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最大的障碍在于习惯性思维
8 V9 G) k) {& }( ?! p$ u* _8 \ h0 }. Q
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思考中国经济到今天,离开了创新,离开了技术进步,我们无法再保持企业的发展,无法保持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现在要认真思考转型和创新的问题。泡沫、虚假繁荣终究会过去。最后决定企业前途的不是今天在股市上赚多少钱,而是能不能比其他企业更早、更快实现公司的转型。
5 w3 Q: G4 n9 R! \
9 D) B0 `3 \7 }+ B/ p. q 转型创新讲了很多年,认真在做的不多,转型成功的更加稀少。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微观层面上,为什么中国企业转型如此困难?中国企业从制造转向创新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e& e2 r; r' f9 Q6 f7 ]
2 r, T* n3 J" b2 M
我感觉到转型的最大障碍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转型的最大障碍是我们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经营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从宏观层面角度来说,国家经济的转型困难、障碍也在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性思维。
! X. x8 W2 u9 e8 ?! R2 C
l" R4 i' Y2 O0 f 企业过去的成功大多是依靠单纯的扩张规模,而不是依靠研发或者是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我们企业的成功模式叫做低成本扩张,利用一段时间内中国劳动力资源、土地、资金、环境的低成本,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实现企业的发展。这在过去是成功的,但是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辉煌。为什么?因为低成本不再。在中国搞企业,所有过去那些我们认为永远是低成本的要素都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上升,特别是环境成本在上升。
$ ?3 m( x, Z/ s1 }5 w" D' `$ E" K$ x+ d9 j* i3 n
第二,过去低成本扩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市场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变成过剩经济。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恐怕找不到市场。
) V$ U9 _# f5 X, w: x9 c3 [
1 Q2 Z$ y H# J! F, i [ 我们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保证企业未来的成功。传统的商业模式当中有一些要素条件,比如说在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中,良好的政府关系,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市场经营,严格的成本控制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已经不是成功的关键了。过去的成功经验在今后不再适用了,必须要做出改变。你要是不能做出改变,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这是第一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我称之为过去的成功。
% h/ i; @- n) f8 p5 i8 f- T% ]0 q+ \- G3 F) E4 c
机会主义心理妨碍转型
" }) V- ]7 r0 ^9 X4 {
" h$ R: F9 Y. J& y _ 第二大障碍是机会主义心理。中国人就是机会主义的民族,我们的企业也不乏机会主义的行为,没有搞清楚做企业到底是做什么。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说法是找准 “风口”,只要找准风口猪都可以飞上天,这是中国企业界机会主义心理非常典型的表现。有一些同学和校友问我对这句话怎么看?我说你把自己降到猪的水平,我和你也无话可说了。1 s9 x, f+ P# f5 ~
; _4 s# a& W4 s- g 做企业不是找“风口”,如果说你认为做企业就是找风口,那就把自己等同于农民了。连今天的农民都不会看天吃饭了,你找“风口”不就是看天吃饭吗?一个好的农业企业是要保证旱涝保收的,一个好的企业并不是要看准风口,而是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可以前行。马云*说,如果说风停了怎么办?我们要做的是在逆风情况下,一样可以行船。8 W( L8 o* y: [3 S
$ t& M4 Q! B% J1 [# f. M- L
在做企业方面,我看到大量的机会主义。在目前的情况下,经常有人问我,教授,你看现在转哪一个行业比较好?转型不是转行,现在房地产不行了,互联网好,就一窝蜂地杀入互联网。你有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优势吗?这都是找风口的成果。看到互联网企业成就了阿里、腾讯等几家大公司,大家就都杀进去,而不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进入互联网的优势。这种机会主义心理是阻碍我们企业转型的第二大障碍。
+ }. ]8 T- ^; i5 Z8 m/ \
6 z9 m9 g. @& m
6 P4 L! O5 v) }, X) s2 X( K, k7 j# q$ v# a6 p/ |+ x$ S, L
