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语成谶,那将是这个世界的福音,少了一个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
7 Z* {2 \3 |( R6 A, Z: O
9 d% v9 l) g. [# t; J《货币战争》等畅销书作者里卡兹认为,美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无论是货币政策刺激还是财政政策刺激都无力回天,未来二十年时间里,美国将坠入过去二十年日本一样的长期停滞窘境——经济并不会崩溃,但是将限于长期的停滞。
2 c' U/ I9 k; v6 G" g
0 d8 Q G3 i8 f& W- ?. Z$ a- m在疫情的危险似乎正逐渐退散,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乐观声音响起,尤其是在白宫方面。可是,现实真的是如此吗?
6 e: _3 g, G7 W& w: j/ o4 R$ k" k: |5 |$ N l) y, U
著名金融评论家、《货币战争》等畅销书作者里卡兹(James Rickards)认为,现实恰好相反。美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无论是货币政策刺激还是财政政策刺激都无力回天,未来二十年时间里,美国将坠入过去二十年日本一样的长期停滞窘境。
5 [% d- H% @6 J; d& R |( p4 C. O3 s/ M4 g( |; `# {4 v; g
美联储印钞,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货币主义操作。这一理念的最著名推广者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其核心要义就在于,要改变国内生产总值,改变货币供应是最重大的杠杆。2 H3 @+ b1 f, I- p( y% p, _7 f
" Z" q8 ]8 Q0 S E: V4 W货币主义理论者认为,如果真实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为4%,那么最理想的货币政策之下,货币供应就应该增长4%,同时货币周转率和价格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达到真实增长最大化和零通胀。只要货币周转率保持恒定,这确实是简单可行。
; B5 T4 `, g- C- ?1 F
0 Y+ I* b d* P: v& V4 f+ W# [8 W( k: b G$ f4 n7 G% h9 E( u- q
然而,弗里德曼的理论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货币流通速度,即周转率并不是恒定的。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变量,而联储恰恰无法控制。& S" v& e6 }. u) f* X
2 N" ?2 o' d" X8 n& o R
货币周转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取决于个人对自己经济前景的感觉,联储的印钞机完全对此无能为力。比如,一位服务员收到了客人的小费,然后用这钱付了网约车的账,而网约车司机又用这钱加了油,货币就是这样在经济系统当中流通,刺激经济增长的。% w' [+ k/ r q4 K& b
$ q6 Z* V( V3 ]: j1 u
麻烦在于,货币周转率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几乎是崩塌了。这一数据1997年达到了2.2的顶峰,即1美元流通货币可以支撑2.2美元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到了2006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夜时已降至2.0,到2009年年中危机见底时更降至1.7。
. T, O% p. w0 x( ~6 T
( G5 `) o8 r3 s4 L+ ?/ @+ y( R% e2 m2009年,股市已经见底,但周转率的底部还没有到来,虽然联储从2008年到2015年长期保持着零利率,但是周转率到2017年年底时,还是变成了只有1.43,而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之前进一步下滑到1.37。" u& b1 X' ^/ h/ f3 v6 w1 w
/ O: T9 M$ ?' Z) \/ K* H( n* e- q* [, }8 E5 s0 `) p( c) w# {
在经济陷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难想见,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走低。货币周转率低迷,经济自然也是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联储印出多少钞票也于事无补,因为7万亿美元乘以零,最后的乘积也只能为零。没有货币周转,就没有经济可言。
* H, G$ B9 w0 O0 b7 Y' y' R, O/ s$ @) e4 S# }9 D+ f
联储单靠着自己能够控制的那些因素,根本无力重振经济,减少失业。
4 i* y9 ~& N! t& F* I+ }8 j
$ E/ {/ Y; ?' I( S: i# a支出情况主要是取决于放款商和消费者的心态,本质上是一种行为学现象。要改变消费者行为模式,驱动增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通胀预期,但联储已经忘记了,或者也可能是从未掌握过这种艺术。: I1 S! ^ } G9 `2 W$ A4 }
8 B; n- S1 z6 K3 f8 g S
