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那段时间,《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比较轰动的报道,一位被称为“虎妈(Tigher Mother)”的华裔母亲讲述自己培养孩子的经验。
) @% J3 G y z- }0 a1 Z! U0 Q; c6 x, k4 Y7 Z0 g
这位母亲用中国式的严厉教育培养出了两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坚信中国的教育模式比美国更好,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仅让他们更优秀,还可以让她们更快乐。她认为快乐不是依靠放任自由获得的,而是通过严格要求和训练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从进步中获得。
8 F3 p1 g' I6 Q
5 C. H9 w; W/ b$ P% C S) `- x# M$ n) k
1 z F" a" t5 h; A
: O) u7 ]3 J4 d
" U0 f& m* Q8 Y' g 虎妈和她两个优秀的女儿
8 {/ e. E% m. b) D+ D1 u, c; U3 x5 A( E Y) Z- k/ `
8 C, \0 ~! Z8 `) D% K; f
她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跟自己的女儿斗争,强迫她练习钢琴。这个过程十分辛苦,但女儿在掌握了钢琴技巧以后可以在学校登台表演。表演成功令女儿激动万分。虎妈认为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真正的欢乐。
/ e% b. Z! B5 ?4 ~, d8 w. z) e& ^3 Q+ I, O4 y5 A ~
而她有一个美国朋友,对女儿非常放任,任凭她荒废学业,胡吃海喝,最后他女儿长得很胖而又什么都不会,当父亲的还叫她“我最美丽的天使”。但他女儿私下告诉“虎妈”,她知道父母在骗她,自己既自卑又抑郁。
( l! D3 ~1 Q# c
) R& C5 B5 ~9 n6 ]* _' h4 q U “虎妈”的文章向西方世界表明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正在恢复。中国的教育模式很明显优于西方。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华裔培养出来的后代总体而言也比外国小孩优秀。8 R" o2 f4 q. i+ k% o8 R! W
% u/ f9 i- e1 ^/ I+ b
在美国和英国的大学里,华裔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是顶级名校,这种趋势就越明显。/ h8 {: ~/ D9 ^ x
6 s: K7 n; \7 c5 n6 a1 {, I 早在2004年——我还完全沉浸于从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道路的年代——我就写了一本书,叫做《学习改变命运》,认为中国不应该被西方所谓的“素质教育”所迷惑,应该坚信应试教育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学好数理化就是最好的素质。
, @% ^8 D9 j. m1 T
- ^9 @9 o/ G3 `& b& d' ~ 当时的主流舆论对高考制度口诛笔伐,认为它作为科举考试的遗*被现代西方素质教育取代是历史的必然。《学习改变命运》可能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为中国考试制度和基础教育体制辩护、反对抛开考试谈素质的畅销书。
( [8 X, _ ~- L: g, `4 F! B' S" E9 P% G8 K. P
《学习改变命运》是我第一次以公开的形式发声,反对中国盲目学习西方。虽然只局限在基础教育这么一个很小的领域,但火种已经埋下。等我读到《华尔街日报》有关虎妈的报道时,仿佛找到了知己。
4 x2 o4 @. w6 R' |' J" k
3 M3 v8 Z T0 h 十多年前有关基础教育的思考,这些年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到英美留学的感受……这些东西都串了起来,让我开始有了一种朦胧但明确的想法:中国这些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是偶然,也不是因为简单的学习西方,而是因为我们从文化教育到政治经济,都有一套不同于西方甚至可能是优于西方的东西。
/ R% \( F, m6 \( ~; k9 C
) ]' Y5 l& A7 p# E! I' V' `5 r 中国的制度,不是大部分落后和局部有优势,而很有可能是整体上优越于西方。+ N6 z9 ]( h5 L) f2 N, i
2 `/ p, f- ~! M 这个国家会更好
T2 s, d8 z4 e. D
# G3 S! s4 F' S5 }1 h 我的思想变化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在同龄人中应该有一定代表性。比我更年轻的90后、00后一代,像我以前那样认为中国应该完全学习西方体制的比例已经不高了。
# _: J* [$ X& T6 `$ [
0 W8 g, ^# O; ~! ^& B 90后、00后经历的变化比我们更少,在他们有政治意识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强国,如果告诉他们西方的制度多么多么好,他们也不太会接受。他们从小就比较自信,从根子上认可自己的国家。
& s+ ^7 h0 H) R& J. M, i% e" C* v# X# w5 e
