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于4月26日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朗西曼的文章,标题便是《中国对民主的挑战》。文章称,如今民主处于“守势”,以经济繁荣和国民尊重作为基础,更偏实用主义的中国模式爆发出更大的竞争力。 * X3 e; u% E% s: e; Y/ Y
! @& O" U2 O. G( f$ F- c
8 T- S- i. {: J4 X+ E “成果加上尊重” 2 T# X- O" b6 \
, U! p0 O3 r# K: n) \$ W5 i 文章一开始引用了福山在1992年出版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的观点称,作为全人类走向的治理模式,自由民主获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体现在两条战线上:西方国家相较其意识形态对手,在物质层面拥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主要归功于能够实现普遍的繁荣和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同时,生活在现在西方国家也意味着作为人的尊严受到保障。“成果加上尊重(Results plus Respect),就是一个强大的政治结构。” 1 U1 z% F9 \3 p) I" K @7 f1 K# F
7 ^+ J6 j' x( o2 w1 B' M; H W “然而如今,进入21世纪还不到20年,竞赛已重新开始。它不再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冲突。”文章表示,如今的西方民主正面临更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那些民主国家引以为豪的“成果加上尊重”,中国正在努力提供,虽然政治模式截然不同,但方案似曾相识。
# }; Y- Y7 a2 G$ o0 D7 M
- M) `3 W3 L$ I2 c' Z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提升国民物质条件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减贫和提高平均寿命。作者拿实行民主体制的印度与中国进行了对比:中国人均寿命比印度长近10年;人均GDP比后者高出四倍;中国贫困率已低于10%,且正在快速下降,而印度还保持在20%左右。 * x9 A, T! Q$ ~
2 o, M2 b% m0 I' {6 p) i
“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对中国公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政府也明白,其生存依赖于经济成功的故事不断延续。”
* h' }. n. U' s, N# |: u- F- k3 m
不仅如此,文章表示,中国的崛起被低估——早已超出仅提高生活水平的范畴,还表现在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尊严,以“让中国再次伟大”的形式让人民更加尊重中国自身。
8 i+ p6 @, a0 {) Y5 [1 C+ Z! v1 g$ N
! ~' a$ ^' S u; k8 e, h) D6 s 应对贫富差距的不同
, r4 X- p' L' {3 y3 P/ R" i# s5 u8 D8 O+ s9 F; Z& l
在物质需求的公平性上,中国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他们能够精准地实现并管理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并确保将其广泛分享。”作者称,跟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也正经历着贫富差距不断加重的局面,但中国政府没有忘记不那么富裕的人群。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反观西方,中产阶级的福利和生活水平近年来惨遭挤压,他们甚至感觉被抛弃。 8 b, W& W- @; B o! R/ n8 r6 N
9 y5 M) M4 j8 T7 s2 g
文章指出,西方民主国家的利益是被随意分配的,在任何特定时刻,很多人都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民主政策不断变化,正如奥巴马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所说的那样“我们摇摆不定”——这反应了一直存在的挫败感。民主,向所有人传达的都是变幻莫测(fickle),而中国正展现出能够制定长期计划的能力。
7 L: |& z, H f6 V+ t1 H+ B
8 h9 G5 a! _$ B/ q3 z2 k [$ F 文章称,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基建项目的投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城市,也包括中国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虽然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一直站在环境治理的前线。“仅2016年一年,让太阳能规模翻倍,只在中国有可能。” : Q: ~! r4 L, Q; f5 \
+ P$ w2 Z* O+ Q! |3 ~) @1 E6 d9 U% M. g) w# z7 S
, k J) ?: w1 V5 u5 I% j+ A; v
! A! ^) `1 h$ A d/ v" R7 A
雄安新区规划 图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 A" w. S; N! S0 [8 k* X
L9 U7 y6 \8 \9 k6 [ i8 F# A
) H; C# V) f+ x- t5 X$ B
4 T* p8 o9 h9 x9 S/ D 中国模式的影响 8 P Z7 L( C& |8 v# e- j1 L
3 o# h! q. ~! [. Q+ M
作者表示,西方人去过中国之后,都为其发展速度和毫无阻碍所震惊,似乎所有事情一夜之间就完成了。
" Q1 _+ n, `* _- j! n- s1 p. k. X! k, Z! O/ N* n$ Y4 b8 b8 d! ~) [* l% g0 ^
20世纪政治竞争的核心是建立在对立的世界观上,而到了21世纪,竞争则是发生在有相同基本目标的不同版本之间。双方都承诺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在物质方面取得实打实的成果。
# M- ^8 R$ I9 h5 l& b7 \
, T0 V5 s; W6 c* N 作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表明,中国模式是一个可替代的选择。但他同时提出:它是西方真正的竞争对手吗?民主制度下的选民会被吸引吗?
q# I) o' F) w
3 B3 Q' @8 o: N" r2 I 文章表示,从特朗普2016年胜选的“实用主义威权”策略中,就能够发现类似的影子。“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意在提升至少是美国白人的民族自豪感;承诺采用更多直接有力的措施为支持提升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出生率并保障福利。不过,特朗普在真正为支持者谋福祉的能力上和中国相差甚远。 5 c1 @+ l7 Z) C) i& P2 k
- d; ?" |$ C* O/ U* J2 F% B% U8 @, l x4 Z8 }8 e b
8 `- ?. i. U% s+ o9 w
6 Y- h+ g/ [+ n. H) e z6 j
在作者看来,中国方案的独特吸引力体现在,作为西方民主的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北京能够提供莫斯科、布达佩斯甚至如今的华盛顿只能努力争取的“为大多数人提供持续的、实际的成果”。 % a7 C) \% K; x7 T" |
& _! u6 u! e, {: `
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迅猛发展既是现实的前景也是迫切的需求。对他们而言,变化多端的民主似乎风险更高。
5 k0 z: {" X" U6 `) C
$ a" R' f8 [) z$ ?! J) n* j 在西方社会,自由民主的胜利相比三十年前显得更加不确定。虽然对大多选民来说,中国模式这个最成功的替代方案似乎“遥不可及”,但尝试新事物的诱惑是确实存在的。
# h. q0 v8 n& S. X
2 q( { T( d. f&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