总而言之,在货币周转率不变甚至下滑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想要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无一语痴人说梦。当下的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3 G* s) t! B* g: ^; E
: i& A' x; l8 f+ Y. X
( b) z7 z* ~: o: [( R# N/ l" R# w: V那么,财政政策呢?是否能够帮助经济走出低迷? D7 S( b! h |
, x- T* @- T' x2 m' |2020年的赤字支出规模已经相当于之前若干年的总和。美国政府的债务今年将大举增加,增幅超过从华盛顿到克林顿的任何一任总统。
3 ^' D+ D+ H; j( J# _
1 z& k6 o2 }0 g0 g; `; I; i) |支出大爆炸,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的基线预算赤字。加上基线赤字,业已批准和预计将增加的支出合计起来,将使得2020年的总赤字规模至少超过3万亿美元。$ t( s( g" l& u. _
: Z4 W" b/ X$ p9 s3 s* Y. A; a- t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将超过120%。这将创下美国历史上的纪录,让美国与日本、希腊、意大利和黎巴嫩那样的超级债务国等量齐观。
1 E: \6 a6 z' T! Z
0 |3 O# ^( j: Y0 ^8 S- _5 J L5 U$ e8 s, `# L& V7 }
这种赤字支出可以刺激经济,不然后者就只能陷于停滞的想法是来自于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他1936年的经典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 d% Q3 q5 ~) i/ s) s
3 a6 |0 n3 O* h9 X, {凯恩斯的理念并不复杂。
; ~% n G9 }% Z( ^+ g
: V' Y6 U" U9 t7 w他相信,政府每支出1美元,就可以创造出超过1美元的增长。当政府花钱时,收钱者就会将其用到商品或者服务上。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又会付钱给自己的批发商和供应商。
' U& @5 U5 {. l" A x# j2 ?1 `8 m9 t: m* h
这样,货币周转就提速了。
& l5 j; T) K3 S$ J3 M/ f6 I( _! E4 L! H8 ?: j- M1 i& U8 S
根据具体的经济条件,每1美元赤字支出完全可能产生出1.30美元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乘数。某种程度上,这赤字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产出增长和税收增加,最后完成自我消化。2 `" D! y3 S0 l
. s1 _9 f7 I% h) S
% e/ E' s) Q; U% K然而,这理念绝非无懈可击。8 ?+ k8 N/ U0 G G* V. i9 n
; y6 o* B6 ?% c9 t! ?+ _9 j# R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当债务水平已经过高时,凯恩斯乘数便会失灵。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全球,现在都正在迫近雷恩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格夫(Ken Rogoff)两位经济学家所描绘的那种临界点,即不断加重的债务负担最终会触发债权方的激烈反应,强迫债务国在紧缩财政政策、违约或者是利率暴增当中做出选择。
$ `# ^8 z6 k4 n
, k/ @" |0 U/ r) [2 t9 O雷恩哈特和罗格夫的研究结论是,当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达到或超过90%,举债支出就将无法再充分发挥出理论上的刺激作用。这也就是物理学家所谓的关键限值。' \! D- H4 z0 i
; E! n+ L% Q3 S# N$ c限值突破后,第一个影响就是,凯恩斯乘数会跌到1以下。1美元债务和支出所创造出的增长将低于1美元。债权方会日益焦虑,同时还在持续买进更多债务,一厢情愿地希望政策制定者会改弦更张,或者是经济自然增长,以降低债务比率。2 q8 s# K( R' X
! d4 j6 X8 y: Y4 U
% N) n. J- i, z- G+ Y' }- M
然而,这样的一幕是不会发生的。社会正变得越来越沉溺于债务,瘾头只能是越来越大。7 I5 n7 ]& L, c, S
! J; d7 G0 Q0 z7 o! B. G& W! b到了最后,一切发展的终点只能是全世界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信心彻底崩塌。这就意味着,美国再想要吸引投资者来为自己的赤字融资,就必须支付高得多的利息。不必说,更高的利率就意味着更大的赤字,债务情况只能因此进一步恶化。要不然,就必须由联储来将债务货币化,但是后者同样只能通向美元信誉扫地的方向。
. K, K/ ~# o9 L) q: ^$ ^' |4 |
3 i4 F# [+ [; h于是乎,美国将再度面对以增长迟缓、财政紧缩、金融抑制(利率被人为压制在通胀率之下,以逐渐缩减债务的真实价值)和贫富差距扩大为特征的二十年。( |8 q0 O- X5 D. [
: H! R9 f% l& f1 A% b9 ~
美国未来的二十年将高度类似日本过去的二十年。经济并不会崩溃,但是将限于长期的停滞。这就是当下的现实,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已经无力回天
3 H9 e9 @2 \, A7 d# q2 a) D/ U) V/ _" {' }, K8 W7 A'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