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
* F$ A) ~, e5 e+ T2 E
& ]+ z9 A" z- ] 原标题:养老并轨,数量庞大的“中人”待遇确保不降
, \! j8 Z! G( K# T! I3 T% f
( c6 a8 j* x; a4 J) {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并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有黑龙江、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辽宁、山西等19个省份陆续公布实施办法。
7 t: p( n0 P% U* k1 A S1 Z
- }9 `( E' z w7 ~3 t8 c0 R7 C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在今年年底之前,各省级地区都应当出台实施方案,随后组织实施。不过,并轨涉及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及操作问题,各地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各地启动实施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
7 B. Z8 t7 L. D1 f) W' u, p7 C) M- `$ r# y# ?. z
养老“并轨”事关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新华视点”记者就并轨后四大焦点进行了调查。
6 O$ ], |2 z( R! J. T9 D ]! @% g# _4 U
焦点1
- ]0 \, |3 u; N2 l# \8 I5 b5 {0 p% `( I& O
个人按8%缴费,工资基数有差异
1 Q6 l* Y4 E+ Q/ `7 k2 N, p
7 @: A3 a& V* x 记者梳理各地养老“并轨”实施意见,发现各省份都按照国务院决定,统一确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但对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表述有所差异。 b4 ^2 A( |4 P2 o
* r Z4 N/ {; t3 z! s, `# {* I* E' M! N
例如,山西、云南、辽宁、黑龙江等地明确,机关单位个人缴费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而上海则在实施办法中规定,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 M% p! J# o5 b1 m# X% A s
2 E/ G& N1 S$ u6 Y 专家表示,表述不同,但实质上并无多少差异。个人缴费的多少将根据本人的基本工资、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绩效工资情况来决定。
+ N1 }2 M" ^1 J. c" a* a! L
9 m) F( j' w9 G7 @ c 还有一些省份的方案在缴费上明确了延迟退休人员的“个性化”规定。黑龙江就明确了其参保政策:改革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
- l, J* z1 C, d! i; k
% d+ F" ?5 C% y! E! C 钱够不够?! k7 C. c. I+ X. s
2 m) [6 ~: a0 ?5 A9 ]/ [, q% p
焦点2
. @5 b) f8 H8 w1 s
& v E2 Q/ j) I# Z5 b( W 三来源保障养老金发放1 ^9 ^( e% E* j$ Y
- e/ n1 n# }& L% @: e }& i- S* g5 ^ 财政部近期公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抵为负的319亿元。并轨之后,这样的缺口会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 g) z; B' y# i' z) L: q( m% r- U* N M) e
国务院发文时指出,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o1 v/ x* b1 o7 d K4 z; C
! m7 C- O# b; \# ] 金维刚表示,目前有些媒体报道的“养老金缺口”指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失衡问题,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有关系。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 e9 C/ |$ j5 T+ [$ X, F# n# D: ~$ b
5 b6 \5 t$ t: z* j2 J) f' t* E “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其中财政补助是我国养老保险的法定来源之一。因此,即使当期征缴收入与支出之间出现不足,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来保障基金收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为所有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提供可靠的保障。”金维刚说。
0 x' z3 ~: f1 p( E, f f: W1 d: H4 @$ X) m7 z4 ?
待遇降不降?% ]! \! z. f/ J0 H2 D
) }3 H3 f7 x, x$ g+ |% j" T 焦点3' m5 ^( M* m) R3 U3 f7 }
% ^+ C5 J$ O" J* i: M
数量庞大的“中人”待遇确保不降
* P" ]" F' K+ b2 K) }4 l8 l
; R4 F5 t. F* ^$ A$ e 改革后,养老金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记者查阅各地实施方案发现,总体与中央改革要求保持一致,即以2014年10月1日为界,改革前退休的“老人”,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待遇没有变化;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根据“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按照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缴费情况核定养老金。
4 [, a9 U8 U5 i% U% W+ P3 s; K) j H. ?! y$ L/ {) [
关键在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数量庞大,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占绝大多数,这部分人的退休待遇将有何变化?记者调查发现,国家规定为“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并为“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其间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如新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老办法,按老办法补齐;新办法高于老办法,高出部分分年度按比例予以封顶限制。
" V9 `, ~7 a) I% u4 k. H
- C0 X. B+ K. Q2 M0 F 记者采访宁夏、江苏等多省区社保部门发现,各地在“保低限高”原则下设计的方案都能够保证广大“中人”的退休待遇基本不降低。
. `$ q& X- ~( s' u7 i
; d* X9 R4 `$ p1 S; C 转移难不难?* m7 C3 n E2 W; r1 _! D* |; Q
+ I+ ?$ J3 }& V' u
焦点4
" n! x7 S2 E8 B/ S; `7 M1 k7 T( i1 L9 S: {) R$ l& y
统筹范围内外均实现无障碍流动: Q+ L/ T. n2 I: g4 e
s3 m. g* d' `4 X( F
养老“并轨”改革陆续启动实施后,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出,如果调动工作,养老金如何转移接续?记者采访发现,各地方案都就此做出专门规定,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G! r3 x4 w* k( I" _5 y# w; A" l# E
" ]5 a1 v0 a* r) v7 O5 t, Q
一些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想要辞职“下海”,也不用担心养老保险的转移问题。改革后,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2014年10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9 {) a3 e _7 u- u' a5 I
" b: D0 P; I% b+ X4 M7 H0 W “养老保险转移方面,我们做了全面的设计。”宁夏社保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处负责人崔新颖说,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想离开的,无论参加哪种养老保险都能实现转移,缴费年限实现连续计算,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 a8 d, d" K7 Q% b7 L* |, V4 z%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