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8 R& T+ T% i3 s! `
0 }4 [ w/ q0 ?, Q3 z7 h很多人更关心,编制取消了,是不是目前在编人员的“铁饭碗”要没了?
9 s4 r6 _* Y/ D- [! S" b3 i* h/ L( X: f% X6 f) Z ?3 |; n* a/ R- D8 b
高校、公立医院为何要取消编制?
: r, l. i7 T: ?8 _
$ o6 m. l! ~ Y6 J脱离实际,用工双轨制受诸多诟病
) }4 m7 F+ Z6 F: y3 T* s1 Y% w
7 z- J4 V! R6 r, r) i: ?自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直在多方面、多角度向前推进。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展开。
2 y+ K8 p: s& w. q6 J) {/ W* N4 ~2 s6 {) t5 E8 \/ t5 l
最先开始的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按照人社部的解释,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 h) |' p( j( K9 l
3 q5 x) O, O( C6 L% V为什么高校、公立医院要取消编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反而在所有高校、医院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 l) h# ^% Q @4 E
& z/ K" V5 r& ] h6 S3 {/ P. M不纳入编制管理,似乎意味着高校和公立医院要全面市场化,很多人担心,一旦市场化,当前已经存在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是否更加严重?
% m( M' b$ C1 t( [2 N6 E
: Q Y) h3 }4 x, T1 m$ l: H苏海南的回答是否定的:“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应该完全推向市场。现在研究和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目的,绝对不是让看病贵、上学难问题更加加重,而是要减轻。”& A* s8 t2 o& Q4 x9 i3 D
% c" u; s5 G( w" V9 ?9 R, C
近年来,“上学贵、看病难”已然成为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方面,小学几百元,高中上千元,大学上万元,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医疗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I. B+ y# I# O. z
$ Z( r' ]8 U+ Q+ A( t& h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保险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部分城市事业单位已开始启动统一社保改革,事业单位原来普遍存在“用工双轨制”受到诸多诟病,统一纳入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可以使这方面的改革面临破冰。: [. H+ u! n5 q8 O9 T
9 x3 k7 n: q- \: m3 v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期以来,在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区别很大,尤其在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方面,编内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1 [4 c8 p6 E7 [/ j0 Z" j& p( ]
7 S4 O& m9 U* c3 f; I一位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进不了编制内,永远是‘二等公民。
9 \! f) z0 l5 j# B- n2 D4 ~6 ~. n9 d ^5 M: A
而且这“二等公民”所占的比例还挺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早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占到一半,少的可能也有20%到30%左右。”
: b$ h, [. e+ I O& |# G0 Y/ J: H7 Z8 G1 W, O
人权、财权将怎么衔接?3 k: f- d6 w3 V2 r7 W& |
& `- C! Y1 g& I& n- S5 d6 `# Q专家: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办法+ j$ _* U- I9 e. V6 m2 v5 m
; g! q8 y3 V, m. F, }% O. R其实,今年1月15日,人社部官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 ?4 U3 ?1 F5 E# }7 V
+ E$ \: s2 x6 \2 H此次表态相比半年前,意思没变,但更为务实:从“研究对相关改革的影响”更进一步到“研究人事管理的衔接办法”。( Y0 l. a4 R$ b/ } c& A
1 f }0 [* c4 l! {, S6 Q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人事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目前我国的编制主要是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由财政按人头给行政、事业单位拨款。( m3 A7 @1 L1 B, U" a5 s5 c" N3 i
0 |. H) K' j6 t! P+ A: @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总计约1000万人。当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之后,这1000万人的人事管理到底该如何衔接?
8 \" K2 [; V. e7 l% K
J, d$ M3 E7 l“可以实行我们一以贯之的‘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办法’原则。”苏海南给出了他的答案:对于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这1000万人员,一方面可根据其工龄长短大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就不会被解聘,其中,归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干部仍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其政治等待遇不变;另一方面,先仍按原人头费拨付财政经费,保证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资金来源。新人不再有新编制,依照劳动人事法律法规一律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用高校、医院合法依规创收的钱开支工资。最终要走向根据高校、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拨付相应财政资金,与原人员编制完全脱钩。: B0 P* D; e4 e/ P( g9 m
5 u8 t8 H& a5 r" k
显然,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将会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以后有编无编都一样了。3 j& X5 n( k; a9 V( {
( @& |, R/ ^( g6 c
' e& \, L' y' p$ p0 j6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