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五”,沪指6月26日暴跌7.4%破4200点,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从上次的“端午劫”到今天的黑色星期五,谁是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推动股市的暴跌?
( x6 d( O, P. {4 a$ J; m7 \; A9 f+ m2 T1 Y
综合媒体6月26日报道,中国股市泡沫正在破裂,而市场多半会较当前点位跌去一半。一些分析师指出,现在正是中国股市的“危险时刻”,因经济增速放缓且企业盈利疲弱。中国市场具备泡沫的所有特征,散户投资者堆起的行情,以及远超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时的估值极端水平,都预示着股价未来的暴跌。6 月26日,此前一路飙涨的创业板指持续暴跌,跌幅近9%,创出史上最大跌幅记录,近400只股票跌停。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6日表示:股市暴跌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然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有流动性波动,投资去杠杆等因素叠加的原因。( x1 d, ^- `) o' W
9 g, e% o" ^: f7 b2 a+ d% f 美国彭博社刊文指出,在北京中心,距离天坛不远处,有个地方发出总能发出让疯狂的中国股市振聋发聩的最强音。它既不是银行,也不是经纪公司,而是新华社总部的所在地——一直以来,它都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喉舌”。随着令人陶醉的、风华正茂的中国股市渐渐褪色,外界对股市出现恶化的担忧开始发芽。投资者们竭尽所能地从官媒中挖掘任何能反映中国政府的线索。
. W- ?. [: @3 M) w) x" U- N
/ P% Q" Z% k1 {2 A; _! Z 仅仅几个月前,新华社发出激荡人心的话语,让中国股市飙涨。现在,随着市场日趋低迷,官方媒体却悄然失声。许多人开始好奇,政府是否将对股市暴跌做出反应,又如何反应。到底中国有多少官方媒体被用作传声筒,传递政府对市场的观点,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作为一个部级政府部门,新华社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丝毫不容忽视。如果不出意外,来自国家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心理,从而让股市成为牛市,反之亦然。1 F! j! N* N( k. f# n6 u
0 Q2 d5 l7 c% a
一些分析师坦言,“投资中国股市,意味着你必须紧跟国家媒体,”过去12个月里,中国股市收益率达124%,为世界一流。不管怎么说,政府政策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华社最近表现出的沉默,让外界开始推测,中国当局愿意容忍股市出现更大波动。例如,6月23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4.8%,随后又在同一天内创出8年来最大单日涨幅,并超过先前的跌幅。. q' k2 m7 C2 k+ e0 M: x& W3 r
4 S; f, E/ ^: _/ l/ J0 V
前不久,在市场萎靡不振时,新华社和其他官媒则表现得异常活跃。1月和5月,新华社都在数小时内对股市的暴跌做出回应,对市场发出的安抚之声立即起了作用:市场重新出现大幅反弹。在两个例子中,上证综合指数都在一周内上涨逾7%。鉴于历史经验,6月19日上证综指暴跌6.4%,许多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官方媒体。目前为止,新华社尚未就下跌发表意见。
! Z0 c; d" }3 W
- t2 N/ j* X5 {# u9 i3 y# g 新华社不是影响股市的唯一国家级信息源。中国政府和共产党还创办了各种不同级别的报纸。其中的一些分支机构,在最近的抛售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证券报》曾指出中国此轮“流动性牛市”正在刹车。未来中国股市的收益将是“缓慢”的,未来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将是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而这一观点和早些时候《证券时报》的看法是相呼应的。《证券时报》是由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一份全国性财经日报。0 j [8 I( F# B2 Z
" L7 _ z, u( Y/ i9 }& p' K
很显然,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人们在价格已经高企的创业板等股票上继续投机。相反,政府希望市场中的资金可以流向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目前的股票估值都相对较低。目前,官方的态度已经被市场所理解。作为市场投机分子最钟爱的工具之一,融资融券的数额已经连续四天出现下降。2015年市值几乎翻番的科技类股票在本周的走势远远落后于大盘,但一些国有企业的涨幅则大幅居前。; Q# |/ \ W+ a2 ~ _, H# {; f
U! \- F' @# d/ w+ g p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官媒(新华社)的言论对市场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来自官媒的声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而不是对市场实实在在的冲击。但是同样是对官媒言论的看法,有人就觉得不一样。一些股民希望从官媒的言论中找寻能否重新进入股市的蛛丝马迹,因此官方媒体对于股市的论调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股民坚信中国股市与其他国家的股市差别是非常大的,中国政府会有一些措施来影响股市的走势9 Y! H% m7 C" j
( U N+ c+ O, V" w;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