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9日报道,在全球工资上涨的大环境下,日本似乎正在掉队。“虽然大企业的加薪率连续4年超过2%,但在七大工业国(G7)中,只有日本的工资水平仍低于2000年时的水平,很多日本人缺乏工资上涨的实际感受。”6 o6 G# N) D0 g' }; }; Q
; w z4 [' y7 @3 L5 [1 G
在日媒看来,如此下去,日本摆脱通货紧缩的脚步也将放缓;日本丞待形成不受年功序列(论资排辈)和终身雇用等惯例束缚的工资体系。
$ z- h6 `; S5 C! y$ @" d; r" c$ N: a
5 P6 z0 X* A3 q5 p- t* Y& }; b2017年初,在调查了27万正社员的工资后(所谓正社员是指有五险一金,享受公司各种福利的正式员工),日本著名职介网站“DODA代理服务”发布数据称,排除经商者的日本上班族,包括奖金在内的税前年收入为4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6.5万元),扣除10%至20%的保险及税收后,上班族的收入在日本高物价的环境下难言充裕。/ p3 d. @! q& o5 q7 N) O. p
( p0 C) h4 U. r: F
: q8 Z y: k) m0 P" |
此外,从年度变化来看,自2008年起,日本人的平均工资收入一直持小幅度下降趋势。
) d, s3 F1 i+ K( @% a @: W2 k/ }6 r3 X. N
2 d3 ?) g7 i% J& \4 XG7中仅日本工资水平低于2000年水平
, _5 n$ L8 k1 a P! b" r$ u! J+ t6 R- ^; @2 g. H
机器人接待客人,还负责货物搬运和清扫——日本旅游公司HIS运营的“奇怪酒店”仅由相当于同等规模酒店4分之1的7个人来运营。该公司会长兼社长泽田秀雄表示,酒店通过提升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较低的生产效率,使得实现类似设施2倍以上的利润率成为可能。
+ Z- y% {+ e, l8 c9 R0 r7 p5 \6 ?
在劳动力持续短缺的背景下,日本通过省人化投资来提升生产效率的举措相继涌现。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只要每名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将提高,而作为代价的工资也将提高。然而,在日本,这种生产效率和工资提高的关系正在出现异常。% I1 \) U* I' `" K/ ^4 |
9 j3 {/ k: |. n! m8 Q' I( A" \0 M0 N$ [/ T& v
- p- Z. h2 B( Z7 U/ a据日本银央行统计,最近5年里,日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不过,剔除物价波动影响后的实际工资涨幅仅为2%。
: t+ o8 o3 I0 @2 `
) K/ S; n2 b# `* \- b' I% R4 R
5 P( l$ T6 l0 c9 J; z
+ e, N. T) S5 {1 E+ \. W" G环顾世界,日本的工资水平已落于人后。3 q/ ?* p$ a1 r% k
9 i2 U' r, J. D/ ?3 R9 I- O# m
1 A% R( W8 L6 s( B1 @. ?/ N. z3 `
% z* K: S! e. j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从剔除物价影响后的实际工资(按各国货币计算)来看,在日、美、德等七大工业国中,只有日本处于比2000年还低的水平。在过去20年里,在保持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很多日本企业认为,“如果人工费提高,国际竞争力将下滑”,因此一直不愿提高工资。
8 |) F1 c4 w( N+ V+ r8 N$ f$ R+ ?5 G- W$ c
6 G" s( M9 ^3 W1 G" H但是,劳动力短缺和经济的数字化趋势改变了局面。经营餐饮连锁店的日本RoyalHoldings的会长菊地唯夫直言,“能否通过工资让员工分享生产效率提高的成果,将决定企业能否赢得竞争”。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不再比拼低价制造高品质产品的成本竞争力,而是比拼新的商业模式。工资也不再被看作成本,而是对创新的投资。
