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卫报》、《太阳报》等媒体当地时间7月4日报道,当天,亨特接受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采访,继续警告可能面临“严重后果”,他对所有选项持开放态度,但当两次被问及是否计划对中国实施制裁或驱逐外交官时,亨特既不肯详细回答,又拒绝排除这两种可能性。; O5 F7 ?9 u7 Y2 N; V( S, A$ m
5 {8 _5 S5 V7 K3 n亨特称,他不会讨论任何潜在后果,“因为你不想挑起你正试图避免的局面”。他补充称:“当然,你的选择是开放的。”他威胁说英国不会只是“咽下一口气,继续前进”。
. h k- |( c4 c" L( i
; a6 n2 D* b. G9 T) a, g但对于自己口中的“后果”,亨特始终含糊其辞:“没有哪个外交大臣会详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你需要比尔·克林顿所说的‘战略模糊性’。(strategic ambiguity)”
: i7 K5 g5 H& f9 P8 l3 }
9 P0 T6 v8 i% Y4 |. L/ n9 Q9 C此外,当被问及脱欧的英国是否能够承受与中国关系遇冷时,亨特又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最终,这是一个始终捍卫我们所信仰价值观的国家。”2 b; {/ T% N/ n2 R8 d
$ Q7 c; Y1 ?# s6 t: ~3 m8 N' U
对于亨特近日的做法,BBC在4日评论说,这样的危险在于,这场口水战会影响更广泛的双边关系,危及英国与中国的战略贸易利益,而这种利益在英国脱欧后只会变得更加重要。
( ~; b: {9 K# h5 J( [& K7 s' P% m( b! E
不过,亨特并没有详说后果,BBC评论员认为,亨特的守口如瓶,这不仅是因为英国可能打出的外交或经济牌很少,还因为他不想引发可能进一步损害中英关系的冲突。4 F' ~+ T& |6 h1 e& T
9 q) j- m9 {$ s
+ N* Y5 B( s& X
0 h4 i; {0 U& P+ d$ }: k/ L5 W; D! |" m2 ?6 e
3 \; e( N$ J( S* j# T( x& e! `4 u* `; x6 c j
; v2 e( k! \: D! A F: D# Q6 r
+ m; N/ P) u. F( b3 j近期,针对香港局势,中英双方进行了多次交锋。* P, y' v1 C7 z3 n* h( Y' ~
m1 L# g# _: @* z
7月2日,亨特接受采访时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得不到履行将会有严重后果。他还称,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希望所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将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作为镇压的借口。9 i3 m. v. s2 q: x# w
- n( D7 e3 c: l- S6 O1 t! I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3日就已经连发三问进行驳斥。
9 S/ j5 q# E" m1 x3 J1 X; A: g" ` X: T: r/ I
耿爽说:“我已经连续两天就亨特先生的涉港言论作出回应,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是他似乎还沉浸在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幻像当中,还执迷于居高临下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恶习当中,仍然不知悔改,继续信口雌黄……我要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像亨特先生说的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
5 ]5 O# k' P4 i: R: ]$ K3 {% l( q N
除了亨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也在3日称,《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香港高度自治以及各项权利和自由应得到尊重。她已就香港问题向中方表达关切。: q! M) I! C- h* h& W
2 i1 o6 B7 ]; m$ e5 }4 m" }! ]
对此,耿爽4日回应道:“前两天是亨特外交大臣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今天换了个人出来说三道四,难道他们之间有协调配合吗?中方对亨特先生涉港错误言论的坚决回应,也同样适用于英国政府其他官员的类似表态。我今天姑且克制一些,不展开讲。但如果英方某些人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恐怕就要再说道说道了。”
' c8 Q! W* N* Q! {
6 I( d6 F2 F6 Z" w5 [" W+ ^同一天(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驻英国使馆举行中外记者会,《卫报》认为此举颇为“罕见”。
& c/ T- r8 w3 X
) K1 R) q$ |1 \! N对于暴力冲击香港立法会事件,他严正指出,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英国政府选择站在错误一边:不仅发表不当言论,干预香港事务,而且为暴力违法分子撑腰打气。更有甚者,他们试图干扰香港法治,阻挠特区政府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C5 V8 g: y# o" H! m
* e/ H! ?' [- a
当天晚些时候,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麦克唐纳“召见”刘晓明大使。有英媒报道,麦克唐纳对刘大使在中外记者会上表态表示不满。
3 c \# d* ], b: l3 [/ Z0 R: p: X
