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利奥•刘易斯 东京 , 米强 , 杨缘 北京报道 \ ]+ h+ l1 Q" e% ~! h
3 e6 k) D5 I# W6 [6 s) ]
中国共产党很少像研究如何避免苏共命运那样深入地研究一件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掌权后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苏联“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和开放政策(glasnost)。. E) |/ I$ s& x: D
$ h4 X6 u, x) K$ B) N) t但对习近平来说,同时代的另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更值得关注。自日本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开始膨胀算起,至今已满30年,那场泡沫的破灭重创公众信心,让企业胆战心惊,给日本经济留下了数十年的创伤。现在,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避免类似命运。
* w- k( C) ]7 S* S7 Z7 o) P* M9 `/ S; r7 m1 L J
北京不是现在才关心起这个问题。据两名了解内情的中国学者所说,2010年时,中国的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逼近200%,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要求中央党校的学者们研究这个问题。之后的一篇论文概述了日本泡沫的一些教训,包括北京方面需要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维护“经济主权”,不向要求中国改变货币政策的压力低头。/ B7 G! { I5 b$ U* h0 N
' g2 O: |+ s+ f# r9 G4 A- V7年过去了,现在中国的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250%,而且还在攀升,官员们试图控制极高的房价,政府仍在努力解决2015年股市泡沫破裂的后续影响。习近平4月警告称,中国领导层需要“维护金融安全”。
" t0 x. Z' n' Z% K: ^9 T6 Q
, [' u7 n( A6 \3 M" ?6 O
7 D. o/ {1 s9 ^中国变得像日本一样的风险有多大呢?2017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可能重演1989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命运——经历日本式“失去的十年”?如果日本的命运降临在其庞大的邻国身上,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中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年度增长的40%。此外,中国占美国出口总额的比例略高于20%,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一样。
) V2 ]; X3 k1 E" _
: m' k- o: i% N! s+ n( B+ {5 B高盛(Goldman Sachs)的马场直彦(Naohiko Baba)以及其他一些分析师认为,北京能从日本的泡沫经历中学到一些教训,那轮泡沫展现出与现在的中国之间诡异相似的参照点,从公司债务水平到白领平均通勤时间。然而铭基亚洲(Matthews Asia)投资策略师罗福万(Andy Rothman)等其他一些人坚称,两国之间的差异性远多于相似性。罗福万说,这些比较唯一的真正价值“是让人们平静下来”。
" l2 `, X+ q( C* k% P8 l, [4 Q( u, F4 |) I# v3 \- {
+ [' R, F6 B% [" D. N简单来说,比起假设中国的情况不同于日本,认真对待泡沫风险更有好处——这个答案常常同时受到利益攸关的外国投资者和管辖着14亿人口的中国政府的肯定。中国已经到达了多个令人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末如日中天的日本的里程碑。其中一些是技术性的,比如非金融公司债务与GDP的比率达到了约155%的相似水平。还有一些比较边缘的指标:日本保险公司Yasuda Kasai在1987年花费4000万美元购买了梵高(Van Gogh)的画作《向日葵》(Sunflowers);中国亿万富翁刘益谦在2015年花费1.7亿美元购买了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的一幅画。3 n# u6 O. a7 Z& L+ t1 Z
$ U3 y; x* I7 {; Y1 J7 g$ W
对很多观察人士而言,对泡沫式(bubble-like)经济行为的比较似乎总是很容易。两国都会出现间歇性的资产通胀以及繁荣和萧条交替的价格曲线。两国都花高价购买海外资产——三菱地所(Mitsubishi Estate)在1989年花费9亿美元购买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51%的股份,中渝置地(CC Land)今年早些时候花费创纪录的11.5亿英镑收购伦敦的“奶酪刨”大楼(Cheesegrater),后者只是中国企业多笔创记录海外收购的一例。
" S% V3 d. G7 ^4 f
3 g/ _ n9 S0 m
, @6 k+ f/ r&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vs当今的中国
. }* ?! M$ f( `. R7 W/ o4 `& E4 {
% K" g/ K* K9 n) V1.最著名的海外公司收购9 t4 V. i; x1 D' K1 R
. T: @3 S3 D, i; T
2 o- D2 B7 O# q% v) G4 Q( v7 P( I
. o L! x( C- r5 S( l) |1 x# _
* U5 s- t* z2 E8 P( M日本索尼(Sony) 1989年斥资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n( n j `) u/ ^; W' J6 w
$ F6 |1 L0 c& @中国化工(ChemChina)拟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Syngenta)
7 L: E% N$ R; v9 b2 T/ _) ?% ~1 A8 W/ T
+ v" p0 F3 z$ d4 x- E% |
分析师们尤其对日本企业的“财术”(zaitech)——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提升非营运利润,刺激了日本非金融公司的投机性金融投资——与中国包括理财产品和信托的资金管理手法的相似之处感兴趣。
