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华尔街见闻 美国等十二国昨日就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基本协议,国内分析人士认为,当前TPP协定将中排除在外,但短期内直接影响不大;中期来看,面对TPP这类有保护色彩的协议,中国的最佳对策是增强经济和经济法规及监管;TPP并非铁桶阵,中国可以分别与12个TPP成员国订立双边协议,以轮轴-辐条形贸易协定网络突破“封锁”。. ^& w7 Z$ t+ O
TPP协议由美国主导,相关谈判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所有12个谈判参与国共同决定的领域;二是诸如某种物品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12个谈判国——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越南、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40%。目前这些国家一致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
" J& _; a# d8 L/ b& y4 f2 @/ k6 I6 L# G/ ^' v* r' ?$ e [) l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TPP达成基本协议,对中国的短期影响不大,因为:
6 T- B" f6 ~ w- Q! r5 K# Q8 x: C2 W; F- s
TPP目前是在部长级会议达成基本协议,各成员国尚需时间得到国内议会等立法机构批准;
. r2 G* O( @0 j5 C, |/ e1 L5 ~
) f' ^9 F7 w# N' `/ G 达成TPP协议是一种经济妥协,加入的国家越多,需要各自妥协的内容就越多,共同的部分就越少,其效果也就会有打折扣;
) N' O6 D! Y. r, E
0 o- U$ C- K5 S* G6 w- x: X 中国可调整规则主动适应变化,分别与TPP目前的成员国谈判,尽量减小TPP的影响。- F6 f9 Y, X" n" A! ~
- V3 r5 R9 D) k" C7 F4 U& v
上海《新闻晨报》证券记者张翼轸也认为,TPP并非牢不可破,TPP设置了苛刻的条件阻止中国加入,其实对中国也是一种倒逼。上海自贸区就是直面TPP挑战的尝试,$ t1 `% L% [- \1 P
$ h0 ]4 `& ^; i! N4 H" z: [! r
“在启动(上海自贸区)的时候,有的领导说得非常明白,所谓上海自贸区,就是在中国最发达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方试行TPP原则,积极应对美国为首的这一轮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的挑战。”* d* W" Z; d6 P9 j2 A% j
J/ n9 L0 O( R$ e! t2 { o 张翼轸还提出,TPP是网状结构,任一成员国都要对其他11个成员国采取领相关的关税政策,共有66组双边关系,而中国可以和这些国家分别签署类似协议,形成类似自行车轮轴结构的轮轴-辐条 (Hub and Spokes)形FTA网络。
. J; r+ w8 b6 J# [0 v" i P" z+ a* h6 U6 P/ [0 s
张翼轸认为,今年6月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是挖TPP“墙脚”的最新实例。只要继续这样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挖墙脚,TPP就无法封锁孤立中国。7 i/ R# Y0 ~8 u9 ^( N3 B
, P9 ~7 L8 R, u5 l' F
王汉锋则指出,TPP诞生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体量扩大及影响力随之扩大,这正在逐渐影响原有的世界格局。如果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拥有全球最大内需市场,一切所谓贸易协定在这种市场面前都会妥协,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化敌为友”。
: h- d* i X4 k* A: j; h7 k( s3 |) k# r
他认为,中期来看,要应对TPP这类带有保护色彩的协议,中国的最佳手段是练好内功,不断通过改革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的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规则、法律及监管框架。TPP的后续影响还需要持续跟进。
! ]% S1 e' | X& u& v9 s- x |. v- p: l
此前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即使昨日达成协议,TPP在其许多成员国国内也饱受争议。比如加拿大在野党新民主党党首表示当选后不会推行TPP协定;美国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在共和党党内支持率领先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都明确反对TPP;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党内一些议员也质疑TPP能否有利于美国劳动者。
o2 [$ b6 K' h/ b) T8 B1 {% \1 S
6 W4 _1 g [/ a. q1 ^5 z+ f# o 仅就政治阻碍来说,加拿大本月19 日就要举行大选,现任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的反对者承诺要破坏由他谈判达成的一切成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国民支持率一路下滑,国会通过TPP的前景尚不明朗;越南领导人明年换届,TPP也面临政治挑战。即便完全没有政治方面的障碍,美国国会按照程序要求最早也得到明年年中才可能考虑批准TPP协定
: {( v+ J. C- B3 {3 N- x$ s7 I; G
6 W6 C! |9 m; F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