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近日表示,美国有坚定决心避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发生军事冲突,这与华盛顿前段时间的强硬姿态有很大不同。中国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确保任何问题都不对两国关系造成全局性冲击,避免不可收拾后果的出现。. S4 q8 m) t! d# ~* O* Z; s
$ |3 k/ Y. c- N1 {
/ @6 E8 [& |0 } v: p8 v) r9 T/ e7 Y6 {
7 W9 M, c7 n. n* ^+ ~ l3 V
0 d { W& ^* g; h. P
6 f1 j2 w$ M2 x3 k
0 L9 Y0 H$ N0 d2 o$ E5 M0 W* u$ m& R% c5 ~5 S6 W" J
美国东部时间6月11日上午10时,正在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抵五角大楼。
, l) p; Q ?8 e9 l* ~& T" i0 [) D* X, o
6 V! [) B4 o6 x: a4 C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定于美国时间23日至24日在华盛顿举行。此轮对话的背景比以往要复杂、紧迫些,因而它们的意义被普遍认为更为重要。在我们看来,中美双方应通过这次对话实现以下四个目标。7 W1 R+ u U* r
( d/ L* ]7 L O3 _& }3 q+ |# _% S+ i) k
一是这次对话要为习近平9月份访问美国做好铺垫。该访问是中美关系的大事,也将是奥巴马任内中美元首最后一次在正式国事访问中进行交流。它将会影响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基调,塑造后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的基础。 y$ u8 N+ j& W* N
: a" @% M4 n* O2 X
2 `* |% v7 A- v! e 而要做好这种铺垫,中美两国就需通过这次高级别的全面对话给两大国之间的热点问题降温。它们首先是南海问题,还有被热炒的网络安全问题。围绕南海中美官员和媒体前段时间有针锋相对的表态,美国有挑衅性动作,中国也不示弱。现在中国宣布南沙岛礁陆域吹填即将完成,双方降低调门有了更多条件。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近日表示,美国有坚定决心避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发生军事冲突,这与华盛顿前段时间的强硬姿态有很大不同。
0 Q+ S' X* ~ ?
5 B/ U: o+ v) ?2 a5 F {( ^0 c8 m4 o" f! K n, F
9 Y5 N# @# ^1 B: D8 `
' j. B! d: ]6 J* Q) W4 p* v6 ?2 [3 p" x$ E S4 H* d, T
0 r! H2 ^% l0 W% _
; _' A( R' _& T; p3 l5 I1 f
9 `- ?3 j, V6 i8 S5 r: K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11日重申了美国对各方在南中国海停止填海造陆的呼吁,同时强调五角大楼仍致力于扩大与中国的军事接触。图为美国防长卡特与范长龙会谈。 1 m0 {+ ]3 w2 y3 j: i
5 Z& u2 X- d6 C& V0 G0 z2 j8 k) Z- g
: n( J* e9 I" Z+ { 第三是要利用这次对话的机会缓解中美战略互疑,中方需把美方所关心的一些中国涉外调整对美解释清楚,比如中国就管理境外NGO立法,将意识形态安全写入国家安全法不意味着中国要关上大门。中国也不会从一个安全上的防御型国家变成扩张型国家等。不断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政治经济空间,但这与美国国家利益完全可以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美国不是以霸权思维看待21世纪的世界。7 }# K5 e% q% Y$ V
1 r" ~( t; a* E4 u' {- u) k
0 X) x8 K5 E8 \ 美方也需针对中方的关切和担心进行解释,它们包括在中国人看来“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针对北京的,华盛顿明显在周边与中国的摩擦中煽风点火、拉偏架等等。中国并没有“逢美必反”,但美国在涉华问题上越来越“逢中必反”。中国社会对美国口头上说一套,而实际行动却逐渐滑向“遏制中国”的感受颇为强烈。$ Z/ i/ e9 X6 G1 M6 @8 }& p3 T$ e
* n* k6 X- @$ p3 \
8 ~$ w6 n: x. F% w8 K$ f. h 第四是中美应力争在经济合作的规则上获得新突破,尤其是把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继续向前推进,并使人民币进入IMF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这些都是中美经济对话的实质内容,也是影响两国社会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看法的重要砝码。6 I6 Q' l) r1 _0 C i
" M( F, Y, a2 J0 B- ?
2 {5 K/ c8 p$ A/ y% P 中美关系的宽松感在减少,促使“小事”变成“大事”的氛围在增加,根本原因是中国崛起达到了令美国警惕的水平,引发了美国社会、特别是精英层的严重不安。一些中国正常的权利和举动被美方上纲上线,当成中国测试美方底线的行动,中国同周边国家有摩擦,或对第三方事件的任何姿态,都被看成是对美态度的迂回展示。- Q( a% s- u0 y% c, k# |0 z0 W5 m' b' f
4 v! E& I! ~+ k8 N9 l0 v* g: ^( K" l) G
: c! u' E2 n" R- ?+ B- A 对中国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与世界第一大力量处理“两强的关系”,我们不太确定来自对方的防范和所谓“遏制”对中国的潜在伤害究竟能有多大。我们也不太清楚,目前中美的不信任究竟是可以解决的,还是大国之间注定存在的、需要接受并加以管理的。我们甚至也不肯定,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非理性反应是可以理化解的,抑或只能通过力量的博弈来处理。4 _) }; _7 l- h' Z" ?
3 z: T2 u4 X- _$ X; T }" `' X" H/ O2 L5 O$ p6 L U
中国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是主张中美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两国关系中的现实困难和重重疑问,确保任何问题都不对两国关系造成全局性冲击,避免不可收拾后果的出现。
, R2 {; G/ q) S0 \9 L* d1 b5 m
o: u; q/ B% X, u1 e
) _+ Z% a+ z$ B4 r# V3 V* ^) C( W 现在看来这样的战略意愿中美主流社会似乎都有,但它不断遭到临时性因素的干扰,中美之间的一些具体冲突常常变成两国关系的“主题”,使两国互视的战略定力发生动摇。这些或许不是一次战略对话就能彻底解决的,但中美战略对话应是对这些倾向的强有力对冲,它们能为避免恶性循环做出决定性贡献( z6 D2 O4 B9 G+ v
5 K8 K3 |8 p# V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