3 Y' t6 H" [. l% u1 e, \/ k( c) U1 ?
如果出现真正的泡沫的标志是泡沫向不寻常的资产类别溢出,只需要看看一般被认为是顶级普洱茶的老班章春茶的价格。这种茶叶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近90%,至每公斤1.5万元人民币,是以重量计白银价格的4倍。1987年,炫耀和投机性货币的类似组合助推日本小金井乡村俱乐部(Koganei Country Club)高尔夫球场会员费达到350万美元。! H! `& I- }( K- Y) v
* f+ y7 J' C7 a" o
过去4年,随着中国可能存在泡沫——或者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泡沫——的警告声增强,这些比较感觉更令人信服了。“过去8年,中国的增速已降低一半,债务却增长一倍,”关注中国金融体系的专家侯伟(Fraser Howie)说:“这可不是好的相关。”! _: S) ?5 g: ^/ i: N7 s1 X2 l
I$ e. {6 d- T) R不同的做法
/ S& Q: c* Y' q8 b
1 p. t6 v8 }' _5 L: i7 c4 Y$ |" b然而也有一些非常明确的对比失效的情况。经济历史学家认为日本泡沫经济肇始于1985年9月在纽约签署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该协议为美元贬值开了绿灯,从而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铺好了道路。3年后,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升值至1美元兑120日元。相比之下,中国谨慎管理人民币汇率,而且时不时打击投机行为。正如2015年7月引发争议的入场干预以阻止股市下跌时展示的那样,中国政府拥有令人生畏的“弹药库”。这种状况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N' J3 \" E0 w
8 K* r8 _! U9 Q. V' v' A" z8 {8 V& G: Q- H& b7 ?& [* T0 v
2.海外买地: Q; B# H. W3 q% k; i% t
+ x) E' ~" i* S( J! n
4 `% i& }, ^ d5 Q: C; p, i. x0 b2 F0 P" W
# U6 C- [& h( t% v1989年10月,日本三菱地所(Mitsubishi Estate)以9亿美元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r5 _5 r* h! m# @) A- Y
( W% \3 N6 C: C2014年,中国安邦(Anbang)以近20亿美元收购了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
% A9 f2 |5 Q8 m) R
$ x, _. H5 v7 l" q, V4 ?; f: V: t8 r: ]# x' A& I1 r
另一个明显差异是两国在房价大幅下跌后复苏的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价暴跌的时候,它是灾难性的,因为日本缺乏经济引擎,无法通过经济增长来摆脱困境,但中国可能拥有这种引擎。此外,里昂证券(CLSA)的股票策略师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表示,就自上而下的经济规划而言,中国还在尝试日本从未想过要做的事情,即从出口主导模式转向消费主导模式。& w; b$ X+ N- j% t; y9 s
) S/ A! \! d2 P4 p t* z中国现状与日本过去的第三个不同在于,中国一党制政府的独特性质。三分之二的企业债务是国有企业欠国有银行的。正如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胡伟俊(Larry Hu)和Jerry Peng去年指出的那样:“中国债务基本上都是一个政府实体欠另一个政府实体的。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信贷分析会失效,因为中国政府能够在体系内重组债务。”
$ q" \" e. C3 I3 M) f% c* H2 g+ v( X6 T9 Z. r
但中国债务的增长也要快得多。英国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的教授史蒂夫•基恩(Steve Keen)编制的数据显示,在日本,私人部门债务与经济产值的比例从1970年的125%上升近一倍至1995年的220%,用了25年时间。中国私人部门债务与GDP的比例在过去9年里就从115%飙升至210%。
- T+ `9 \4 S7 @
& c2 Z Z+ G# M; T5 N( u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中国金融专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表示:“中国不可能躲过所有的经济法则,但它在许多方面确实独特。”$ \: I7 F' |# J1 `* A
3 r* o% ]' |# v9 e6 Q. s. g
; N3 a7 s$ I) P$ W3.引人瞩目的海外艺术品购买. n3 X% M0 |/ k. b
. [* ^& ], B G! ~( L6 X8 N& d" ^6 \+ B% C1 y( U! g
. o# o4 _' D2 Z, d, K/ U( n2 L& v
9 V1 ~: r$ \' ]1 X }! y4 @6 h1990年5月,日本大昭和制纸(Daishowa Paper)的齐藤良平(Ryoei Saito)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梵高(Vincent van Gogh)创作的《加歇医生》(Portrait of Dr. Gachet)。5 j3 ~1 d3 a9 K6 C
# d0 r0 X* I2 c) p' f中国的刘益谦在2015年以1.7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的作品《侧卧的裸女》(Nu couché)。2 I a% u/ H# |9 Q
; }5 I0 K2 `2 e! ?$ ~- G
. Z9 m- r1 ^6 G3 A然而,当许多资产类别——从人参到铜——都开始有泡沫迹象的时候,中国官员感到了不安。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吸引到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同样如此,他们总在留神类似警报,尤其是因为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房地产和股市投机明显标志着该国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富士通研究所(Fujitsu Research Institute)高级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表示,日本的泡沫不仅结局糟糕,而且还留下了25年后还清晰可见的“伤疤”,它以预算赤字的形式显现以使整体经济维持运转。& n' Y$ H, A" k1 L# K' q% ?
% ]6 b0 F: j" c5 d) C/ T# W日本对泡沫破裂后的金融危机的清理——由于固执地不愿触发企业破产和大规模裁员,清理工作痛苦地延迟至2005年前后——给中国上了一课,让后者明白如果本国银行业体系面临类似危机时不要做什么。
) M+ e; e' X" n S) u2 a" C3 m. ]5 a- p2 L3 Q4 j0 }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首席日本经济学家白川弘道(Hiromichi Shirakawa)认为,比起中国是否有泡沫在生成,中国当局在泡沫破裂后的反应将更为重要。这正是最值得中国向日本借鉴的地方。他说:“泡沫破裂后最大的挑战是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如果你不清理一些银行,信心就不会恢复。” U- ?, `. ^1 n9 \" T
S: z: _: j- D' V
在心理层面,日本股市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市值增长3倍的情形与现代的中国股市如出一辙:资产升值与日益加深的民族崛起感交织在一起。
% b: z5 v* [) {
& x3 b1 N4 e* j0 P; Z" N4 Y1 g3 k" P; M; L
9 [3 u# j! ~# B+ H [: h% _4 K+ Y4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