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上已经不知道获利几何, 至于疫苗是不是真的有效,已经有人袋袋平安了
+ }: e2 I. G0 R( y! P
9 p5 R+ O$ z# [( l8 R' | D S, J路透社7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称,围绕开展大规模人体实验的流程及相关规范,莫德纳公司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存在意见不和,并且抵制专家建议。 Z1 E; Y9 d. v8 Z
- W) {- z U ?- X. J
比如,专家们建议在实验中密切监测受试者的氧气含量变化,因为这可能是出现危险并发症的信号。但在其他疫苗研发公司接受建议时,莫德纳的高管却表示反对,认为此举是会拖慢实验进度的“麻烦”。
7 a: g$ z; [5 V$ k0 W7 j# r+ u9 }: F, o. N. a
这些专家们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还包括NIH指派的免疫学和其他疫苗学相关的专家。他们负责协助监督疫苗设计。. v8 e8 G- ~% H
" A$ X( M, E3 p( }# d% ~, ^ K6 i1 B而在一场政府与药企间的联合会议上,莫德纳又拒绝负责处理其临床试验数据的外包公司PPD分享具体的实验计划细节,成为所有公司当中的唯一例外。
& u5 Y9 q2 ^: h! P& }
5 N5 L- R+ I/ g6 W) o" _4 Y( O* Y- J最后,莫德纳起初还试图降低由FDA设定的疫苗有效性标准。该公司提交临床试验规范的日期也推迟了数个星期。这些规范包括研究人员确保试验安全性的细节与目标。
7 y0 @8 ]. b, O+ ~# r9 x0 a; D% W, E7 s- {( z, q1 u1 l" [
结果,NIH原计划能在7月10日开展大规模人体实验,却因为上述争议被迫推迟至少两周,目前暂时安排在7月底。莫德纳公司宣称是其主动要求推迟,但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该公司缺乏足够的员工来按时写完规范。
) t4 @6 k4 d) p6 X3 i7 r
* b, \& ?) I- k# j一名消息人士直言,“如果莫德纳公司更愿意合作,(接种)本可以如期举行的。”他们认为,这家年轻的公司此前并未生产过任何获得正式批准的疫苗,缺乏足够的员工与专业人员从事最关键的大规模人体实验,这些争议引发了一定担忧。+ c1 }. q! z' t1 u
" [6 c( [- e8 F& v5 H& k
- d8 U/ d/ P, ~! k+ g
( k6 W- U" C6 Q# K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在与阿斯利康制药、强生公司等老牌制药企业合作研发疫苗时,就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6 O6 O& @8 j3 j3 ?- U. e6 K* _4 N* y. g
莫德纳公司对上述报道的回应是,否认公司存在任何不当行为,但承认和参与试验的专家存在“不同意见”。发言人雷·乔丹表示,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没有人进行过这样的试验,莫德纳、NIH,任何其他公司都没有经历过。”
8 \2 D, ?( q- |: U+ c
% @$ G$ _3 [: u5 ^( t2 k莫德纳于2010年在马萨诸塞省剑桥成立,其产品库中包括约20种潜在疫苗与疗法,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获得正式批准。在加入新冠疫苗研发前,该公司进行过的最大规模人体实验活动涉及250人。而新冠疫苗预计需要3万名受试者。 U8 G# t& O+ Y- N8 D; k8 |; K
$ E) P8 I- i2 t
今年3月,莫德纳因其信使核糖核酸疗法(mRNA)的潜力而被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选中研发新冠疫苗,成为全球首家进行人体实验的公司,被FDA设为优先审查对象。一个月后,被寄予厚望的莫德纳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获得了4.8亿美元的加速生产疫苗合同。该公司表示,在疫苗被证实安全有效之前已开始着手扩大产能,确保今年内能生产至少1亿枝疫苗。
/ j. j* f. x8 ?! O8 c6 I" J, m9 D# ~& W# z3 w- u( k1 b
路透社形容,莫德纳的CEO、法国商人邦赛尔(Stephane Bancel)是一名“募集资金大师”。该公司2018年的IPO筹得约75亿美元资金,创下了医药行业记录。受新冠疫苗研发前景的鼓舞,莫德纳市值近期已增长到约230亿美元。但从年初开始,邦赛尔与公司首席医疗官扎克斯持续手中减持股票,并分别获利21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
( i! {% v* d( F' ]/ ~2 ~2 V9 `* f W& B6 }7 B k8 Q# J
今年5月,莫德纳宣布首批临床试验中的部分受试者成功产生抗体,其股价增长20%。但部分科学家质疑实验结果,要求公布全部临床数据。投资者亦发现邦赛尔趁公司股价拉高之机持续减持套现。结果5月19日,莫德纳股价大跌超10%。
- ?# e" V5 L' b/ q ~# f& l( d! E+ x" c: }$ X
6月份,邦赛尔还对投资人吹嘘莫德纳的mRNA疗法是“独一无二”,“我们还没发现任何其他人能够维持这样的规模、专注与速度。”
$ s6 Q4 G$ Y' n' z5 {
2 o: F' i! o! y0 ?. k: z1 s对此,前FDA助理专员彼得·皮茨(Peter Pitts)认为,邦赛尔对公司的技术过度自信,可能会向人们提供“疫苗近在眼前”的错觉,这非常危险。' z0 `9 T' T9 J! \* I
6 v2 t. b; Q% d4 o( C) @9 `
“在疫苗研发领域,通常吹嘘的声音越响亮,实际成功的几率越低。”皮茨说) G! N; F9 E" T g5 m' c& t5 f
k; e$ k) k& P4 q+ u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