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全球第二大经济的中国正在为资金外流而感到棘手。在经济减速和货币贬值的背景下,海外资金开始流出中国。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更是对资金外流形成推动作用。中国政府为了填补资金外流导致的窟窿,已开始采取货币宽松举措,但并未缓解日趋明显的实体经济恶化。+ ^- {" [, u2 O& f! Z5 r+ z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中国资本和金融收支2014年全年逆差960亿美元,其中仅10~12月逆差就达912亿美元。出现此种局面,固然有政府推动下中国企业增加对外投资的影响,但与顺差3262亿美元的2013年相比,14年资金急剧外流的局面非常鲜明。在2013年,被称为“热钱”的投机资金大量流入中国,进而导致大幅顺差。
4 V! d8 n8 W/ _7 P* f
0 Y, B8 X5 D: l3 {1 u" V 经济学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与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额相比,外汇储备增长有限。瑞银集团(UBS)推测,中国除了对外投资的净资本外流在10~12月出现加速,达到1600亿美元,与 2013年净流入560亿美元相比出现明显改变;2014年全年净流出3240亿美元,而其中一半发生在10~12月。
/ @/ k* ~+ H+ j0 [- g; F- Y
; I, y3 p/ o0 E+ v- x) V" k6 u0 v 背景有在岸与离岸之间的利率差缩小、中国加强反腐运动导致资金避险情绪等。此外,经济减速和人民币贬值也起到明显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降至7.4%,相比2013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贬值2.4%,曾认为将单方面升值的预期已经落空。美国则将开始寻求走向利率正常化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去年11月的降息也加强了海外资金外流的趋势。- U W, c5 m: Q% O- ]
# [& W7 I- X+ p6 e' _" ~
人民币贬值将导致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将推动人民币的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不得不对人民币的走势保持密切关注。人民币只能在央行设定的中间价上下2% 的范围交易。自1月下旬起,下行压力加强,进入2月之后,很多交易日均逼近中间价的下限。在这一局面下,央行于6日将中间价定为1美元兑6.1261元,与5日的中间价相比,迅速向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方向调整了0.0105元。作为中间价趋向人民币升值方向的波动幅度,创出去年11月10日(0.0225元)以来的最高水平。; P% q& O% A! D3 Y" f
8 P- ^1 V2 N1 Z5 j( q0 F* u
虽然也有观点认为,央行倾向于配合贸易统计的发布日期朝人民币升值方向来设定中间价,因此赶在8日发布1月贸易统计前设定了中间价。但瑞银集团的汪涛指出,反映了央行希望将市场预期切实稳定下来进而稳定资金流的想法。
. L# t7 C) d1 X7 {, v# X( s+ G5 z0 [$ v. Z6 r6 Z, Q, \- C
如果资金从海外流入,央行会买入外汇,然后向市场发放这部分人民币;但反过来如果资金流向海外,央行会在国内收缩资金的流动性。中国央行4日发布的下调存款储备金率会增加市场上的资金量,因此很大意义上是为了补充流动性。很多经济学家指出,降准措施与提供6000亿元的资金流动具有同样效果。! \6 N' m4 y5 \4 w
6 g% [, ?3 G* i* S 中国经济正在减速,着陆点不得而知。在1月的贸易收支中,进口量出现同比近20%的负增长,而10日发布的1月物价统计结果又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不到1%,为5年零2个月以来最低值。降幅持续扩大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刷新了5年零3个月以来的最低记录。海通国际的胡一帆表示,低通货膨胀表示消费和投资减退,将加大实体经济的停滞风险。
4 x" |- Y8 N. W, a$ \ _+ d! l6 m/ D5 N5 Z5 D; M( Y2 X
虽然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储备金率刚过去不久,但市场上已出现观点认为,为了抵抗通货紧缩压力的“戏剧性追加货币宽松”已基本成为中国的既定路线(瑞穗证券亚洲公司沈建光)。如果放手不管,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减速,并加速资金流出。当局这种走钢丝式的应对方式今后仍将继续5 S& J+ P4 R, V1 [$ a. ~" b
! u& Z# U, V* {; Z1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