网上流传一句话:“一出国就爱国”。中国向全世界派遣留学生,西方国家也很欢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乐观的认为大量的留学生会认可西方的制度并用它来改变中国。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正好相反。' e+ J& m/ p3 W- K) c- P
. h/ Q e( u$ x0 o
好多人不出国,还不知道中国这么好。真正到了西方国家留学,才发现中国优点非常多——政府办事效率、治安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成本等,中国都好太多了。
; v ?8 G/ G8 @- E- i8 k$ ]% y- }# _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世界和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是越来越有信心。
) J {# S8 u, v9 q1 z. j; Q4 \/ u* m& u1 }2 ^0 @! }
我们在大学期间曾经顶礼膜拜的某些意见领袖,片面主张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他们的论调不仅被转变了思想的80后抛弃,在90后、00后中间也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 }* K& f0 U( G5 ~8 X; u* q7 \ ]' Y' f
如果我在八十年代就出国留学,对比西方的强盛和中国的贫穷落后,我也会大力鼓吹西方制度的优越性,主张大力学习西方,从科学技术到经济体制到政治制度都要学。/ E- X; R/ q/ p5 z% o
5 x9 r$ U/ O! ~% \3 S% P
但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面的90后、00后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社会问题,既不是国家贫穷落后,也不是体制僵化不灵。国家已经强大了,计划经济体制则早已被摧毁,政府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调动经济资源,官员们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不再能够任性妄为。
9 g/ T/ r' f' J& j2 p
% k; v- v( B4 z t 个人可以自由地变换工作或者创业,只需要一张火车票就能自由地从一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计划经济时代缺乏选择自由,现在是选择太多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下,夸西方、赞自由、骂体制的那一套传统布道方法,在年轻人中间当然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1 `9 H2 o9 s( c W0 n+ ~) j7 r6 D
: _4 Q/ ~" ?" x0 ?4 @0 C+ p 中国过去一百多年的探索史,每一代人遇到的难题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最后的成果也都有利有弊。后一代人对前一代人的探索,往往是既有继承,也有扬弃。
: I. F$ v6 S% J1 q
! q; i& J, @; C Y0 V4 X 但跟之前的几次大变革一样,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伴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之前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改革本身带来的新问题。为此,必须有新的方案来解决。若还是依靠以前的路径,试图主要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解决,是肯定行不通的。
C% ]% q# R9 f# i
, y }8 B; c- Q0 @ 那些曾经远赴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回国引领风气之先的精英分子,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就可能就会从改革的推动者变成绊脚石。这种情况在过去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已经反复出现过多次。( I! \7 Y( F0 K. Z6 l9 a
: C, y% @- O, [$ X8 ]5 z 时代变了,中国一方面有信心对外宣传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并且鼓励全世界都来向我们学习;一方面还要坚持内部改革,以保证我们始终处在人类社会制度创新的最前沿,而不会被我们的学生超过。这两个方面同时都要做,并不矛盾。若有人一听见我们为中国的制度辩护,就认为我们不懂得变革,我们是不会同意的。
0 I8 V; B8 [) T2 y
+ P, d( o4 g' U7 _) \ 对于那些积极为中国介绍西方先进经验的上一代思想舆论领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希望能和他们握手道别,感谢他们曾经为国家进步作出的贡献。如果他们不愿意和我们握手,那么就挥手道别。$ {/ e# K; I. [" `. T7 [4 s, T
9 \: ^# I2 g$ z
总之我们会向前走的。我们知道他们曾经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完成中国彻底的西方化。但我们最后还是选择另外一条路,跟他们所主张的不是截然相反,但肯定大相径庭。中国会变得更好的,我认为这在总体上仍然符合他们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