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采访专家学者,带你回顾2018年中美关系大事。
/ b9 I$ A# m: n9 n6 j, O4 O/ j% T, B2 t2 V
“我建议我们忘记‘冷战’这个词,专注中美关系吧。”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在该中心的中美关系年终回顾研讨会中表示,冷战一词是抢眼的头条标题,但无助于解释如今的中美关系,没有涵盖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和高速演化的特点。1 A3 u( E% q5 D* v" u9 ^3 K; w
8 E5 Q0 q9 Z; y [% W2 _
“使用冷战一词(来形容中美关系),是完全不恰当的。”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认为,即使中美有尖锐的矛盾,也无法与美苏冷战相提并论。
/ W) A$ o1 a4 f" E
E2 ]7 b+ ]$ L9 U& J+ V x3 }) _“用来形容两国关系的词语真切影响处理两国关系的手法,谈论中美冷战模糊了许多双方应当合作的领域。” 芮效俭在1991年至1995年克林顿当政期间担任驻华大使,曾在冷战时期参与过美苏谈判。
I7 [' d6 X8 j; M, N% T+ j5 w. h, \ e6 n' H7 G6 k8 A( C4 X# H
虽不认同中美冷战的说法,芮效俭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美苏冷战相似之处在于,双方都有强大的实力,战争将带来双方都无法承受的代价。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与美国相当,军事实力在高速现代化,美苏“相互保证毁灭”的军事平衡也适用于中美关系。“相互保证毁灭”的军事理论假设双方都有足以毁灭另一方的武力,一旦一方发动攻击,冲突将升级至毁灭双方的境地,无人能够全身而退。' o- Y! ?$ A$ W7 q
# b2 W' ^0 W& x4 _
q. L5 \1 e' Q d* F, J戴博则指出,今日的中美关系不同往时的美苏,两国并不存在美苏当年的冰冷疏离,各层面都有紧密的交流。中美关系以战略竞争为主轴的态势近年来难有改变,但单以冷战来形容中美关系过于危言耸听,忽视了中美各层面的交融。
( W7 r- { O" N& y
% y4 ~, [7 R! c0 G$ ?" @5 ^两国经济被国际供应链紧紧绑在一起,双边贸易量超过6350亿美元。在人文交往方面,目前约有36万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占在美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
% h* L3 C. w1 t) U- y2 ~+ K9 E1 {5 S$ U' H9 A' X
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在2018年3月的研究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升至30年来的最高点,53%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好感;比起中老年人,18到34岁的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更好。
- Z% J& E$ x2 O9 W3 X V% [, p' ?2 H( Y* ]" t/ o+ S. p
对华政策焦点:军事转向经贸
1 M/ C, A+ m4 f
& F5 V0 l) N) a. z1 o2017年美国主要就南海问题敲打中国,2018年美国对华政策的焦点向经贸转移。
8 p0 v/ ~- y2 K. K
# _5 ^% Z$ \2 J/ y, M* B2 p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是在任何一个时段专注抓一个重点问题。在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焦点放在如何让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与美国携手合作,减低朝鲜对美的核威胁。
5 `$ @ ]2 i# I! q. ^7 ~ ~3 m6 ~" l' q8 {
$ _1 X$ Y4 s2 z! c* [
$ H7 K v3 F- \3 N“去年特朗普曾说,如果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合作,中国在贸易上能得到的协议会好很多,但如今他也不这么提了。” 孙韵说,在美朝关系回暖之后,特朗普政府焦点转向对华贸易议程。( ~, c- \, _9 ?( C2 X% P- J
# Q+ ]" z+ p; ^% ^
6 b; ^5 ?9 d2 X; _9 A7 C; f; _" E6 }
美国荣鼎集团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朱鸣岐对BBC中文表示,2018年中美关系的跌宕在特朗普刚上台的2017年已埋下伏线。
6 U; j# L4 G+ [( I' O
( M( W# i8 \& F" h, i8 R- e$ [特朗普上台前后,中方对特朗普有存在错误认识,认为他是不讲道义、只讲利益交换的商人,正投中国所好。“但这个看法忽略了在美国政治中,总统虽重要,整个政治机器本身的强大动力。”6 x/ }6 k: ?3 B# @2 F( e1 Y4 m
; |+ n' T6 q* U在以往,有主见与领导力的总统能够综合官僚系统的意见,作出权衡的政治决断,把中美关系维持在稳定、可预见的轨道上。然而,并非政客出身、对官僚系统掌控能力欠缺的特朗普,在诸多问题上任由核心幕僚发挥。他本身也喜欢器重立场鹰派、作风强硬的幕僚,来装点自己的强人形象,鹰派人物因而获得了难得的发声出口。
* ?* U- m! o7 P3 h1 M
: C1 t- Z6 }& w i+ d. C“国家安全变成压倒一切的因素,强调中美经济互惠利益、社会交往的学者声音被压下去了。” 朱鸣岐说。
" k) m- m- J& _9 A% `" l
+ s( \: ^6 C. o. J3 ~他预期,中美经贸的核心矛盾在2019年仍将持续。中国在2019年会推出某些市场改革措施,但能让美国满意的可能性较小,因贸易战已有政治化的趋势,美国会尽量要求更高的价码。
5 \# i! P* R- X& F% C; |: M0 H( m; u u/ G# J
' H3 q: y' d& m C
( T0 R; q9 @$ s. p4 s2018年深远影响中美关系进程的关键事件+ U/ e: e) g* N8 C2 g% Y& s
* L B2 r3 `1 U2 U8 f, ^
朱鸣岐认为,孟晚舟事件有标志意义,美国没有遵循一般的外交渠道施加压力的常规做法,而是采用了逮捕商界高管的非常规做法。事后特朗普回应称,如果能为贸易谈判达成更有利美方的协议,他愿意干预孟晚舟事件。他的这一表态向中国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特朗普政府会不择手段地谋求对美方更有利的贸易谈判结果。' l$ q0 s' E( v/ T
% t) g4 P: p# g! m% Y孙韵指出,从美国的视角来看, 2018年的修宪对中美关系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中国彻底宣布不会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宣告美国长期以来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失败的时刻。总的来说,2018年里中美一系列的争端事件是不可分割的,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仅代表共和党或对华鹰派的看法,背后有更广泛的政治与民意支持。2 a) p; c& }. }+ A# N
6 w8 |2 N/ M9 W7 ]5 L$ o
孙韵认为,美国多年以来对中国积累的不满情绪,在2018年集中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方学会了“不再相信北京的话”,而是重点观察北京的行动。两国目前都表现出在贸易谈判中达成成果的意愿,新一年的中美关系或许不会如2018年般颠簸,但由于特朗普的执政风格难以捉摸,为两国关系的前景增添许多变数。
6 G1 u6 d& T2 ~ z& k5 y8 @+ K1 |& d
“我们曾经相信中美关系‘上有顶、下有底’,现在看来‘上有顶’是一定的,‘下有底’是不一定的。”孙韵说' W) o e7 E% a( R4 K% J% ]: N
0 B- k# j- ~$ G. u# S&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