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界》认为,全球经济大繁荣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在经济大萧条后已全面爆发,集中体现在产能过剩与价格下降,导致全球产业战争全面爆发,其实质是,各国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大型跨国公司等利益集团,借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欧盟委员会等各种平台,通过政治、经济、政策等手段,保护自己的产能,挤压别人的产能。
! c1 O Z8 E& _, e: O8 e5 \9 F0 V5 o1 u, M, X7 B: @/ }
这场产业大战是各个国家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种应激反应,既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之争,也有能源资源供应国与需求国之间的市场价格之争,背后是大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利益的博弈。这场产业大战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胜利者将在未来30年占尽全球经济发展的先机,失败者将被淘汰出局。" N$ i) i0 ^. m# h/ j1 [
# ]/ V* n- g$ \* C* R# i一、20年大繁荣后,产能严重过剩,全球产业战争全面爆发8 `7 v! e7 f6 Z$ [
: _; Z! l9 D8 S! c1 m6 O$ `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前10年,全球经济高度繁荣,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导致需求增长跟不上产能增长,全球产能严重过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被虚拟经济鼓噪起来的需求严重萎缩,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造成部分国家经济负增长、总统面临下台、企业亏损倒闭、工人下岗。
# E% q r( L! H, O' F3 V& x9 |4 _5 d6 M4 I; D0 m4 r
& L% T6 w) T6 b+ W% c$ }1 j2 |无论是各国政府主动去产能,还是市场手段去产能,去产能已成定局,关键是去谁的产能。而全球产业战争的实质就是,各国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大型跨国公司等利益集团,借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一带一路”等各种平台,通过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技术、金融等手段,保护自己的产能,挤压别人的产能,让自己的产业活下去。
: u6 e" G) K- d4 i1 I" O9 x, f& {- ]* A; O
这是一场涉及东西方、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战争。这场战争是不同利益方适应全球新格局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一场混战,各战场之间也未必有密切关联。这是有史以来,所爆发的最大的一场世界产能大战,其输赢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未来30年的生存问题。
! u8 O. J0 N1 S. z1 D
& p5 ~8 ]5 w9 o3 S5 C9 N据《矿业界》统计,目前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钢铁、铝、玻璃、水泥、船舶、家电、汽车等产业均严重过剩,而且部分产品产能仍在增长。全球能源总体过剩8-14%,钢铁过剩18-24%,铁矿石过剩12-18%,电解铝过剩15-20%。
3 f$ `* j) L3 o& w9 \' f/ \; q& m: T- Q: b" \0 `
; Q0 F3 V- V/ _1 v二、欧洲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背后是涉及东西方核心利益的产业链争夺之战
& k9 H: Q6 G$ ~. L7 P9 }7 x' |
; d( [- X o3 S" i' H- t2 q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西方国家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中国位于产业链的中端,印度、东盟国家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制造业在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印度、东盟制造业在赶超中国。因此,美国、欧盟认为中国动了他们的奶酪,通过各种途径要绞杀中国制造。而中国面临印度、东盟的竞争,相比于后者,中国的制造业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
/ o+ m. ^6 f; X/ a+ }, f8 q1 m* ^& }1 m0 e+ R$ C: J5 D. K
在这场产业大战中,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已经等不及了。欧洲议会5月13日以546:28的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除了欧洲以外,美国、日本也极力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他们认为,一旦中国获得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必将受到中国严重冲击。
. U% B/ A; C$ O/ K
9 c: _! R6 [, D+ J3 Z9 H1 M' T+ f$ [6 [2 E/ X9 }1 }& u* A% Q1 }
% B4 ~+ O9 f1 C/ |8 C5 w5 A+ }" s! X' D7 {
! @! D' N: n% b0 I- e9 S/ O* t. S
欧洲议会拒绝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s W+ K7 \' M4 O8 n) Y' t
: x1 ~/ L, t2 s6 @2 `( v) L7 g# }3 }) }0 F! x: g8 e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乏力,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已经为发达国家的共识。但是,工业革命4.0方兴未艾,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能源资源、冶金、化工、机械、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见效快、就业率高,因此成为解救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手段。
