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0 |2 q h$ O- k2 s& [
2 U8 X L1 w0 L! v: x5 [* ]界面新闻:一季度中国经济各项指标已经公布。您如何评价当前经济总体状况?
+ x: f f8 O8 ^& G7 l' x
) @% C, l1 f a: B# p, m宋宇:中国经济一季度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大家认为“符合市场预期”,但这里的预期是数据公布前的最新预期,这与去年末、今年初的预期不是同一个预期。差别在于,1、2月经济数据大幅高于外界预期,随后预期“水涨船高”。所以,一季度经济增速符合的是新的预期,而不是原来的预期。去年年末,包括我在内,预期增速都达不到6.8%。
1 t% Y6 h5 ^9 w8 j3 L" @# C" `7 J: f7 g, e
特别重要的是,一季度增速较高的同时通胀并没有超出预期,有的指标还略低于预期。这体现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房价水平中。过去大家倾向认为,增长超预期时价格压力通常也会比较大,然后到了某一个时点,价格压力大到不可承受,那只有给它降下来,而增速也会随之降下来。如果像现在这样增长比较强但价格又不涨,那么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增长潜力还是不错的。
}5 O6 ^% @+ R q$ _! {
/ |! P" s1 d' k9 U* f: u6 `界面新闻:当前增长势头的可持续性如何?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接下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 P0 W( o# r. T* n) [' T' Z
, k- y3 n1 ^: B7 }! ~/ j宋宇:传统上,潜在增长是用通货膨胀来衡量的。从通胀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本来可以更快,但更快的增长可能会伴随着更高的负债和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可持续性增长。也就是说,除了通胀,我们还要看环境等因素。
5 r n# S& J4 x, i* l9 k0 N
. x D2 _" ~) P目前一个好的迹象是,虽然增长势头强了,但通胀水平较低,并且环境污染状况也有所改善,或者至少没有恶化的倾向。杠杆也是一样,不管是看广义货币(M2)还是看社会融资总量,它们与名义GDP的比率至少是稳住了,M2增速还有所下降。. w! @0 y3 p0 Y; f8 Y5 h- t
+ q% d1 A- F1 S% }
也就说,一季度是在通胀相对较低、环境改善,杠杆没有迅速上升的情况下取得了6.8%的增速,这与前几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4 ^ w1 Z% Y$ n1 W& r7 _1 l A; t
我们预测全年GDP增速是6.6%,比政府目标稍微高一点。我们认为,上行风险可能大于下行风险。强调一点,我们不太担心经济会出现特别大的下滑。
1 v2 k2 N7 h& F* p# i7 B
; n4 N* U7 J0 h界面新闻:如果外需和出口出现下行风险,中国宏观政策是否可能做出调整?- q" _$ F; X5 s0 d
, o3 ?0 k8 v1 g/ _: t9 B宋宇:应该调整,而且几乎必然会调整。我们看到,此前财政上的紧缩主要来自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这些融资渠道的限制,这从去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货币金融方面,整体融资增速也下来了。货币、财政政策其实都有收紧。1 G" V( d/ t5 D X5 j+ K
2 T I9 R% {' z1 ~& {, @9 l除此之外,房地产政策的紧缩是从去年3月开始的。环保政策也从去年4月开始收紧,很多项目受到制约。如果没有这些制约,GDP增速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s0 y$ w( T8 w/ k0 ~( _
) Y8 ^$ T! _; c3 n不过,最近宏观政策出现了松动的倾向,一个迹象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技术上来讲,这可以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原来准备金率很长时间没有下调,央行用各种工具调节提供流动性,现在换成下调准备金率。$ A' V R6 X1 }
7 U, o6 D9 u5 W
但事实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多少有一些不一样。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被普遍认为是有强烈信号意义的政策工具。正因为如此,在决策者不希望发出明显的放松或紧缩信号的时候,一般不太倾向于使用这些工具。不过,央行做了很多预期管理的工作,防止市场对政策调整的力度有过高的预期。
( O0 n) P5 N, _# t, x+ a% K. Z9 g& g& q' P
其它领域的调整,包括对影子银行的清理,对地方融资的限制。总的来说,政策会灵活处理,也会留出空间相机抉择。6 }, \7 ~- h& s- Y
6 P+ `* d- A- B/ X; N: R, X% K“大国效应”越来越明显) _) t( Z3 W y0 m' v
. _2 Z2 A! s Q) j, F界面新闻:您如何判断中美贸易争端的走势?如果双方提出的关税措施付诸实践,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否可以量化?' m, C2 x$ J9 ?- m6 @
$ j9 B2 y( w8 N% G* S- S宋宇:贸易摩擦会给中国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会有多大要看事态发展程度。目前为止,已经确认征收的关税影响是很小的。如果按照我们的基本假设,中美贸易争端最后将以和解告终,而不是全面的贸易战。( `, w. j2 K4 ^$ d7 Q
' P" {/ W+ q! {8 [8 t! b2 ~7 `9 z+ }
界面新闻: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去年由负转正,您如何看待现阶段外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5 l1 O' d+ G6 C: ^8 _; Z
: b# e+ e4 ^/ n% b g宋宇:从技术上来讲,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拉动GDP增长。但实际上拉动短期需求的不是净出口,而是出口。净出口和出口的区别在于进口,因为进口当中同时存在满足外需和内需的因素。
