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日本] 日本制造业全球性“大撤退” 日本时代终结?

[复制链接]
最爱红纤手 发表于 2015-2-15 0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5日,日本西铁城突然宣布位于广州的生产工厂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并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直接导致近千员工失业。
, c1 e$ \: L) ?+ e" g
8 ~) t0 Z/ h% _$ H! ~, g% n& F  1月30日,日本松下在中国唯一的电视生产工厂停产进入清盘程序,数百名员工面临解雇,每年20万台左右的电视产量将转为对外贴牌加工。同时,松下正在推动将中国生产的微波炉和空调等中高端产品转移至日本生产。而早在2012年,松下还关闭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
5 L; k4 m  G' ?5 G5 S- f7 Q+ P" G1 F1 p9 b
  此外,日本夏普也正在考虑将目前在中国和印尼生产的电视机和空气净化器等产品转移到日本生产。早在2009年时,日立电视就关闭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生产工厂。4 A. f6 ]5 _& W- _1 Z; N

- K" v( D' Y$ O/ L. J3 n5 K3 v5 s9 D  就在关闭中国工厂的同时,西铁城确定斥资10亿日元在日本长野县佐久市购买TDK工厂地块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工厂,从而扩大在本土市场的产能,满足欧美等市场需求。
, S' X( f% [7 s( A7 R4 }& C: Y0 p- M  }
  当前不少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正在将此前确定的“以中国为中心、在海外生产”战略规划进行调整,开始推动一部分品类转向日本国内生产。在过去10多年以来吸引大量日本制造企业投资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 ]$ ?$ p8 S. [6 f! X* e
3 m) K+ u# n* F* t( Z* c9 L: Z  a  就在2015年初,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于去年7月对日本1000家制造业企业为对象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作为未来有潜力的投资目的地中,众多日本企业在第一位选择为印度,第二位则是印度尼西亚,第三位才是中国。) B0 K4 d( p- C1 s: v  t( X# V4 A; Y

( c9 [- v4 G( J# r9 x  日本制造业竞争力加速衰退' D* B3 F' V3 J( _& w
2 c; x9 }$ U& V0 \- }$ j# C
  其实,日本制造最早退出的并非中国,而是欧美。《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在关闭上海工厂时,日本松下同时决定将辐射北美市场的墨西哥电视工厂将在今年春季出售。更早时候,日本东芝宣布今年3月前将退出在北美的电视业务的自主研发和销售,将原有业务以品牌授权的方式交给台湾企业运营。今年4月后东芝还将从海外的电视自主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中全面撤出,回归日本本土市场。索尼则正在以北美为中心削减人员、关闭直营门店。夏普则于去年底结束了在欧美的生产和销售业务。9 Z! K& N7 ]& q( f/ I
& o6 D, b, _1 U
  佳能则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日本产品制造比重从当前不到40%提升至50%以上。佳能社长御手洗富士夫向媒体表示:“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式,将新品放到本国生产,海外生产的老产品淘汰后就不再生产,最终推动将海外生产转向日本生产,避免波动和影响。”
9 V4 A* ~  z: a3 P+ P1 {# B% c8 ^9 g% g/ W0 A# \
  此外,日本三井造船已决定面向生产船舶、船用发动机和港湾起重机等日本主要生产基地投资约170亿日元。本田摩托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会在2015年内把越南生产的排量50cc以下的小型摩托车转移到日本生产。
# h4 ]# c5 N1 b% f; [: |7 F! b
# c7 a! n2 V: g  如果说,日本制造业退出中国,是受到当地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税收人口红利等政策快速消失等因素,以及日元持续贬值带来的海外制造产品进口利润空间受压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那么,从制造到市场推广,大规模撤出欧美等其它国家市场,实际上标志着引领一个时代浪潮和发展方向的日本制造企业竞争力正在快速衰退,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和销售占比,已经无法满足和支撑海外生产工厂的健康运营。6 i: Z6 P+ q" |0 m; l

7 [  }4 q3 |6 A$ S1 W; O' Z; s1 j  一边是全球市场存在的大量商业机会,引发了中日韩以及欧美等多国企业的竞相抢夺,一边却是日本制造企业开始主动将包括中国、欧美等海外市场在内的众多制造工厂或直接关闭,或通过产品换代方式关厂,这也让全球制造产业的版图迎来了重新划分新拐点。
6 G. @, i3 p3 X+ n- H1 F" i1 `
  是回归日本 还是日本时代终结* }+ M# B. q6 o- l$ `! j. f. T

; y3 U, w" `) {& D$ a% J  近日,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关于中国人去日本最喜欢购买的是“马桶盖”和“电饭煲”两类产品的文章,再度将日本制造推向舆论中心。与之对应的,却是近年来日本制造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上演的“大撤退”。那么,两种现象背后,到底是“日本制造的全面回归”,还是“日本制造时代的全球性终结”?5 F7 G+ Q% ?& _7 N4 c
4 E4 Q  k9 Y. ]9 O$ _
  当前,日本企业只是撤出在中国的制造业务,还继续保留自主品牌经营参与市场经营和拓展。这表明日本制造企业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只是想换种方式来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更为激烈、已步入寡头竞争的欧美市场上,不少日本企业不仅撤出制造业务,还将品牌经营和市场推广授权给其它企业,基本放弃对这一市场的自主经营。6 m# `- Y$ G+ }. ?# Z0 D+ U' \
5 {8 n7 `- W3 d6 D# b. Q6 O
  对此,在奥维云网研究院院长张彦斌看来,“近年来随着来自韩国、中国等制造企业在全球的快速崛起,原本属于日本制造企业的份额开始不断被蚕食,这才是他们陆续撤出海外市场制造业务和销售业务的根本所在。回归日本制造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X* y6 W2 A# h# E- G; g8 q
  k% R' C7 ^1 a
  同样,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离开中国,去印尼、印度、越南甚至马来西亚在内的众多东南亚国家发展制造业务并没有那么简单。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指出:“很多日本企业去了越南才发现那么缺少上游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基本上都要从中国进口。虽然印尼投资条件不错,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制不透明以及正在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都存在不足。”; K# J: h: ]4 b8 f

7 e) v5 L# \/ c) {; }  显然,当前对于众多的日本制造企业来说,重新调整在全球制造产业的布局显然是“远水难救近火”。只是简单地采取“关闭海外工厂”的收缩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制造的发展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如何让日本企业在固化的社会环境和运营思维中,找到积极多变的创新能力。将高品质的基因注入为用户而变的创新基因,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关键
6 U0 v7 `; j% `; q/ u/ z. S! k$ e9 z, w6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劫难逃 发表于 2015-7-16 0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制造业全球性“大撤退” 日本时代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续续 发表于 2017-6-5 04: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必有好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7-23 07:28 , Processed in 0.0253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