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a9 v7 I. s, Z6 k2 i% a
纽约亚裔人口超过百万,通常也最需要政府提供社会服务,如免费英文学习班、职业培训班、日托和课后班等,但为什么提供这些服务的亚裔社区机构拿不到或只拿到很少的政府拨款呢?
- V9 i$ @9 e, e8 t- s6 ]2 `( e 华裔、韩裔、南亚裔等社区机构的代表26日在亚美联盟的座谈会上大吐苦水:他们是扎根社区、实实在在向新移民提供具体服务的草根机构,可政府的拨款到了他们这里只剩下零头,他们不得不自己再筹款,有时候甚至在没拿到拨款的情况下继续提供服务。$ H9 x J4 K! x+ w3 P5 k
根据他们讲述,亚裔拨款少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很多政府机构现在有双语职员,便以为可以替代社区机构;大机构容易申请到拨款,亚裔小机构只好当大机构的“次承包者”;资历老的社区机构现在客户少了,但仍拿到大笔拨款。0 F L8 F8 N U, v6 U
华埠人力中心(CMP)行政总监李康诚(Hong Shing Lee)指出,政府有了双语职员便以为可以免去社区机构的想法是错误的,双语职员虽能够把政策实施,但他们无法像草根机构那样对社区知根知底并设计出一个合适的服务项目,服务新移民除了要讲他们的语言,还要了解他们的文化,服务他们的方式要接地气。
! P, [. c- e# Y$ U* V 韩裔民权机构(MinKwon Center for Community Action)行政总监Grace Shim指出,纽约市发放市民ID的消息传出后,约有500人打电话询问,这些人不去专门办市民ID的法拉盛图书馆,而来询问韩裔民权中心,因为他们更信任社区草根机构。该中心只有17人,拿到的拨款不多,职员工作量很大,其中2个职员要帮450人免费办理报税服务。
/ `; B$ W6 t7 D7 \2 d9 ` 南亚裔老人中心(Council for People Organization)行政总监Mohammad Razvi指出一些服务机构“占着茅坑不拉屎”:它们以往的确服务了很多人,但现在已经没什么客户了,本来应该关掉了,但还继续拿巨额的合同拨款,而亚裔机构的客户很多,却拿不到钱。南亚裔老人中心是全市第一个穆斯林老人中心,却只拿到5000元拨款。
2 p, ]2 d: o$ z9 M 韩裔大都会服务中心(Korean Community Services of Metro)行政总监Linda Lee表示,该中心服务亚裔老人,通常一份餐食要花费9元,但老人中心只拿到7元的拨款,自己要再筹款来补贴。! |7 e9 Y" p3 L4 S6 L& u& ?
近年来市府在签发社区服务合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比较倾向于签给大机构,再由大机构承包给小机构,很多亚裔机构不得不“寄托”在大机构羽翼之下提交申请,但其结果是,虽然小机构做实事,但只拿到40%的拨款,其余60%被大机构拿走。而每当遇到削减拨款,小机构首当其冲被砍掉。
; D1 D; s1 h) ~ 南亚裔服务机构(Chhaya CDC)主任Tenzing Chadotsang指出,该机构已经有15年历史,但今年第一次拿到市府拨款。南亚裔占亚裔30%,但获得的资源微乎其微。虽然有大机构邀请Chhaya CDC做其次承包者,但考虑这是不划算的生意,该机构决定自己直接向市府申请合同。
n0 S8 F2 B$ t3 a1 Y4 t5 i% K. c& P
转载来源:侨报 ; u9 G: D& g; F+ }5 @8 l1 m6 O
* h1 X- O( E$ c; }. Z8 D1 @" S5 e5 F8 a
$ w6 o( |# n;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