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骨牌效应正在显现。目前至少有法德意和沙特申请加入,到三月底最后时限前,不排除韩澳等国也会加入。
- x" [ y4 d9 y F' J& H( Q
) p* Z2 T# z: @1 e' {' a% g 亚投行已成为中美新一轮博弈的工具,眼下北京先胜华府一役。对亚投行的态度显现华府与盟友的分歧,北京去年正式宣布组建亚投行后,华府曾力阻韩、日、澳等盟友加入,如今G7集团已经有四国「投中」,表明华府抵制北京的努力失效。
6 h% Y' h7 T, ~. |4 h4 Q
, v7 c, l+ P# `- D" U 如何看待美国抵制亚投行?成立亚投行,是否如华府担忧的,要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对北京而言,亚投行有助于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需求,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增加中国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制订权,最后一点直接和美国的利益冲突。
l2 [; V# ^9 O* w8 C6 r0 P3 C& o; w6 R, O; e% y
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受益者,但北京也有诸多不满,尤其在对国际经济的治理和有关金融机构的话语权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北京需谋取相应的治理权力。但几大国际金融组织在表决权的调整上,远未能满足北京和其他新兴国家的要求,相关机构负责人的位置一直由美欧日长期霸佔。- A0 e3 z" G: ]! i( V( V
5 D3 d5 _2 P3 K2 g7 w 发展增量 挺进中心
* v, y6 m' k+ @& J, l- J. f; j9 P0 m" W6 j" r$ f& ~7 ~
北京明白,直接从内部打开这些机构缺口,要求发达国家让渡其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几乎不可能,中国现阶段既无必要也无能力挑战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可取方式是另行组建由北京主导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这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和现有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形成互补,因为国际金融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求。尽管如此,对现有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尤其是地区多边开发机构来说,也会产生挤压效应。客观上,如果不向中国等新兴国家开放更大话语权,目前的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很可能失去更多市场乃至主导地位,这对现有既得利益者也非好事。$ u! }+ c7 H) ]) q7 z+ ^
0 @* a u6 q4 S+ F8 i 北京这种策略可称之为「边缘——中心」战略,它来自对中国改革经验的启迪。中国改革就是从边缘(边疆)入手,放开对非公营经济的控制,开放四个沿海经济区,先发展增量,培植和厚固边缘利益,在时机成熟时,再由边缘向中心挺进,倒逼存量进行改革,所以学界也把中国改革称为「增量改革」。北京谋求国际经济治理权,实际采取的也是这个策略。4 G$ H1 t0 I2 o' A
, ], D1 E9 D! F# S' w" ~' |( k% ^
亚投行先试水,若国际社会适应了亚投行的角色,北京再牵头组建其他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那么,国际金融体系就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态势演变。面对盟友倒戈加入亚投行的态势,华府正敦促国会通过IMF的治理机制改革方案。该方案核心点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投票权重4 A' G9 X- ]. S- r
1 l; p ^7 V) ^' q$ V1 O5 Y: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