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危机(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周一(7月10日)发表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的足迹在全球不断延伸,其长期以来采取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也在不断演变。
! p, g. C7 {; n9 D/ t) ^
8 E4 {8 `; s8 i* t5 ]7 l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带来了独特的影响力,但也受制于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不足及地面人员的短缺。中国在南苏丹的维和以及人道救援等行动,可能预示着中国的全球角色将更为主动,不过其对冲突的干预仍会因自我利益保护和风险规避而趋于谨慎。
; k: ~# v. |/ y& @+ F4 A' }0 f/ R
, {1 K$ w$ N- P这份报告还认为,随着其海外投资和业务联系不断变广加深,中国公民、经济利益和国际声誉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加剧,中国因此不得不直面其传统的“不插手”外交立场的固有局限性。' P* G/ C* `, {% f" Q! Y ?
# Y8 ]. k7 D0 ] |- J! `/ G国际危机组织还特别提及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撤出公民的行动。“此举一方面在国内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民众和投资者对政府的国际影响力的期望。”0 U. D$ e) T/ h5 |9 F5 A r
/ b# M. [ @* T2 v, c8 Y
渐进演变2 }! C; g* V5 K
+ j9 r: x* j4 l/ \$ ~3 @
2 v7 z: q R" q8 w4 u9 ~' F6 ~9 l+ d7 X/ A# M
2 V' v; t& m+ Y1 j% c
( a$ u8 I1 \# K/ k/ L" K& e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出人员,在短时间内撤出3万多人。
+ M R+ i q! l; ]( O- \5 z; L8 `: S* t
! C9 B- T1 J. ?, J; z/ x这并非国际组织第一次就中国不干预别国的外交政策发表报告。
8 W! v( q; {. `) g9 [ D2 H; U! R% h( Y0 K, N* t
2014年由瑞典斯特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报告写道“随着中国经济与人员流动的国际化,‘不干涉’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正在受到质疑。”这份报告写道,“不干涉政策”正在中国试图保护其不断增加的海外能源利益上显示出局限性。
z- s: W, c+ u9 v/ w2 m) x: W! G. [& x1 U+ g0 D
$ u. F" B/ P+ h. H3 f) c这两份时隔三年刊登的报告都认同的一点是:中国转变“不干涉别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会是渐进式的演变过程。" {6 V8 @) L9 U% A
6 `- F+ `8 Q' k
在中国内部,也不乏对中国外交转型的讨论。) C/ s) ~4 U l* `, F1 Z# B( t
( h) `# ^% ^" s
从“不”到有# G2 |0 ?/ \; S3 t6 K6 Z+ I
3 T( K }' \0 A2 Z a7 }5 x$ l$ S
+ A$ S4 ^8 d/ ~ ~% J+ ]0 ]0 L
* t8 \$ x/ l1 h, k% F( b5 }2 W5 n) d( Q
: ?+ W0 K+ ~6 _! M9 m; {' X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日渐增多,除了大型国企,也有民营私企。$ Z8 x% D/ {6 _ Z
$ x! Y F7 `; M" [
总结中国的外交政策,除了“不干涉别国内政”,还有不少其他的“不”,其中包括“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等。
+ u0 }7 f. \" @2 { M# `2 h u# i7 |% F* E
中国最早在19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包括了“不侵犯”、“不干涉”等。
% k6 [; g! W( ~; P, k# b- Q/ a# V; g$ ~: p9 T+ R
然而,随着中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利益增多,以往一贯坚持的“不干涉”外交原则发生改变。最引起外界关注的例子是中国在非洲国家吉布提设立的海军基地。
/ \- d8 t* s. k0 R) Y' q5 O+ z8 u5 `$ l5 C B* M8 O5 T& }: ]
# s/ X- z: I% t' b2 A- q
- r- a4 t: Q8 F( u
尽管中国方面强调在吉布提兴建的设施,主要用于中国军队执行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的休整补给保障,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
) u" `0 Y2 |; s) z8 z y
$ h. `9 k: s, F4 M% k! Z! d; s" E国际危机组织刚刚公布的报告也认为,中国在南苏丹的维和以及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这两次事件中,“拉伸了其长久以来的外交原则的界限,这表明当其利益受到威胁时,中国越来越愿意采取主动行动。”
' o7 _9 C% F( a超越传统
1 X* Q9 I. C! c* M+ s! [: r; n- h1 f' c& `5 B9 v& Q
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中国的维和人员正在刚果(金)、南苏丹,以及马里、黎巴嫩等非洲和中东国家参加维和行动。参与维和的中国人员数量多于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
( N- o0 r8 {! z! B" v" W$ h) t( {2 F9 P
v7 S% K/ m p- k6 Q( i201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被认为是中国这个政治上封闭的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捍卫者。7 ]( n; B6 G z1 w; E. `
0 I5 K; {" f( ]& B4 a c" `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无疑面临外交政策上的改变,力争对世界秩序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0 E- P: a5 x2 J5 ?# Y) f2 }' t4 d2 A7 t: X; u& i1 k& E! ]) f
据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中国在南苏丹迈出了超越其外交传统的重要一步:即言辞上大体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行动上利用其影响力,促成交战各方谈判,弥合西方大国和南苏丹领导人之间的分歧。6 \$ T% B+ F0 n I8 j9 {( G
1 o2 f4 r9 S9 E( Y1 M& c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外界将看到更多中国在外交层面的灵活性
2 U) m }6 h, W9 D/ s. m5 L/ n0 v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