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2日上证综指收盘于过去七年来的最高点--5166.35,至7月3日,上证综指已经已经下挫29%,深证综指[-2.50%]更是下挫32%。如果以距最高点跌幅超过20%作为进入熊市的标准,中国A股已经进入了熊市。
. }# q i: C: s3 N! `. X9 ?) ] e9 o, Y+ n7 ~: R
但是这个定义也不一定准确,比如1989年10月19日(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美股道琼斯指数暴跌22.61%(史上最大单日跌幅记录,记录至今无从打破),照理说美股应该进入熊市了,但是1989年底道琼斯指数高达2753点,随后进入1990年代,美股继续上涨了整个1990年代。美股这个超级牛市从1982年启动,在1987年遭遇历史上最血腥的暴跌,之后保持上涨,一直延续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长达18年,成为百年难得一见的超级牛市。$ K# p/ g! I; X4 Y- M2 a$ C7 c7 Y
9 n% [' u- q% q不管股灾还是任何灾难,放在当时当地这样一个二维世界里也许是切肤之痛,但如果放入漫漫时间的长河里,形成一个三维的世界,很多灾难其实不值一哂。
6 Y: }) Z" e5 f- n% n. l, R9 q& V, I9 ^1 B/ H
目前,中国A股自6月12日至7月3日的这一轮大回调是过去25年最严厉的三周大回调,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中国超级牛市的框架还在。
C4 ^6 i* I1 q, j6 {& i& L/ [
: \: [5 l) e) L0 w中国超级牛市
3 N3 S0 N* F a' ]4 G1 u% B- `/ y: w% M. r1 f! Z2 h
中国超级牛市的框架是什么呢?大家先来看一张图
; r- I* K7 H- {2 S* Q* @" z) p& }" W+ m( i* R& e
6 Y# D6 g4 Z; d- x, s% w2008-2015年中美银行总资产对比
$ I; r; J* b g7 U
1 s1 D) }9 w1 l* S2 v% a6 s5 b2 ]# N6 o! i3 p
如图所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到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银行总资产几乎增加了20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银行总资产只增加了区区2.7万亿美元。美国在连续搞了3轮量化宽松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才只增长了2.7万亿美元,而中国央行虽然没有搞量化宽松,但其银行资产的增加几乎是美国的9倍。中国的银行资产总规模在08年金融海啸前远小于美国,到如今已快是美国的一倍。
" ^- M* ~8 p% h8 t' h: y
8 _ Z; o- {% W' |! Z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银行资产。银行资产就是银行借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贷款,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因此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过快绝非什么好事,不要以为全世界最大的几个银行都是中国的了,是如何值得国人骄傲的事。因为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过快,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债务规模增加太快,债务杠杆太高,到一定程度势必触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
" U, X! _' Y' W; ]7 P) K1 @1 q) s0 Y1 Q; U: ?# @
读者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困惑?谈中国A股牛市的未来怎么聊起银行来了?因为在你们的心目中,你们往往只在乎股市的顶在哪,底在哪,好逃顶,好抄底,然后通过这个高抛低吸的过程套利。股市充其量就是个套利的投机工具。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对股市先入为主的看法,由此他们就忽视了股市的本质:股市和银行一样,是融资渠道。因此要了解A股牛市的未来,就必须了解A股作为融资渠道的未来,而要了解融资渠道,就必须了解银行。
# P, y I0 `% @1 J2 u
0 G; G! `; R/ H环球时报社评:“国家队”一定能赢 也必须赢
3 x! o% |/ H; O2 ~0 X+ S* ~- T4 S! `7 f
中国股市再次经历了重挫的一天。沪指大跌5.90%险守3500点,盘面上千股跌停,另外两市已有接近一半的股票停牌。美国CNN网站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忘了希腊吧,来看中国。
* j! H+ F1 R9 U4 u