. S) d* F$ H4 a1 g- `. c. w
: J3 z' D9 B* o/ L想象一下,如果出口增速上升了,它对总需求是一个正面拉动,但净出口有可能对增长是负拉动,原因是国内需求可能上升的比外需更多,结果进口增速上升更快。因此,在考虑短期需求拉动因素的时候,要直接考虑内需和外需,外需也就是直接看出口。4 w4 j( I4 U" x6 C6 [% v$ n/ V
6 i) _& I" h# p7 @$ t7 U
近两年外需出现了恢复,但恢复的幅度比内需恢复幅度要小,并且复苏出现的时间要晚。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内需恢复在前,带动了欧洲、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盈利,进而促使其内需增长,这又进一步拉动了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 b7 N" f. p7 r9 e/ e8 D0 I) m% o& r! U3 z2 W- m
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在过去五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外需恢复对整个GDP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但这个外需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拉起来的。“大国效应”对日本和欧洲特别明显,对美国相对次要一些,因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比较少。
+ D) \3 h; x9 m4 o! [
/ P+ n( L0 ]4 f/ c4 @4 F界面新闻: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家们在广泛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此您有何见解?' l5 w1 D" }3 D1 u8 S
8 Y$ y3 {% Y2 T' N3 k9 P) l$ A
宋宇:改革开放以来做对了什么?我们可以问问以前做错了什么,然后把错的东西不断纠正过来,否定错的东西。9 t. O: B, _; B8 s8 _4 K
* d5 m c+ P8 Y2 n& z) ]% ]9 L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是相对勤劳努力、渴望致富的人。我们把奖励机制做好了,核心产业和技术最后都会起来。如果机制不好,违反了渴望致富的人性,那是搞不好的。邓小平同志提出“致富光荣”,其实就是把大家想要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给激发出来。搞对机制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一件事,这个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9 z; [5 K1 z, m1 p9 d0 Q- n2 ?( H* e
6 P8 O5 m3 x' q中国的第二产业,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企业能够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优胜劣汰”带来了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但这种机制的改革止于第二产业,第一和第三产业都没有充分开放。; ~/ U+ _& \" h7 c5 r7 U
- Z5 ]$ \5 c: ~" T8 t9 m
长期持续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出“新主意”,这需要不同的人去尝试不同的、新的东西,这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把改革和开放的思路继续推进下去,中国的高增长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I ]; y& E) Z9 X8 S2 \# f
7 s2 U* F- Z5 t& Z4 s8 u1 ^/ F; B
保守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长期风险
8 v- k% j( ~% d* d# X9 W6 U- p, R* w1 ^/ r
界面新闻:中国提出金融业的开放要与风险防范并重,您认为开放过程中会有哪些潜在风险?
# B( i ?# ]$ E
6 H$ L' r- Q) p( i& k: @宋宇:现在担心的一个风险是外资企业进来后的可控性问题,另外一个担忧是出现所谓的恶性竞争。
7 A# _ N! g, U7 B
7 ~. N' U0 y% X4 f0 m S4 M n易纲行长说开放与防风险并重,是非常有道理的。打个比方,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行车速度非常“疯狂”,但安全纪录非常好,原因在于,德国人严格规定了哪些事不能做,同时大家严格遵守了这些纪律。所以,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需要把大的框架定好,包括监管者在内的各方都要严格遵守规则,在创新中把市场发展起来。
( B* K0 d; J6 s L: `" V0 G0 i( n
8 g+ Q- }$ p/ b. Q: U但另一方面,单方面强调风险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风险。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带来风险,极度强调风险会导致很多新事物过早地被放弃。过去几年出现了很多新事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个变化比大部分经济体都要大,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政策在这些领域是相当宽松的。
5 R" b$ y5 [9 M. a- k! \9 p$ q/ P0 c$ P% K% e" T9 b
我对短期经济下行风险并不担心,保守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长期风险。
9 g& r# c- h: i1 O" U w" Y: Z& Z& m- T; t$ Z" ~6 p
. g1 i5 Y, x) ]0 [8 P1 D9 [/ |" Y: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