5 a7 N: t& s- x1 E5 f
7 g: _& x! g8 P Z' W但是,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传统工业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生产成本,中国都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西方世界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国际竞争力强,冲击了他们的产业,导致经济下滑、工人下岗。他们认为,欧盟若在2016年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出口商对欧盟的出口将较2011年扩大25%至50%,欧盟会因此出现贸易赤字增长,还会导致欧洲170万至350万人失业。
2 d8 z4 o% w7 M
$ H1 s6 u4 o4 i' B9 R* g3 `客观上讲,中国确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煤炭、钢铁、汽车、家电等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从产业链上来看,原材料工业、冶炼加工业、工程机械、家电行业和汽车产业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欧洲若想强化第二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最大的对手就是中国。因此,欧洲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是东西方产业大战的集中爆发。
5 z- A! y8 ]! I
. S- [1 Q* D6 Y+ S z3 N" n6 I8 ` H/ N% h* W/ c3 d( w
三、没完没了的钢铁反倾销调查,实际是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十余国之间的钢铁产能大战, m( ~) {1 @5 ^6 J4 V7 D
; l1 u y- Q; I6 \/ R, p; s据《矿业界》数据库,2014年全球粗钢产量16.7亿吨,主要生产国为中国、日本、美国、印度、韩国、俄罗斯、德国、土耳其。在这些钢铁生产大国中,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土耳其是主要钢铁出口国,欧洲、美国是主要的钢铁进口国。中国和日本钢铁产量大,成本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强,欧洲和美国从这两个国家大量进口钢材。& T7 r: N, q" ]9 L1 ]; |! c
/ F0 L6 ?) M; L8 b P
美国认为,中国在向美国倾销钢材,威胁了美国自身钢铁产业的发展。欧盟认为,中国大量向欧洲出口钢材是造成欧洲钢铁产业亏损、员工下岗的主要因素。而且将中国钢铁出口界定为倾销,并以此为借口拒绝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s2 l3 @6 U4 }( Z5 P9 U% I+ m% W
: s0 j/ h8 M/ D. g2 k ~! a据有关消息,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已初步确认中国和日本钢材的倾销幅度,其中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倾销幅度达266%,从日本进口的冷轧钢板倾销幅度为71%。美国商务部还发现,中国出口的各种钢材获得了256%的政府补贴,比去年12月时计算出来的227%的政府补贴还要高。. H1 B7 _0 s2 c. g7 G
) E5 Y5 E; A$ \6 z0 F
5月13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卷板发起反补贴调查,此前欧委会已于今年2月13日对同一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今年3月,美国对从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英国进口的商品征收了初步关税。美国将在7月正式宣布除中国日本外的冷压钢板进口关税。
9 n! ]3 Q2 ^" A( d( a' @
5 V) ~5 T, Y2 {# v5 {$ t
O+ E0 w9 U4 y' `; \* N$ o" h四、涉及50多个国家的石油产能战争,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R- b5 t _ n7 o
, g( V. T: ?8 c2 x; |21世纪前10年,全球石油价格大涨,石油生产能力迅速增强,但是,近两年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出现了供过于求。但是,各石油生产国不但没有降低石油产量,却都在不断提高产能,加大石油产量,唯恐石油市场被别的国家抢去。在此情况下,爆发了全球石油产能大战,各国都在增加产量,石油价格持续下降。在此形势下,石油生产国召开了多哈会议,目的是协调各国以冻结石油产量,遏制石油价格的持续下降,但多哈会议却已失败告终。
: c6 M5 H# Y! [+ ?" v' B' d
4 \9 s* {' z) i% F' p* z! W) r1、多哈会议迁出石油产能大战的敌我双方
. h3 |: Q+ ~/ N" S" U) d6 ~- u( d, l% a5 B; R* _1 S: m }8 I8 F9 V% w" T; v
首先从伊朗说起,伊朗刚刚解禁石油出口,其产量正在大幅度增加,还能增长3亿吨。其石油产量的增长,势必会将全球石油价格进一步压低,这是沙特和俄罗斯所不希望看到的。为了限制伊朗石油扩产,沙特与俄罗斯这两个政治上的敌人,变成了石油战争的同伙,图谋一起套住伊朗,双方迅速在1月份之前把产量提高到了一个绝对高的水平,然后多哈会议将各国石油产量锁定在1月份水平。但是,伊朗却不同意,结果多哈会议以失败告终。
" s Q7 k/ w6 @' n. `4 V. `
M) |6 c- }6 r$ M1 C) ?/ f! k# e. q6 `* A
: s, B6 R i' W; [其实,多哈会议背后是石油产能大战的双方。一方是俄罗斯、沙特、科威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安哥拉等石油生产国,这些国家希望冻结产量,提高石油价格。一方是伊朗、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希望石油产量继续增加,伊朗增加产量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欧美、中国、日本希望通过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石油进口价格。双方加在一起,这场战争涉及50多个国家的利益。. J% C& j3 s9 |/ R3 J6 q
- F8 g- H& ]( U4 f& r( O9 }
' @; y5 o" g& k6 |: {# L5 ~; J
0 _/ D3 q, {' Q9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