+ B" s& W9 ]' j9 X* c# J 人无个性,产品就没有特性
0 c8 X& v6 v* D' r2 [4 c& X% W3 Q$ C D
第三大障碍和机会主义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就是我们的企业家缺乏个性。人无个性,产品就没有特性,你要想在今天的市场上竞争,拿出跟苹果一样的产品来已经不行了,你必须要拿出和苹果手机不一样的产品。你要进行的是差异化的竞争,而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同质化的竞争对于市场上的竞争者来说,都是没有出路的,竞争的结果就是彼此侵蚀对方的市场份额,用降低价格来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导致的结果是利润率越来越薄,到最后无利可图。
; y# p' A, \; K3 n. _1 C/ C! Q: b9 C! N- c4 w+ m" v* M: g& Y
为什么市场上都是同质化的产品?因为中国的企业家没有个性,看上去都一样。他们的思维逻辑、商业模式都一样。我非常喜欢问企业一个问题,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你为什么可以在市场上成功到今天?多少人都告诉我,最重要的竞争力是资源整合能力。我说资源整合能力是什么意思?不就是你和政府、银行关系好吗? 不就是你在商业界有几个朋友吗?如果说大家都这么说的话,那就不是竞争优势了。
\9 ^8 Z7 m3 n1 ^+ U; F5 x4 l0 W) \7 A3 V
在很多企业家身上,我看不到发自内心的主观成就感。我看到的都是他们如何用社会上客观一致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所谓的成功就是看你买卖做得多大,看你资产有多少,看你的市值多大,看你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这个标准对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一致的。) Y6 U- q3 R9 u+ h$ K
- C1 u8 D5 h; y7 h/ [0 r 我很少看到中国的企业家是为了实现一个愿望而做一件事。几年前,我到硅谷去拜访脸书,碰到了扎克伯格,那个时候他才20多岁。问他,你为什么想起做脸书。他说做这个事特别酷。我说酷在什么地方呢?他说酷在你可以把全世界6亿人放在一个平台上交流。7 F3 K" r9 U; w8 {, D
) r f, {: A9 m6 G
中国企业家很少因为一件事特别酷而经营企业的。他一定是先问,我能赚多少钱。他没有自己的主观成就感,没有自己的内心价值。所以你看,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谈房地产,现在不行了,房地产退烧了。前一段时间你要问他干什么呢?他说我干一个基金。现在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谈互联网。一问你干什么呢?我干一平台。为什么总是这样一窝蜂呢?; J d# L1 `$ d5 |) T( Q
. Y# b3 g. S0 V
由于他自己没有独立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用市场上的客观标准来衡量自己,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又非常容易被市场上的所谓潮流裹协,无法站稳脚跟。因为他太多面向外界,太少问自己的内心;太多是听别人怎么想的,太少去自己思考问题。$ t4 Q& K2 Q, ^ Y
8 o/ Z1 Q. d) l* `2 E
我相信这个民族是有前途的7 ^/ X3 G/ ?/ y+ a! P$ ~
) h% M6 h3 d4 {/ X9 J8 q$ I: n 短期经济问题我研究得太少了,我对短期主义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我虽然不同意他的观点和理论,但是也不否认他是历史上仅次于亚当?斯密的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句名言:“为什么关注短期,因为从长期来看都会死掉。”这是非常哲学的回答。) }- U) O9 Q4 Z6 q9 M
- D3 \0 e7 x {5 i
至于说到我是悲观主义者,这其实是有一点误解。我一直是采取批判的方式,这个批判现在被说成是负能量,我首先反对负能量正能量这个说法,如果电池只有正极没有负极就没有任何能量,电池能量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负极。
' A% n1 V ~( S4 T1 {9 ^
/ _8 f# |. ~; K2 _. z2 j! t 批判不等于悲观、否定。批判这个词语传到中国,翻译不是很准确,德文当中的批判既有批评的含义,又有分析的意思,其实更多的是偏重于分析,而不是批评和否定。我想我给人造成这种印象,那是因为中国的语境中对批判的理解,似乎是偏重于否定。* A% ^; G9 ^0 U
4 n* @. n' o. d7 g, ^6 u1 ? 如果我悲观,我为什么要留在中国。我之所以留在这里,因为我相信这个民族是有前途的,中国经济是有前途的,其实我们做得不算差,我只是希望我们做得更好一些。如果你把这种对于做得更好的希望理解成悲观,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误解。
2 r* l. b& h. [) y
1 d# |/ L7 l2 q% @# {4 |" N3 B4 t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我在任何场合都是充分肯定的,我只是说我们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同时在30多年经济社会剧烈变化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我是在提醒大家关注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长期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害的。(作者:许小年) |