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出现之前,越快能够检测就意味着越少的漏网之鱼;当然大前提还是政府有意愿投入大规模检测. t, j1 s" y- o4 a
1 r1 C* C1 `& a" Y% h, c3 D! O美军成功研发病毒快筛
- K& _0 p n7 ~& Z+ _' ~) B v; h% p7 \8 ]9 G* m1 m& X- z$ S7 \
我们继续说说疫情,除了昨天瑞德西韦引发刷屏外,今天还有个看着不错的消息。) ^: H- a3 M5 L: q7 Z1 b! \# w
% s# a8 I. [ H7 j0 O% V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有很强的传播性,特别是其在发病前5天都具有传染性,这让人们对它防不胜防。4 \" m; N$ }+ \0 [$ c
1 }- ]* b6 g, v! S9 s
属美国军方的一群科学家成功开发新病毒快筛,能迅速检测出24小时内已感染但未具传播性的染疫者,阻截他们对外扩散的机会,研究成果称准确度达95%以上,预料新技术在5月下旬开始投入使用。
6 J' F! U! J8 p7 n! \! r( Y U* x$ J7 A9 c$ t q- }
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生物科学家研发一种全新筛检技术,透过血液分析找出初期染疫者,并将侦测病毒的效能缩小至24小时,意指假若有人感染病毒,在尚未出现病徵前的空窗期24小时内便能被透过检测发现,并迅速隔离,防堵将病毒传播的机会。8 B8 n3 t) d2 u% y, k
: e& s- L. t. B7 G. \4 }' ^" @此外,《卫报》也指出,新型肺炎普遍被认为入侵人体5天后才会出现病徵,然而这段时间已具传播能力。7 v9 q8 T, p$ F4 E* e$ _) t. k0 g
2 C8 ]2 V/ U: z2 N
& P* j4 Q T" K ?Darpa项目负责人林根森(Brad Ringeisen)表示,这种技术填补了全球诊断病毒的空窗,绝对会改变目前筛检的游戏规则,这项技术已提交至美国食品暨药品管理局(FDA),预计一周内将可公布紧急批准,预计本月下旬正式使用。
4 ]" B9 u) k9 C" {5 Z3 C$ A5 B+ t Z
1 |, v2 @& U2 f
# _9 D4 c- |; E8 K2 s: M! D9 ?: f0 e林根森表示这种技术可以加强政府筛检及追踪病毒能力,但强调必须等到FDA许可后才能使用,到时便能确实知道究竟新技术能多早筛检出病毒。
7 T# o6 s# p, W; C) t- i7 w9 p2 F) r2 `- ~: \/ A' R
准确度95%以上 w+ r; u% ]5 \$ w" p+ E
, H9 O( \$ V o, M5 ^6 ~$ Z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旗下设生物研究部门,原为研究细菌或化学战中毒的生化防护研究。然而随著新冠疫情爆发,研究所即时转移研究病毒快筛。纽约西奈山医院教授海芬(Stuart Sealfon)指出这种快筛原理,是检测当人体受到病毒入侵时,所产生的对抗反应,「由于人体感染病毒后会立即产生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故比传统的鼻拭测试寻找病毒的方法可更快获得结果」。
3 ~9 `# U* O' v& J l6 \, m0 Q' w0 T& d( N; @& {; u
另一位Darpa科学家范吉森(Eric Van Gieson)表示,技术是检测RNA病毒(冠状病毒属RNA病毒)在人体的反应,观察血液中是否出现RNA病毒免疫反应的回馈(messenger RNA,mRNA),以了解人体是否正在抵抗病毒,准确度达95%以上。' E8 f2 N- v8 p, h& B$ e
$ G" M3 _: U5 O" \% s* v8 `目前医护筛检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一支长棉棒,伸进检测者的鼻腔深处中抹取分泌物,除了令检测者感到十分不适外,若染疫者体内病毒不足,或病毒尚未感染上呼吸道,将导致没法检测从而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范吉森表示,血液样本相对鼻拭抹取更难收集,但却是更可靠。$ Z& o9 l, ~* r) A
' Y( k% I1 k/ w$ S, q美国政府早前表示,不排除疫情会有二次爆发的可能性,故Darpa科学家一直努力研究,以赶及在可能爆发前应用此技术。范吉森表指出,若技术正式应用,美国有能力从5月起每日进行10多万次筛检,并有潜力推至每日检测100万次。
8 q: L4 d6 x0 T! ?7 B* O( r8 g( _. b9 M0 A: w5 j
研究成果未来将会向公众发表,让其他国家科学家参考使用此技术。+ e4 H+ a, w7 V- ^' w. Z* _8 s
4 M5 g2 F+ w. h/ o/ J0 o: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