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最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价停涨,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股市真能成为货币的蓄水池吗?7 M4 g7 V3 z: L) Y# f
9 ?8 n, R1 ?, E% \2 {$ i# \1 O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M2余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高达103.61万亿元。而截至去年底,中国M2余额为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
# v0 E3 G: {9 p, ]- o4 `9 |
2 ]7 i- M, u1 u5 c0 J M* v 但与此同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通货膨胀(以CPI衡量)却长期保持在较低的位置。
8 Z1 W7 _6 W. B z6 C6 n7 S7 I* c) O. q5 @- D
面对这两种背离的数据,有种观点认为,有一个资金的蓄水池,将央行发行的巨额货币吸收进去,避免了物价的大涨。3 [4 q. J. A- P/ D( A; y. K' M
5 j( U2 q) ^- S& ~/ h$ n& P/ x5 D4 C7 f.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蓄水池。4月1日,新华社援引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主管陈仲伟的观点称,“楼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蓄水池,可以吸纳超发的货币”;2014年4月,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称,“胡温政府这十年,整个货币M2总量,从不足20万亿,到现在(2013 年)突破100万亿,这些钱都去哪儿了,把钱当成水的话,土地、房产一定是最大的蓄水池。”
+ _( z& h, k9 H+ W9 L' n9 }5 s- |/ [9 S W
随着房价的回调,以及的股市暴涨,股市似乎成了一个新的蓄水池。; @ y! W0 [# v7 z; p9 [8 Q
' q, f% q% o) Y+ x8 O$ ^
4月12日,《金融投资报》援引某专家观点称,“股市上涨可使股市成为130万亿巨额货币发行量新的蓄水池,以取代房地产市场旧蓄水池”。某网络媒体则认为,周小川当年“池子论”中的池子就是股市,“因为股市吸纳的资金不仅对实体经济减少干扰,特别是应对过去热钱涌入楼市的抽身退席,而且股市吸纳的资金过度可以再增发掉,有利于调整通货膨胀。”# ^9 y k' J1 |7 M8 F
A& c7 q* D1 ?$ N8 }3 b1 s 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话,一年内接近暴涨100%的A股,也可能仅仅只是刚开始牛市的步伐。# T' X8 N( e& s- M: z
+ Q1 l7 W' a, C
截止4月10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42.6万亿,总市值则是51.8万亿。5 q$ T! l; `; h6 f. Y. z: k1 G
5 ^+ _& s8 O! L2 d# ?2 A
尹守革指出,股市和楼市都不可能成为天量资金的蓄水池,资金之所以被投入到股市和楼市之中,并不是为了被“沉淀”下去,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 n2 F/ ]1 \. Y4 M& p
- M3 Y( j' ?( Y* Z. h 假设某投资者/投机者将1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股市,购买公司A的股票。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该投资者以100亿元参与公司A的定向增发,投资者获得约定份额的增发股票,公司A则获得100亿元的资金。这100亿元的资金进入股市后,从投资者手中流动到了公司A的现金账户中,并没有“沉淀”下来,而是成为该公司发放工资、扩大投资的一部分,之后也不会停止流动。/ o0 t9 V. R! O8 h; u, J4 B% a* `# \- N0 A
+ v0 j$ K8 G# ^% e+ x
在第二种情况下,该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公司A的股票。有买就有卖,该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必定是现有投资者转手卖出的股票。资金投入到股市,股票和资金相互转手。新获得资金(卖出股票)的投资者同样不会让这笔资金“沉淀”下来,他会购买其它股票、消费或进行其它投资。
" d5 c' A. ^6 o0 S
* }' O, ^' N/ G3 x; ` 金钱永不眠,资金永远不会“沉淀”下来,只是从一个投资标的换到另一个投资标的上。3 @, l, Z$ k. |9 a& |6 @, R! \( J
# X! o% X* e( n, X) E U( W
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牛市即将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情绪将推动资金寻找市场洼地,蓝筹与成长同涨,市场风格体现为“新平衡”。基于这种判断,上调对上证综指的目标到4600点,同时上调创业板指数目标到3000点附近。和2007年牛市相比,本轮牛市的根本差异在于宏观驱动力退出,微观驱动力启动。而牛市在第三阶段之后的表现,将取决于宏观驱动因素逐步复苏,和无风险利率能否出现新一轮的下降。1 X3 o7 ?8 A$ W! y1 Q
7 ~' K" l7 ~8 ]4 }* A7 G( R% s 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称,观察A股的几轮牛市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启动时,PPI和CPI都是相对较低的,政府采取了降息政策,如1996年5月、 2008年12月和2014年11月。2006-2007年那轮大牛市启动时,PPI就处在相对低点,结束时则相对高点。在交易所成立至今的25年中,还没有发生过PPI为负值且没有回升迹象下牛市见顶的案例。: e* ?& ]9 C- F" E) ~( Z9 T
4 a. E0 H2 f, l0 ? I3 N 如果只是简单地从某个指标与股市熊牛的相关性就做出判断,还是缺乏说服力,毕竟中国股市的历史还非常短,可供分析的样本不多。不过,PPI背后的逻辑还是对判断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性。比如,2006-2007年大牛市的快速见顶,实际上也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过热有关。( H7 F, p1 h3 e2 a
# d% _0 d- v& c. n9 ^: f4 u 瑞银证券13日发布报告表示,充裕的流动性是当前市场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站在现在的时点,支撑市场最关键因素在于宽松的流动性和大量的新增资金配置建仓。目前市场成长股已成胶着状态,随着资金南下,港股通将成为新的变量,而大盘股则相对稳健,未来更多资金将转向低估值蓝筹。8 l4 y" {* f6 V k5 z
' v! R. l+ r( e& f+ `$ _. y/ ~! n9 V4 G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德伦也称,自2014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一波大牛市。回首已经过去的一年,其发现在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新经济的孕育过程中,A股市场本质属性已经发生了全面的变化。A股市场的巨变已经大幅度影响了估值以及A股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相对地位。
3 D! f0 l- }9 n( ^6 P
" X' f. D) o9 x! ]+ k# f 此外,A股疯狂的态势引得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据《巴伦周刊》报道,中国正在力推金融改革,将放宽个人和机构的对外投资,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所以买入中国股票吧。
) y2 f) E" m! g5 y
4 n* j+ \: G+ P5 p! a3 j 香港独立研究公司Schulte Research首席执行长Paul Schulte给出的看好A股后市的三大理由:1. 亚投行成立。2. IMF特别提款权3. 中国A股有望纳入MSCI指数体系
: \" o! Q- i" c/ W2 {3 g
) ~2 j* O% \! u; [0 P 著名基金经理但斌认为,凭借中国GDP每年7%的增长,10年后GDP大概有100万亿。假设证券化率为1:1,十年后股市的市值大概是100万亿。而目前市值也就20多万亿,因此大盘十年后将涨5倍,上证指数将上10000点。
n7 d3 `7 I8 N |9 i7 Q( Y" I- I5 x3 B: I$ E$ G/ @
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曾说过,当一个人学会了“拍马屁”,你围观时一定要站远点。这好比看烟花,距离太近会感受到强烈的气流和异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