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博士的《世界秩序》这本书在中国受到推崇,首先是出于中国人对基辛格博士渊博学识和外交实践经验的景仰。同时,对中国来讲,这本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经历了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变化。例如:7 w7 R! H. o, ^2 V! e
* A8 P9 F3 V( m+ i; k4 s
& F# S- b5 k! ^- ] 首先,世界再次站在历史性重大变革的新关口,既发生在传统领域、也发生在非传统领域,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区性和国家内部的,既在实体层面上发生、也在精神层面上产生。人们需要很好地认识这些变化从何而来,我们要向何处去?
4 ]) ? x1 i7 p2 [0 x
, [ \4 a/ `3 T c, y. R1 N ?4 t: Z1 N- Z5 d+ B/ y
其次,在中国,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世界之变的最主要动因之一,对国际事务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正有意识地参与到国际体系的重塑中来,并力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 \0 ^) d% n1 Y7 R+ y, e2 E! G0 ~& B
6 d, o" _; P& O 再者,中国公众有日益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建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当奥巴马总统说到“如果我们不去制定规则,中国人就会去制定”时,这句话反而刺激了中国人去探索,去了解这些“规则”到底是什么?它们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又当如何应对?+ X8 k, l) w9 F+ @/ l2 K1 U
: r6 r) N& F* ?5 i
6 h) p" l4 e' |% }5 Q8 }% s: T- k7 ]% @ 傅莹说,对当今中国来讲,如何参与全球治理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全球治理的集体学习后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是大势所趋,他特别提醒国人,“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4 g; |" J; q* W: c/ g$ _: i
' H# T) y. Y9 ]" \6 i6 P! q. X! W/ [. K% T& l
傅莹说,现存的、美国声称领导的“世界秩序”之所以存在,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没有取得过重要成就。但它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中国的问题是:中国在现存世界秩序中的位置是什么?未来应是什么?4 K; u. ]0 {1 a/ Z t! C9 H
; \( r0 |' X+ O, g% v
$ D, k' c7 X# d! b
中国当然在很多方面都是现存秩序的组成部分,比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中国也是改革的推动者和新机制的参与者,比如G20和气候变化。中国也在积极创建国际体系新的延伸,比如倡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
: W" T9 h' q) C3 e M: v9 `; z, I# F8 D; x5 ]6 g
' I( Z' j l$ S- S! V* d 但是,在所谓的“世界秩序”中,在某些方面是对中国采取排斥态度的,在有的方面甚至隐隐地把中国视为潜在假想敌,比如作为其安全支柱的军事同盟体系。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处置是我们探讨未来秩序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 P, Y6 p9 L& q( A; O. a: b4 T" P
7 D3 d M% @4 d, ?+ V+ L+ h3 r7 T7 d* D5 S2 O
她说,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涉及中美关系的阐述是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比如说,这本书中写道:“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基辛格博士也善意提醒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在现代探寻新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中如何定位自己。”- @2 f1 d% r5 |6 i+ f) A
. d' E+ K" }7 m3 [
2 v4 s( g! B: v4 l 傅莹也认为,中国确实需要思考,并且需要尽快地想明白,我们希望的未来世界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它与现存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需要告诉世界,中国将在未来世界秩序的塑造中要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7 V, F! M% n) n+ m0 p3 g2 k, o
6 |6 j# u: S/ m" c) x
: |' ?" S/ L) S6 g) @8 X 最后,傅莹引用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示,还不能说中国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达”,但是,当世界进入对全球秩序的新的思考之际,中国人是时候,本着共赢、包容以及和平的精神,加强与世界的互动,携手共同努力。她还提到,也许用“全球秩序”这个词可以更好地反映现代国际社会对新的秩序的需求。
! l) i9 M4 f: c& a$ c9 L# C* }: n1 }# q5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