# ]3 c& R% O: Z8 W# W( t3 _, a% w% q7 W" Q4 Z+ O6 X% u+ t4 K
5 L7 F! ?- T$ D$ e1 ]( A2 R, D
% E! ^5 E& r$ q' p+ u$ ^% V$ X% D眼下,争夺人才的竞争在全球扩大。据美国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调查,日本企业的薪资报酬方面,部长和董事级别高管的报酬呈现出被亚洲各国超越的趋势。对于年轻员工,其他亚洲企业也开始支付比日本更高的工资。
; w7 W. ~2 g% d% h; ?. ^8 i
/ \: Q1 g$ Y' K" z% U% ]
' P: [% J( r1 p0 i1 r' W* p( X6 G0 {8 b1 x2 V$ K
中国华为2017年在日本以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的起薪招募应届毕业生。这相当于索尼等日本大型电子企业的近2倍。不过华为的日本法人表示,这一薪资水平在全球范围来看并不稀奇,这是获得优秀人才的国际标准。1 q+ y. R! w+ d! ~6 W
# e* [! e( e! _1 y7 h$ ^" }3 @. c% {) H- F
& S: ]7 \! t4 V7 I8 P日本企业需要转变思路。随着劳动方式的改革,虽然减少过度加班的企业出现增加,不过加班时间减少的话,加班费也将随之减少。即使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以时间计费的工资体系无法将劳动成果返还给劳动者。3 |! B0 Q( ]! h9 A& \* `3 G8 _ A M
* ~( a0 z6 _- R3 P# \9 z$ z' @
) R% e1 i3 n, W2 Y0 |- a2 z7 g `8 N( R1 W7 U L/ l. [! t0 Y$ Z# z+ i. N
对于拥有高度技能的人才,有必要制定根据劳动成果支付高工资的机制。如果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高薪的回报,在争夺人才的竞争中,日本企业将落后于海外企业。日本富士通综研的执行理事早川英男表示,“日本的劳资双方重视的是维持雇用,而不是工作的技能;有必要改变这种机制”。
! m ?; F+ a- q3 C& H
0 V5 ~6 Z) n# B- B, O
$ l0 U7 c$ K9 M6 O/ e$ S; s" S
企业需提升赚钱能力 7 n' x3 r6 P8 ?) |7 I( A6 X
3 x2 T/ N% \0 q$ g' [$ J5 N! [/ w" p
4 g! |0 x' {& |9 Z. b x4 i
日本政府必须通过放宽限制等举措来推动企业改革。不按工作时间而按工作成果来支付工资的“脱时间给制度”方面,虽然相关法案的审议被推后,不过预计将于年内在日本例行国会上讨论。
Q8 @3 C/ q: Y! o
6 h3 I% h8 \4 U. P! L3 b$ E5 a Y% E/ j
' }" V3 o7 K0 I, e* f& m7 z5 B7 \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加薪,通过新的服务来创造利润也十分重要。利用软件机器人来制作资料、使用人工智能(AI)来接待顾客以及制造一线的无人化等等。仅仅减少工作量销售额不会增长,也无法乘上将提高的生产率返还给员工这一良性循环的势头。 5 h" c8 c& b2 H4 h$ |) m
( G, e# M2 c- i" c( E0 z: |: J3 a$ J
0 D+ v; K0 Y9 j- W; a* C8 t日本大型快递企业雅玛多控股(Yamato)正致力于开发面向主妇和老年人的代购物服务。该公司力争通过提价和减少对外部的配送委托来改善收益,不过仅仅这样无法实现增长。因此希望播下新业务的种子,将来回报给员工。4 A- l$ G8 e j# j6 [! E- H4 G
! {0 w( G/ c* ~! [7 x" |/ V预计日本上市企业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将连续2年刷新历史最高利润。已开始出现的加薪势头还会持续下去吗?在加薪3%成为主要议题的2018年劳资谈判中,企业与工会将多大程度改变思路呢?这将左右着日本的竞争力3 I( E4 L% Q5 Y' n' o! Q4 B( i& E$ u& W
. b3 N- v% Y* W( N6 F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