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澎湃新闻网 10 月12日,颇受关注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京结束。这次大会的与会嘉宾之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及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于13日下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海外中共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为题进行了一场讲座。
+ ^6 O0 ^. Q6 F0 \" _$ a0 B# Y+ l$ E! @5 N, R& D7 j4 q
时隔15年第二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85岁高龄的麦克法夸尔教授精神矍铄,近一个小时的讲座发言中,他向听众讲述了自己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疑惑,随后一小时的交流中,麦克法夸尔教授一一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9 L* }4 j: v$ h5 R8 e
& N: j+ V6 I0 ]
2 U/ u8 u6 F, Q5 _9 Y( y( h( d 研究中共党史,特别需要注重历史细节0 _6 {- L. P) F) ]4 C6 h' p
0 H% w, @9 o- F5 i1 C- u+ G
/ r5 ~9 c% K, B3 D8 F2 b
麦克法夸尔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季刊》杂志主编,其代表作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3卷本)、《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卷,与费正清合编)、《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与沈迈克合著)。谈及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麦克法夸尔教授认为应该特别关注中共高层领导人之间关系,尤其要注意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
5 n: S. o5 B# v# f$ W [6 \2 ]5 M7 K& B+ ]8 P& P) A9 k4 w
& ?1 L) D) _8 ]. n; A. Y+ C
除了官方文献记载、领导人的传记和回忆录及地方史料之外,影像资料同样值得注意。麦克法夸尔教授举例说,1957年中共曾在北京举行由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这次会议留下了毛泽东与各位领导人的合照,唯独没有刘少奇,后来发现,刘少奇当时去了上海,而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由此细节,可以判断,毛、刘二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反右”运动持有不同的看法。而阅读文献资料时,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同样重要,比如中共发表的谈话文件中,所下的注释尤其值得注意,或许这里就能体现其真实想法。/ h) ^- g- L- _% y9 s0 |- U
7 n3 g6 C% {8 T/ o$ v2 p4 ^' c( n1 x$ ^4 E! r' ]
毛泽东为何发动“文革”?
/ n% g6 O+ W" ]3 I+ h
; l6 ^ w, G* g
: E g+ ~7 L4 F7 Q5 t3 @! ? 讲座最后,麦克法夸尔教授说,谈论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比谈论毛泽东本人更困难,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毛泽东在想什么。毛泽东没有自传,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收集过他写过的一些片段,但是后来并没有整理。这是一种欠缺,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件好事。研究毛泽东,研究者应该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2 z3 v& `/ {7 O# \
8 L3 S1 }, ]6 q: @' y0 \8 \+ o7 Q* _: v* K/ F
“文革”是麦克法夸尔教授的主要研究课题,围绕这个话题,听众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革”。5 A; p% M* [/ K( f2 l# ~7 l
- j# h" _5 Q( K, i; t
, z( [( [! b( d* n1 w3 | 麦克法夸尔认为有四点原因:首先是中共与苏共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当时苏共已经渐渐脱离了共产主义的路线;其次,由于人民公社、大跃进导致了大饥荒,毛泽东也希望发展经济,但是周恩来、刘少奇发展经济的道路,在他看来也是对社会主义的偏离;再次,苏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令毛泽东开始担心在其死后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最后,麦克法夸尔认为毛泽东特别不喜欢现存体制,在毛看来,1949年以后的国家机器已经成了压迫人民的东西,而“文革”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压在人民头上的官僚机器打碎
# P6 l( p6 i. Q7 H6 S# V1 O5 G. ^4 R; o&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