和出两个方向。
; E& w' R& |. F& r6 Q6 ]# N5 U& o4 p+ j- G7 X8 P {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海上贸易都是无关痛痒的。搭载商品的集装箱运货船构成了大部分的海上交通。除了备用配件和系统部件外,商业货船和军事的相关度不大。& i* }3 Q8 d n" S
6 N+ i0 G3 _3 [; U- r" Z- y' d
同样地,虽然中国大部分的进口货物都是原材料,特别是铁,但是中国生产的大部分原材料,比如金属矿、矿产、稀土和碳酸钾的产量还是让中国成为全球前三大原材料出产国,这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 X) M) y b/ u& F4 ^# j D h
3 a+ Q$ |7 I5 @& L2 d/ V. `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军事扩张计划把中国的资源当成其解决天然资源缺乏困境的方案,认为中国在资源上是相当富裕的。尽管中国不能仅依靠国内生产来满足自身工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中国国内出产的原材料已经几乎能够满足军事工业的全部需要。不过中国的弱点在于,尽管国内资源丰富,但是整个国家巨大的消耗超过了国内资源生产的能力。这一点在能源领域尤为明显。中国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需要通过外国进口才能满足。事实上,只有这些需要进口的能源可以对前线军队提供关键地影响。: D# m% j. w. D9 {& {5 |2 Z7 T3 Q
0 m" o, K& y( N% k7 }# y# E
中国的武力投射能力依赖于海上能源的进口,以及制造军事产品的产业,以及提供补给和运输的交通网络。: c( k- ]/ _8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