% b. T7 w$ C1 Z$ x8 P! ]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4日表示:刘大使7月3日应约会见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麦克唐纳,双方谈话没有涉及刘大使举行的记者会。在谈及香港问题时,刘大使指出,近一个时期,英方一再就香港问题发表不当言论,干涉香港事务,特别是在极端激进分子以极为暴力的方式冲击香港立法会大楼后,英方还继续说三道四,为暴力违法分子撑腰打气,甚至试图干扰香港法治,阻挠特区政府将肇事者绳之以法。我们对英方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已就此向英方多次提出严正交涉。7 A5 h$ U' I+ l# G
* E( U8 y4 i4 h: Y3 ^9 l
耿爽也在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回应了此事,他说:“刘大使在与英方的交涉和会见中清楚地阐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
$ c* G$ E8 B, z
0 r3 W& s9 E+ B7 s
" S" \2 J4 w1 i8 ~# u英外交大臣威胁“制裁中国”?连英媒都没蒙住
/ A4 c7 r. x2 y2 X( g- O' ], L: d/ z7 l0 S
“我保留所有选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台4日报道,英国外交大臣亨特当天继续推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争吵,声称中国将面临“严重后果”,拒绝排除“对中国施加制裁或驱逐中国外交官”的可能。不过这一吓唬连英国媒体都蒙不住。BBC记者4日评论说,英国对中国很少有可打的外交或经济牌,与中国的战略贸易利益对脱欧后的英国尤其重要。3日在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罕见”召开记者会,批评英国政府“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选择站在错误一边”,“中英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因英方干涉香港事务受到损害”。# [& n+ u, _/ W5 ]
: T/ n; N0 B) K" s. ~
据BBC报道,英国首相特雷莎·梅3日就香港问题表示,她已经向中国领导人表达了“担忧”。虽然她近日对香港示威者使用暴力感到“震惊”,但“绝大多数示威者都是和平的”,“香港的高度自治至关重要,《中英联合声明》所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尊重”。: C( t' b& _4 Y- U) g- W9 R
" a# j2 q$ @2 \1 g4 M. f“前两天是亨特外交大臣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今天换了个人出来说三道四,难道他们之间有协调配合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4日就英国首相的上述言论反问道。他表示,中方对亨特先生涉港错误言论的坚决回应,也同样适用于英国政府其他官员的类似表态。“我今天姑且克制一些,不展开讲。但如果英方某些人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恐怕就要再说道说道了。”
5 g3 R5 O) P! G2 K1 C
0 J- ? v3 p/ P7 g7 H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就香港问题举行中外记者会,英国主流媒体悉数到场。《卫报》等多家媒体用“罕见”来形容这场记者会。刘晓明表示,英国政府一些人不仅发表不当言论,干预香港事务,而且为暴力违法分子撑腰打气。更有甚者,他们试图干扰香港法治,阻挠特区政府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英方的言行已经产生了后果,这就是破坏了两国的互信和友好关系。他表示,无论谁当选英国首相,我们都希望他能遵守中英两国政府达成的共识,即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这是中英关系的基石。如新任首相违背了上述原则,中英关系肯定将出现问题。0 D. j5 d4 ]; e, Z* D* i
( T& E0 e Q$ n& |% | U
“英国召见中国大使”,英国天空新闻台等多家媒体3日报道称,中国大使举行记者会后,英国外交部当天晚些时候“召见”中国大使,称其在记者会上的表态是“不可接受和不准确的”。对此,中国大使馆发言人4日表示,刘大使7月3日应约会见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麦克唐纳,双方谈话没有涉及刘大使举行的记者会。在谈及香港问题时,刘大使再次强调,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不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预。
. k+ F9 d, ?& Z0 B* S r9 l6 |, p) u
这场“中英论战”引起国际关注,而“战争”的始作俑者亨特4日继续秀强硬。据报道,他在接受BBC广播四台采访时继续警告称,中国可能会因对待香港抗议者而面临“严重后果”,但拒绝详细说明,仅称“保留所有选择”。《卫报》称,当被两次问及他是否计划“对中国实施制裁或驱逐外交官”时,亨特称:“没有外交大臣能够准确说出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你需要比尔·克林顿所说的‘战略模糊’。”他还称,英国“始终将原则置于商业利益之上”。( }- c1 ?. t' H$ d2 H$ j, Q
; n* g* l( _0 R# y' z. b4 p, W
6 O) G: A$ O8 D% r+ f/ F3 O: Y! R- @8 [0 b5 E/ g
不过,BBC网站4日在报道后引述外交记者兰达尔的分析说,英中这场“言语战”的危险之处在于可能影响更广泛的双边关系,并危及英国与中国的战略贸易利益,这一点在英国脱欧后会变得更加重要。亨特对中国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闭口不谈,“不仅因为英国很少有可打的外交或经济牌,还因为他不想挑起可能进一步损害中英关系的后续冲突。”8 ]* E" `: X7 T% i, ?
: B( J2 {) [1 E+ s2 y2 b#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