+ Q% X0 _) y! ^7 m! F6 N7 a然而中国除了股市盘面上“哀鸿遍野”,另一个景象是“国家队”真正行动了起来。央行今天上午发表声明,表示将积极协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中证金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国资委要求央企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不得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证监会中午喊话,呼吁上市公司董监高增持本公司股票。
1 ?# S( k! i7 E7 \, T) D% l- Z7 @2 @
" N3 L& \" F3 {2 ]; ^中证金以对股市发挥平准作用为目的,它获得央行“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十分关键。上市公司高管在特殊时期增持本公司股票,央企不减持,这些既是救急之举,也是对股市上各方利益关系合理化的重大探索,相当于对稳定人心打下几根关键的桩子。, H$ J: t3 X3 c) H) J
7 q; u$ x; M! Z$ Q# `2 ~0 w
股市今天再跌后,继续下坠的势能又少了一截。底部的接近和“国家队”的行动从两个方向安抚市场情绪,利好因素的最终合龙并非遥不可及。* e* `8 Q' I6 L: \$ O! L
: ?4 t0 W% w2 Q
然而人心仍然惊慌,出逃仍被多数股民当成“上策”。这让我们相信,时间也是救市的关键材料之一。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市场信心已经开始清理瓦砾,建立自己的全新阵地。“国家队最终一定会赢”,一些坚守市场的人这样鼓舞自己,很多出逃者也在喘息之间思考这句话的深意。
2 b8 Y8 S6 Y. o( w& ]$ j2 h& |5 J* x: l- ]
这是“国家队”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救市,每一个动作在“股灾”环境下能够产生什么效果,政府和股民们都不熟悉。此外救市该如何出手,人们各抒己见。这三天的情况该如何评价,看法也有分歧。
7 |/ r6 a9 X# s9 q+ ]- j0 t; |% L' ]: E# m5 r$ P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承担责任的整体信用很高,但具体部门做事的方式经常受到质疑。“政府肯定能把股市救起来”的信念和“证监会做什么都是错的”也因此成为当前议论的两个方向。对当前救市方法的争论会一直持续到股市恢复正常,最重要的是救市行动要积极运转起来。4 |- j1 }* s$ y& _3 `% b p1 P
; W* W1 O H' W! w& b* q
现在再谈论股市“该不该救”已经毫无意义,这个问题留待历史去做结论吧。当前的现实是政府已经树起救市的大旗,而且当前的股市要恢复信心,离开政府的组织已无可能。
. Y# e2 ~* _& M! G, N) U! F) |; X4 g* B/ E: ^1 r
中国股市此次暴跌并非国家经济或政治宏观危机引起的,相对来说,它和世界其他主要股票市场的历次“股灾”相比是比较内向、单纯的,它迄今对社会的外延面相对比较小。股市上现在唯一缺的是信心,尽管股市的长期信心有些复杂,但聚拢止跌的信心对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应是很难的事情。3 s& }- u% S* L8 E/ N# c! R
6 ^! U% U3 Y0 O0 Z
“国家队”实力雄厚,政府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十分坚定,现在要做的是把股市上的人心摸准猜透,让“国家队”的出招尽可能准确到位。+ N0 z/ E% @" T4 F
$ b$ V: ~; H/ `民间已经相信了政府在救市,大多数人也相信眼前的局面不会持续很久。但人们还是有一些困惑,包括政府救市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是“有侧重”的救?此外救市的资金有保障吗,散户跟进会不会当了救市的“炮灰”等等。
3 [8 ~, |3 u0 @* [* }! F( F7 a1 j9 R R! u T8 ~% [
股市跌得越深,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就会越发凸显出来,“国家队”每一项出手的全局意义也将更明显,猜疑会逐渐融化。尽管这个国家严重缺少“股市保卫战”的经验,国家的决心和市场的信心一时出现寻找接口的困难,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一决心和信心一定会越来越靠近,最终实现坚实的对接。5 C; f. M: P0 @- r3 l0 e/ Z' ?2 [& X
/ ]6 ~$ v4 I5 q" v6 G; H; X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有8000多万党员,如果需要的话,每人买点股票,股市上什么样的信心没有?这个玩笑很夸张,但它预示了一个道理,让人想到中国国家的动员力实际上是多么后劲充足,绵延不绝。
. s" m+ @' I S
5 [' L ]3 Y9 i; i3 e9 E中国社会的信心一直比较齐整,突出集体性。股市上的信心游离性很强,有一定的自我聚合规律。这次救市也是国家信心向股市信心紧急转换、输送的一次实战。它看来有一定技术含量,不是随便切一块就能贴过去的。但这项工作决不是无法实现的6 {( M( _7 e/ w7 b. ?
, t4 t C0 X! |: L& \; r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